霜降
霜降,二十四節氣之一,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
霜是地面的水氣遇到寒冷天氣凝結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氣寒冷,大地將產生初霜的現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
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初霜也稱 “菊花霜”,因為此時菊花盛開。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後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
三候
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
一候豺乃祭獸。豺捕到了野獸後,先陳列出來,似祭拜一番再食用。
後五日草木黃落。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
再五日,三候蜇蟲鹹俯。鹹俯是垂頭不動的樣子,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
言有盡而意無窮
南宋詩人呂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寫道:“驛內侵斜月,溪橋度晚霜。”
陸遊在《霜月》中寫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
《詩.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授衣釋為製備寒衣。
毛傳:“九月霜始降,婦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馬瑞辰 通釋:“凡言授者,皆授使為之也。此詩‘授衣’,亦授冬衣使為之。蓋九月婦功成,絲麻之事已畢,始可為衣。非謂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
蘇軾有詩曰:“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此時樹葉枯黃,唯有芙蓉花淩霜盛開,因此木芙蓉又叫拒霜花。可以的話,采幾朵下來炒個雞蛋,煮個豆腐湯,這道菜在古代,有極風雅的名字,叫“雪霞羹”,雪是豆腐,霞是 白居易:“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芙蓉花。
黃庭堅有詩:“霜降水反壑,風落木歸山。冉冉歲華晚,昆蟲皆閉關。”
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宋.蘇軾
霜降水痕收,
淺碧鱗鱗露遠洲。
酒力漸消風力軟,
颼颼,
破帽多情卻戀頭。
佳節若為酬,
但把清尊斷送秋。
萬事到頭都是夢,
休休,
明日黃花蝶也愁。
霜降
唐 劉禹錫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 霜降》
左河水
時逢秋暮露成霜,幾份凝結幾份陽。
荷倒千池蕭瑟岸,棉白萬頃採收忙。
《賦得九月盡(秋字)》
元稹
霜降三旬後,蓂餘一葉秋。
玄陰迎落日,涼魄盡殘鉤。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禦裘。
潘安過今夕,休詠賦中愁。
《泊舟盱眙》
韋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館聽雞鳴。
鄉國雲霄外,誰堪羈旅情。
《秋懷奉寄朱補闕》
武元衡
上苑繁霜降,騷人起恨初。
白雲深陋巷,衰草遍閒居。
暮色秋煙重,寒聲牖葉虛。
潘生秋思苦,陶令世情疏。
已制歸田賦,猶陳諫獵書。
不知青瑣客,投分竟何如。
《歲晚》
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
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何此南遷客,五年獨未還。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彌安。
亦嘗心與口,靜念私自言。
去國固非樂,歸鄉未必歡。
何須自生苦,舍易求其難。
喝茶養生
醫聖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寫道:“從霜降以後,至春分以前,凡有觸冒霜露,體中寒即病者,謂之傷寒也。”
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我們的影響。霜降之時,在五行中屬土,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在四季五補(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的相互關係上,此時與長夏同屬土,所以應以淡補為原則,並且要補血氣以養胃。
霜降作為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天氣漸涼,秋燥明顯,燥易傷津。霜降養生首先要重視保暖,其次要防秋燥。重發酵的烏龍茶,如岩茶,特別是陳年岩茶、鳳凰單叢;紅茶;黑茶、熟普洱茶等皆宜。
中醫專家指出,防秋燥、防秋鬱、防寒是霜降期間的健康防護重點。秋燥表現為口幹、唇幹、咽幹、便秘、皮膚乾燥等。因此應多吃芝麻、蜂蜜、銀耳、青菜、蘋果、香蕉等滋陰潤燥食物。
晚秋時節的肅殺景象容易引人憂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鬱。身體健康合適飲茶,茶又好茶放心茶,茶以清心,使人心清氣爽。茶之功,“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 何須苦心破煩惱。”
飲食調養方面,此時宜平補,要注意健脾養胃,調補肝腎,可多吃健脾養陰潤燥的食物,玉蜀黍、蘿蔔、栗子、秋梨、百合、蜂蜜、淮山、奶白菜等。茶可以是健脾養胃,調補肝腎,養陰潤燥的柑普茶,陳皮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