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下關蚌龍生沱茶100公克 (1).JPG

17年下關蚌龍生沱茶100公克 (2).JPG

17年下關蚌龍生沱茶100公克 (3).JPG

17年下關蚌龍生沱茶100公克 (4).JPG

17年下關蚌龍生沱茶100公克 (5).JPG

17年下關蚌龍生沱茶100公克 (6).JPG

17年下關蚌龍生沱茶100公克 (7).JPG

17年下關蚌龍生沱茶100公克 (8).JPG

17年下關蚌龍生沱茶100公克 (9).JPG

17年下關蚌龍生沱茶100公克 (10).JPG

17年下關蚌龍生沱茶100公克 (11).JPG

17年下關蚌龍生沱茶100公克 (12).JPG

17年下關蚌龍生沱茶100公克 (13).JPG

17年下關蚌龍生沱茶100公克 (14).JPG

17年下關蚌龍生沱茶100公克 (15).JPG

17年下關蚌龍生沱茶100公克 (16).JPG

17年下關蚌龍生沱茶100公克 (17).JPG

17年下關蚌龍生沱茶100公克 (18).JPG

17年下關蚌龍生沱茶100公克 (19).JPG

17年下關蚌龍生沱茶100公克 (20).JPG

17年下關蚌龍生沱茶100公克 (21).JPG

17年下關蚌龍生沱茶100公克 (22).JPG

 

蚌龍原生沱茶生茶---XY特制--勐宋滑竹梁子第一春,是下關沱茶公司2017年精心打造的產品,精心研製、配方講究。由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下關沱茶公司製作技藝精製而成。蚌龍---勐宋滑竹梁子,喚醒你的味蕾,在舌尖流動,在喉頭縈繞。】

 

茶名:2017年雲南下關沱茶股份有限公司蚌龍】【勐宋滑竹梁子】(XY特制原生沱茶生沱茶(淨含量:1100克)---拼配【蚌龍】【勐宋滑竹梁子】(XY特制)原生態老樹茶菁

茶廠:雲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年份: 201726

規格:淨含量:1100克、1條竹殻裝5115條竹殻裝*5沱共計75

說明:

蚌龍古茶山:

蚌龍村隸屬勐海縣勐宋鄉,勐宋共轄曼邁、曼方、曼金、曼呂、蚌崗、蚌龍、大安、三邁、糯有9個行政村。而其中,茶葉資源較集中的,主要在大安、蚌崗、蚌龍、三邁。

蚌龍,就背靠著名的「滑竹梁子」。

滑竹梁子被人譽為西雙版納屋脊和西雙版納之巔,海拔2429,地跨西雙版納勐宋鄉蚌岡、蚌龍、曼呂3個村委會,是西雙版納最高之山。

「蚌龍」留給世人的,還有保塘。保塘隸屬于蚌龍村委會,是一個漢族寨。保塘擁有著非常豐富的古茶資源,主要分佈於,村後山林中,茶樹密度不大,多數自然生長,與森林灌木共生。

保塘茶的特點是條索緊結、較黑亮、湯色金黃明亮,山野氣強,杯底香強且持久。

而保塘內西保8茶王樹,據考證約有700多年的歷史,樹高約9.2米,樹冠直徑7.7米,基圍2.1米。

二、茶品特色:

(一)、蚌龍是勐宋茶區的一個村寨,雖然名不見傳,但它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地處西雙版納第一高峰----滑竹梁子的西南側,產茶區位於海拔1700-2000公尺的山林當中

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所出產的茶葉充滿濃郁的勐宋茶風格,在香高水甜方面猶有勝之,是勐宋茶中的上等精品。

(二)、2017年下關茶廠首次推出的蚌龍原生沱茶嚴選滑竹梁子蚌龍茶區第一波春茶作為原料

運用精湛的沱茶製作工藝,使蚌龍茶的原生態山野韻味展現得淋漓盡致:茶香清雅高揚、口感順滑甘甜、茶氣飽滿強勁、回甘生津。

(三)、2017年下關雲南蚌龍原生茶(XY特制)沱茶——臻選滑竹梁子一芽兩葉曬青毛茶為原料,經百年下關沱茶制茶技藝沱茶壓制而成,其沱形呈碗狀,壓制均勻,沱茶面呈墨綠色,色澤油潤。

條索油亮,肥大顯毫,其茶香清雅高揚,口感順滑甘甜,茶氣飽滿強勁,回甘生津,經原始雨林的洗禮,又有獨特的花香和山野生態氣息,濃稠度高,具有很好品飲和收藏價值

(四)、蚌龍原生茶沱茶每條均採用竹筍殼包裝5沱茶,貼心地使用外包塑膠的銅線進行捆綁,單沱內包裝設計正面綠系素色調簡潔明瞭,春茶氣息顯現,棉紙包裝,透氣性好、利於後期轉化。

開湯;其湯色明澈透亮,滋味醇厚,香氣濃郁而純,自然、酵和、悠長齒留香,餘味不絕。入口滋味醇,口感順滑甘甜,茶湯香氣高揚;茶湯有微微苦澀感,但很快消失,回甘生津快,口腔甘甜的感覺持續時間較長;繼續沖泡品飲,茶湯香氣濃郁,而且耐泡度較好,有山野的原生韻味。

三、品牌特徵:
「下關風、上關沱、蒼山雪,洱海月」,不僅是大理風光的寫照,提供「下關沱茶公司」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下關沱茶公司」有著百年歷史的傳統加工工藝,精製出名滿天下的天然產品---下關沱茶。
百年知名品牌松鶴牌,下關沱茶先後三次榮獲世食品金冠獎,三次榮獲國家質量銀獎,並獲雲南省著名商標等30餘項省部級榮譽。產品銷往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並出口歐盟、東盟、韓國、日本、北美和港澳台等地區,現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和國家扶貧龍頭企業,國家邊銷茶定點生產及儲備企業,是國家茶葉加工技術研發中心。  

四、雲南下關沱茶(集團)
(一)、茶廠風光: 
雲南下關沱茶創制於大理市下關,故又稱下關沱茶。現代形狀的雲南沱茶再下關定型已逾百年歷史,此前,早在明代「滇略」一書中就有將茶「蒸而團之」的記載。因遠銷四川沱江、敘府一代,使「沱江水,下關茶」珠聯壁合,故而得名「下關沱茶」。

雲南省下關茶廠成立後,傳承了沱茶的製作技藝。歷經60多年的努力,使下關沱茶在國內外屢獲殊榮,創立了獨特的下關沱茶品牌。20世紀之交,雲南省下關茶廠通過企業改制重組為「雲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成為全國最大的沱茶加工基地。 
蒼洱沱茶至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時,下關茶廠為向國慶10周年獻禮,專門研製生產的特製沱茶,並以蒼山洱海秀麗的自然風光定為「蒼洱沱茶」。現按當時的選料和工藝技術標準恢復生產,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二)、公司概況:

雲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位於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大理市下關,前身為創建於1941年的雲南省下關茶廠。上世紀50年代,大理地區創辦于20世紀初的數十家大小茶葉商號,通過公私合營全面併入下關茶廠。蒼山洱海優良的生態環境,大理地區悠久精湛的制茶技藝,為下關沱茶的優良品質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目前,公司擁有當今世界先進的茶葉加工設備和一大批專業技術人員及管理人才。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和國家扶貧龍頭企業,國家邊銷茶定點生產和原料儲備企業。2007年,公司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國家茶葉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

公司產品包括各種緊壓茶、綠茶、特種茶、袋泡茶等共四大類近200個品種,其中創制於1902年的“松鶴”下關沱茶,是擁有百年歷史的知名品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先後三次榮獲國家品質銀質獎三次榮獲世界食品金冠獎;獲國家質監總局“原產地標記產品註冊”和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批准認證為中國綠色食品,被評為“中國茶葉名牌”,首批“雲南省名牌產品”等30余項省部級以上榮譽; 2008年被國家農業部授予“中國名牌農產品”榮譽。“松鶴()”商標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四次被評定為“雲南省著名商標”,“下關”牌商標2009年、2012年連續兩次被認定為“雲南省著名商標”。20113月,國家商務部公佈的第二批“中華老字型大小”,下關沱茶榜上有名;20115月,國務院公佈的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下關沱茶製作技藝榮耀入選。 

   2003年開始,公司先後通過了ISO9001國際品質體系認證、全國食品安全生產許可證(QS認證)。公司實施下關沱茶全國連鎖專賣行銷戰略以來,下關

沱茶連鎖專賣店遍及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並出口歐盟、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10多個國家及台、港、澳地區,享有良好聲譽。

   雲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家民委、國家經貿委等七部委指定的邊銷茶定點生產企業,自建廠以來產品一直銷往西南、西北等少數民族地區,深受藏、彝、回、傈僳、普米等民族同胞的喜愛;“寶

焰牌”下關磚茶被評為“中國茶葉名牌”、“雲南省名牌產品”、“雲南省消費者最喜愛商品”“寶焰牌”商標

2004年、2007年、2011年三次被評定為“雲南省著名商標”。 

   “十二·五”開局之年,在大理市銀橋鎮的蒼山腳下,一塊占地面積304畝的公司擴建專案工程建設已經啟動,下關沱茶的未來藍圖正在一步步勾畫描繪。

(三)、發展歷程:

雲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為雲南省下關茶廠,始建於1941年,是我國西南地區建廠較早、規模較大的茶葉加工企業,是馳名中外的 “雲南下關沱茶”的發源地,也是國家定點生產邊銷緊壓茶的重點廠家。

上世紀二十年代,自下關逐漸成為滇茶交易的集散地和加工交易中心後,大理地區的商家把茶葉作為主要經營商品,各類茶葉加工廠家相繼出現。1941年春,雲南中國茶葉貿易有限公司和蒙藏委員會合資興辦 “雲南中國茶業股份有限公司康藏茶廠”, 19484月改名為“雲南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新康藏茶廠”。新中國建立以後,人民政府於19504月接收了新康藏茶廠,將其更名為“中國茶業公司雲南省公司下關新康藏茶廠”,後又相繼改名為“中國茶業公司下關茶廠”、“雲南省下關茶廠”。
光陰荏苒,下關茶廠的全體員工經過幾十年的奮鬥,已把一個作坊式的小廠發展成為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現代茶葉精製加工企業。1995年,經雲南劃分企業類型領導小組、雲南省經貿委審核批准,下關茶廠被劃型為中一型企業。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建立和不斷完善,按照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下關茶廠在發起成立了“雲南下關沱茶股份有限公司”幾年後,又跨地區、跨行業組建了控股的 “雲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現在企業總資產已達到億元以上。產品銷售區域已從國內20多個省市拓展到歐盟、美國、日本、港澳臺等地區。公司積60餘年的茶葉加工之經驗,踏著與時俱進的步伐,依靠科技進步,取得了可喜的業績。
上世紀九十年代,公司實施了“八五”技改工程,投資2000多萬元新建和改造了倉庫、生產車間,購置了與生產相適應的輔助設備,引進了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茶葉加工機械,與雲南某高校聯合成功研製了沱茶壓機,從而一舉改變了以往落後的生產方式,並使公司的基建規模和技術裝備上了一個新臺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茗若居普洱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