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名:2012年廣西梧州茶廠【三鶴2108六堡茶】緊壓茶餅(2級)──品質素以“紅、濃、醇、陳”四絕而著稱
出品製造: 廣西梧州茶廠
年份:2012年8月31日
規格:淨含量:1餅400克、1筒6餅、1件6筒36餅。(1次購買1筒6餅贈送1原裝精美布袋)
說明:
一、廣西梧州六堡茶品牌:“三鶴”,樹立六堡茶新形象:同屬黑茶類之一
梧州茶廠打造自主品牌生產經營強勁發展,建設和諧企業,穩定職工隊伍,保持六堡茶傳統特色,塑造“三鶴”牌六堡茶“綠色、好喝、經典”的飲品形象,是梧州茶廠克服金融危機的影響,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的關鍵。
作為梧州市第一家規模化生產六堡茶的企業,梧州茶廠已有58年的歷史。該企業在繼承六堡茶傳統製作工藝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創新,創造出大批量生產六堡茶的精製工藝流程,改變了六堡茶品質多變的歷史,使六堡茶特有的“紅、濃、陳、醇”風味品質更加鮮明。
上世紀80年代後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梧州茶廠意識到,長期沒有自己的品牌(當時六堡茶由中茶公司統一經營),企業發展受到很大限制,遂決定申請注冊商標。說起商標註冊,該廠黨支部書記何志強告訴記者一個故事:茶廠最早申報的是“鶴崗”牌商標,因為工廠後面的珠山也稱為鶴崗,但負責商標註冊的工商局工作人員提出,鶴崗是北方一個城市名,作為商標註冊和使用可能會不太方便。於是,梧州茶廠一班人馬又去看了鶴崗樓,感覺樓前的雕塑是由三隻仙鶴組成,很有梧州的特色,就以雕塑為名,改為申報“三鶴”商標。結果,兩個商標均得到註冊,該廠就有了“三鶴”和“鶴崗”兩個商標。
商標註冊後,梧州茶廠把培育和打造自主品牌作為經營的重要目標,2006年通過了ISO9001國際品質體系認證和QS認證,把傳統制茶工藝和現代品質觀念體系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加工工藝、企業標準,在品牌建設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並於2006年和2009年連續兩次榮獲“廣西著名商標”稱號。他們還積極參加國內大型茶博會和名優茶擂臺賽,強化“三鶴”商標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據統計,“三鶴”六堡茶共獲得擂主一項、茶王一項、金獎六項、特等獎兩項、一等獎一項、銀獎四項,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時,該企業還於2007年在馬來西亞成功註冊了“三鶴”商標,隨後茶葉出口連年大幅增加。
品牌行銷的成功,給該企業加快發展提供了動力。今年下半年,他們準備對廠區重新規劃,建一個六堡茶展示廳(或博物館),增加一條生產線,把生產能力擴大一倍,使六堡茶的品質更加穩定,同時還要加強產品研發,優化品種結構。
廣西梧州茶廠1983年獲得國家對外經濟貿易部授予“出口六堡茶品質優良”榮譽證書,1990年榮獲“廣西優質食品獎”。企業通過了QS認證和ISO9001:2008國際品質管制體系認證、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連續19年榮獲自治區工商局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稱號。2006年起,“三鶴”牌注冊商標榮獲廣西著名商標,2007年被批准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自治區供銷社、梧州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07年,茶廠先後榮獲廣西第三屆名優茶擂臺賽黑茶類擂主(“金花六堡茶”)、第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茶業博覽會金獎(“07123六堡茶”)、2007中國(鄭州)國際茶業博覽會黑茶茶王(“53118六堡茶”)、第五屆廣州國際茶文化節暨第八屆廣州國際茶文化博覽會金獎(“0303六堡茶”)等獎項,中國中華老字型大小博覽會(2011·北京)榮獲“最受歡迎的中華老字型大小品牌獎”,“三鶴”牌六堡茶入選2010年度廣西名牌產品,2011年企業榮獲國家商務部授予“中華老字型大小”稱號,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讚譽。
廣西梧州茶廠自1953年1月建廠以來一直生產六堡茶供應外貿出口,因其傳承歷史名茶之精髓融合現代品質管制體系,故品質獨特,功效顯著,暢銷海內外,深受廣大僑胞喜愛。經過五十多年的持續生產,梧州茶廠積累了豐富的六堡茶生產經驗,目前生產工藝有了進一步的改進,產品的衛生安全有了更好的保障,純屬天然、無污染的放心茶。成品六堡茶種類豐富,除傳統竹籮緊壓茶外,還有磚狀、沱狀、餅狀、散茶等,尤其是不同規格的餅茶、磚茶,巧妙地體現了中國文化“天圓地方”的哲學思想,具有較高的鑒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摘錄 廣西梧州茶廠文誌)
二、六堡茶定義簡述:
1、六堡茶屬於黑茶的一種,其做法與普洱茶有相似之處
2、產於廣西梧州市,原來一堡、二堡、三堡、四堡、五堡、六堡都有產茶,其中以五堡跟六堡的茶做的最好,後得名六堡茶。
3、一般以一芽二、三葉至一芽三、四葉為原料,外形條索粗壯,長整不碎,色澤黑潤有光澤;內質香氣陳醇;湯色紅濃;滋味甘醇爽口,並帶有松木味和檳榔味,葉底呈銅褐色。
三、六堡茶歷史淵源及地理環境:
六堡茶是指原產於廣西蒼梧縣六堡鄉的黑茶,後發展到廣西二十餘縣。採摘一芽二、三葉,經攤青、低溫殺青、揉撚、漚堆、乾燥製成。分特級、一至六級。有特殊的檳榔香氣,存放越久品質越佳。主銷廣東、廣西、港澳地區,外銷東南亞。
六堡茶為歷史名茶。屬黑茶類。因原產於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鄉而得名。其產制歷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清嘉慶年間就列為全國名茶。原產於蒼梧縣六堡鄉一帶。
(一)、自然環境:
蒼梧縣的六堡鄉位於北回歸線北側,年平均氣溫21.2℃,年降雨1500毫米,無霜期33天。六堡鄉屬桂東大桂山脈的延伸地帶,在境內從塘平到不倚,從四柳到高梘。從梧垌到合口這些村鎮,峰巒聳立,海拔1000~1500米,坡度較大。茶葉多種植在山腰或峽谷,距村莊遠達3~10公里。那裏是個林區溪流縱橫,山清水秀,日照短,終年雲霧繚繞。歷史上,六堡茶產區有恭州村茶、黑石村茶、羅笛村茶、蠶村茶等,以恭州村茶及黑石村茶品質最佳。據記載:村所產的茶,因其地處崇山峻嶺,樹木翳天,所植茶樹得水分已足,且高山得霧獨多,每天午後,太陽不能照射,則蒸發少,故其茶葉厚而大,昧濃而香,往往價格昂貴。其次為黑石村所產之茶。其山為黑石與坭所造成,溪澗之水長流,故茶樹得水足,茶葉大而厚。除六堡外,蒼梧縣的五堡鄉獅寨,相鄰的賀縣沙田,以及岑溪。橫縣等20多個縣均產六堡茶,鄰近的廣東羅定、肇慶等地也產六堡茶。六堡大部分為雲班石沙岩。風化變成黃赤色沙土,含磷、鐵 質多,當地主產稻穀、木薯、紅薯、木材、松脂、竹、竹紙及茶葉等。
(二)、茶樹品種:
據當地茶農說:六堡茶在200多年前從湖南江華道縣,通過廣西賀縣八步傳入境內,品種屬櫧葉種。湖南茶樹有櫧葉種,在安化等地產的黑茶。其加工方法與六堡茶大同小異,故較為可信。
六堡茶為灌術型中葉種,樹勢開展。分枝密,從芽色分有四種。即青苗茶占60%,紫芽茶占20%,大白葉茶占5%,米碎茶占15%。以青苗茶產量最高。品質也最好。
二年自然生長的茶樹高200釐米,樹幅80釐米,分枝密。節間3.6釐米。葉片半上斜著生;葉長8.3釐米,寬3.6釐米。葉形橢圓。葉色綠,葉面平滑或微隆,光澤中。葉緣微波,。
嫩芽梢淡綠色。有少量紫芽。茸毛少,發芽密,持嫩性較強;發芽密度702個/平方米,l芽3葉長6.2厘米,重0.46克,在3月中旬萌芽,4月初開採,屬早芽種,萌芽終止期在10月中旬鋸齒粗、深而稀,葉身平展稍內卷,葉質中,葉端鈍尖;側脈6~9對。
花冠直徑3.9釐米,屬中花種。花萼5~7片,綠色,無茸毛;花瓣6~7片,白色稍帶綠,子房多茸毛。始花期在10月下旬,盛花期在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開花結果能力強。種子成熟期在10 月下旬。茶果直徑1.5~3.4釐米,果皮棕褐色,果實為腎形或球形;果柄長0.6~1.3釐米,果皮厚1.5~2毫米,果實l~3室,每室l粒種子。種子圓形,少數長形。黑褐色。直徑I—1.5釐米。
葉片結構:葉厚294.8微米;上表皮厚26.8微米,下表皮厚13.4微米;柵欄組織二層,厚107.2微米。第一層細胞排列較緊密,第二層較疏鬆;海綿組織厚147.7微水,細胞結構較疏鬆,柵欄組織與海綿組織厚度的比例為0.73:l.春茶鮮葉含水浸出物42.65%。茶多酚28.77%,氨基酸總量3.12%。咖啡鹼3.77%,兒茶素143.99毫克/克。
在60年代,六堡鄉改為六保公社,當時辦了公社茶場。引進了雲南雙鳳大葉種,在當地產量較高,品質也好,適合加工六堡茶。在六堡,舊時種茶採用棋盤式叢栽,用種子直播,不修築梯地,幼齡茶園間種木薯,一兩年後退出間種。開始採茶。茶園不施肥,在夏秋之際中耕除草一次,公頃產225~375千克茶葉,1949年後,逐步推廣梯級茶園,條裁密植,每公頃種茶達27000~33000株,修剪。合理採摘,茶葉產量提高。
(三)、歷史沿革:
蒼梧六堡茶,在清嘉慶年間以其特殊的檳榔香味而列為全國24個名茶之一。
《蒼梧縣誌》載:“茶產多賢鄉六保,味厚。隔夜不變,產長行蝦捅者名蝦耳茶,色、香、味俱佳”。
六堡茶成品有製成塊狀的,也有製成磚狀、金錢狀的,如“四金錢”。還有散裝的。其品質特點是:色澤黑褐光潤,特耐沖泡,葉底紅褐色。湯色紅濃似琥珀,醇和甘爽,滑潤可口。有檳榔味。越陳越好,港商常以“陳六堡”,“不計年”作商標。陳六堡茶含茶黃素0.13%,含茶紅素18.7%。還有部分茶褐素,故呈琥珀色。陳六堡茶泡飲口感消暑清涼,在悶熱的天氣裏,喝六堡茶特別暢懷。
《廣西特產志略》(1937年)載:“在蒼梧之最大出品,且為特產者,首推六堡茶,就其六堡一區而言(五堡,四堡)俱有出茶,但不及六堡之多,每年出口者,產額在60萬斤以上,在民國十五、十六年問(1926~1927年),每擔估價三十元左右。”
《廣西通志稿》戴:“六堡茶在蒼梧,茶葉出產之盛,以多賢鄉之六堡及五堡為最,六堡尤為著名,暢銷於穗、佛、港、澳等埠。”
《廣西農業通訊》(1945年)載:“蒼梧茶尚多,尤以六堡鄉為最。六堡茶(又名垌茶),頗負盛名,其餘所產品質亦佳,戰前(抗日戰爭前)交通便利,所產茶除本縣飲用外,全部銷售港澳等地,自抗戰後,交通阻塞,銷售範圍日形縮小,一般茶農生活無法維持。多棄茶而經營其他,於是茶葉衰落矣。六堡鄉占全縣面積之半,全縣面積11455畝,年產茶5450擔,抗日時外銷日減,估計每年平均產茶1500擔左右。現有面積7500畝。”
據蘇海文在《中國茶訊》1951年第二卷第7期介紹:“舊時粵南在廣西六堡鄉合口街設莊收茶葉,計有“廣元茶”,“廣福泰”,“新記”,“三紀”,“永組”,“公盛”等茶莊六個,以後將六堡茶炊蒸在籮,由合口街用小鏟裝運至梨埠,在春夏水大時每鏟裝運四十擔。秋冬水小時每鏟只能裝運二十擔。由梨埠換大木船運至封開,再用電船裝運廣州,再出口港、澳。除在穗港銷售一部分外,其餘大部分銷南洋怡保及吉隆玻一帶。五堡茶多銷南洋大埠,價值平均要比六堡茶低10%~20%。它的消費物件,大部分為工人階級,尤其是南洋一帶的礦工,酷愛飲用六堡茶。”
廣西六堡茶在歷史上的年產量和銷售量曾一度達到1500噸左右,抗日時期大幅度下降,僅為3950擔(1975噸),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有所恢復,1953年產六堡茶450噸,比抗日時期增加1.28倍。橫縣也由抗日時期年產221噸恢復到400噸。
1954年以後,六堡茶由國家統一制定收購等級樣茶和收購價格,由供銷部門統一收購,但是,六堡茶的收購價格比同等級的烘青茶收購價格低,所以有不少原產六堡茶的開始轉產烘青茶,雖然烘青茶原料要求高一個級,但加工方法與六堡茶基本差不多,而六堡茶還多一個漚堆的工序,實際上用工也差不多。
六堡茶歷史上和50年代初期,在香港市場占主導地位,但由於廣西六堡茶減產,加工粗製濫造,傳統風味消失,銷量逐漸降低,終於為其他名茶所取代。1981年。雲南銷往香港普洱茶500噸,四川銷往香港普洱茶650噸。廣西六堡茶卻由原來年銷1500噸左右下降到444噸。同時,越南的賀江茶,泰國、緬甸、印尼等國的青茶也打入香港市場,現六堡茶年銷往香港量為300~400噸,1983年,橫縣茶廠加工的六堡茶成品獲商業部優質產品獎和經貿部榮譽證書。
(四)、採制技術:
過去,六堡茶初制由農戶手工操作,採摘標準1芽3、4、5葉。其初制方法是:“將葉采下後,放于沸騰的水中,使其葉軟而柔即得,約五分鐘置於籮中,用腳踩壓,至茶葉捲縮為度,然後以火焙乾,乾燥後以蒸氣蒸至柔後,乃置於籮內存放待售。”①1937年,《廣西特產志略》載:“日間將茶摘取,放之於籃,入夜置釜中炒至極軟,視茶內含粘液,略起膠時,即提取,乘其未凍,用器搓揉,搓之愈熟,則葉愈收縮而細小,再用微火焙乾。轉為黑色,成為茶葉。”
舊時茶商收購六堡茶分為細茶、元度、粗茶、行茶四個級,收後炊蒸在籮就運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六堡茶初制仍是由農戶分散進行。成立了大隊和公社以後,在六堡公社的不倚、四柳、高梘、梧垌等大隊成立了茶葉初制廠,採用水利帶動的揉撚機,將全大隊大部分茶葉集中在大隊茶廠加工。在60年代初期,六堡公社成立了初精合一的六堡茶廠,既收購鮮葉加工毛茶,又收購毛茶加工精茶,按國家規定:六堡茶毛茶分為1、2、3、4、5、6(級外)、7級(粗茶),每級又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除六堡茶廠加工成品六堡茶外,其餘的六堡茶都集中在梧州茶廠、橫縣茶廠、桂林茶廠加工。現在六堡茶的初制工藝為:殺青~揉撚~漚堆~複揉~乾燥。
六堡茶的複製工藝為:過篩整形~揀梗揀片~拼堆~冷發酵~烘乾~上蒸~踩簍~涼置陳化。
現在六堡茶的初制工藝是:鮮葉原料多為l芽3、4葉,白天采,晚上制。六堡茶殺青鍋溫160℃,每鍋投葉2~2.5千克,殺青機每次投葉7.5千克,下鍋後先悶炒後揚炒,然後悶揚結合,嫩葉多揚少悶,老葉多悶少揚。一般殺青5~6分鐘,到芽葉柔軟,茶梗折而不斷,葉色轉為暗綠為適度。攤涼後進行揉撚,有手揉和機揉兩種,手揉一次可揉l~1.5千克,機揉依揉撚機的大小而定。
六堡茶揉撚以整形為主,細胞破損為輔,葉破損率在40%即可,揉時加壓要適度,其過程大體如下:輕揉~輕壓~稍重壓~輕壓~輕揉,揉後解塊。一般1~2級茶揉40分鐘,3級以下的茶揉45~50分鐘。揉好之後,進行漚堆,即將揉好的茶坯放入籮內或堆放在竹笪上進行漚堆發酵。這是決定六堡茶色、香、味的關鍵工序。堆高3~5釐米,每籮裝濕茶坯15千克左右,堆漚時間在15小時以上,茶堆溫度一般在40℃左右為宜。如溫度高過50℃,則會燒堆,因此在漚堆過程中要注意翻堆散熱。漚堆時溫度低,即用60'C左右的火溫將茶坯烘至五至六成幹再漚堆。經過漚堆發酵之後,茶條會輕散一些,因此要進行複揉5~6分鐘。六堡茶烘乾也分毛火和足火兩次進行。傳統的方法是用烘茶焗(烘籠),攤葉3.3釐米左右,最好是用松明火烘,烘溫80~90℃,每隔5~6分鐘翻拌一次,烘到六至七成幹下焙攤涼半小時,即進行打足火,足火溫度50~60℃,攤葉厚度6.6釐米,烘2~3小時,茶梗一折即斷即可。
六堡茶精製,現在先進行冷發酵,將毛茶增濕,含水量達12%。堆漚7~10天,以補初制發酵不足,當茶葉水分幹到10%左右,即上蒸半小時,至葉全軟為度,葉含水達到15%~16%。傳統的制法是將茶炊蒸後堆置20~30天,這些漚堆的濕熱作用。進一步促使茶葉內含物的變化。由於茶多酚非酶性氧化作用,繼續使茶黃素,茶紅素等有色物質增加,使其色、香、味加厚,達到六堡茶的特有品質風格。
六堡茶的品質要陳,涼置陳化,是製作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不可或缺。一般以簍裝堆,貯於陰涼的泥土庫房,至來年運銷,而形成六堡茶的特殊風格。因此,夏蒸加工後的成品六堡茶,必須經散發水分,降低葉溫後,踩簍堆放在陰涼濕潤的地方進行陳化,經過半年左右,湯色變得更紅濃,滋味有清涼爽口感,且產生陳味,形成六堡茶紅、濃、醇、陳的品質特點
(五)、名茶文化:
在六堡茶的故鄉,飲時是把六堡茶放在瓦鍋中,加入山泉水,明火煮沸後,稍置放,待微溫飲用,倍感味甘醇香,生津解暑,若加適量冬蜜攪勻飲之。儲存五年以上的陳年六堡茶,有藥茶之理等。六堡茶沖泡後隔夜滋味不變,湯色不濁,喝茶時有清涼去渴。
近年來,隨著傳統僑銷黑茶——雲南普洱茶需求量和影響力的擴大,同屬傳統僑銷黑茶的梧州六堡茶也為眾多愛茶之人所推崇,其獨有的風味品質和作用逐漸被人們重新認識。六堡茶在梧州市的銷量逐年上升,喝六堡茶、談論六堡茶、收藏六堡茶已成為飲茶愛好者追求的新時尚。並暢銷於穗、港、澳等地,其品質素以“紅、濃、醇、陳”四絕而著稱,。六堡茶色澤黑褐光潤,湯色紅濃明亮,滋味醇和爽口、略感甜滑,香氣醇陳、有檳榔香味,葉底紅褐,並且耐于久藏,越陳越好。如果說對其他茶類人們追求的是“青春”的滋味,那麼對六堡茶而言,它打動人的則是歲月的滄桑,那愈陳愈香的特質是其他茶類不及具備的。
科學試驗和六堡茶愛好者品茗實踐證明,六堡茶除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分解酵素高於其他茶類。因此,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六堡茶愈來愈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四、六堡茶的特質:
六堡茶為廣西所特有的名茶,屬黑茶類。 產于潯江`賀江` 桂江`郁江`柳江以及紅水河兩岸的山區,而以梧州蒼梧縣六堡鄉所產的最為著名,故稱六堡茶,年產量約為三萬餘擔,除部分內銷外,大部分用於出口,銷往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以及香港``澳門地區。
六堡茶素以“紅` 濃` 陳` 醇”四絕著稱,其外型色澤黑褐`湯色紅濃明亮`滋味醇厚`爽口`回甘,香氣陳醇,有檳榔香。品質優異,風味獨特。在海內外,尤其是在海外僑胞中享有較高的聲譽,被視為珍品。民間有耐于久藏`越陳越香的說法。蒼梧縣誌(同治版本)則有“————六堡味厚,隔宿不變”的評價。而茶中有“發金花”的,即生長有金色菌孢子的最受歡迎。因金花菌能夠分泌除多種酶,促使茶葉內含物質朝特定的化學反應方向轉化,形成具有良好滋味和氣味的物質。
六堡茶是廣西梧州最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名茶,其產制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一種很古老的茶製品。據南北朝時期的《桐君錄》所載:“南方有瓜木,亦似茗,至苦澀,取為屑茶飲,亦可通夜不眠。煮鹽人但資此飲,而交廣最重,客來先設,乃加以筆香輩。”說明遠在五`六世紀時,兩廣地區的人們已有普遍飲茶的習慣。到了魏晉朝期間,茶葉已經開始制餅烘乾,並有緊壓茶出現。正如陸羽《茶經》中所雲“采之` 蒸之` 搗之` 拍之` 穿之`封之`培之`茶之幹矣”。鮮葉採摘後經過蒸餅搗揉出汁。用手拍緊成形,烘乾後成為餅茶`團茶備用。而六堡茶的制法正是源自於這種方法。經過不斷的演變,才形成了六堡茶今天的製作方法和品質。
六堡茶的製造採用當地的大葉種茶樹的鮮葉作為原料,採摘標準是成熟新稍的一芽四`五葉,製作方法可分為原料加工(初`精製加工)` 蒸壓陳化兩隔過程。鮮葉捎經曬涼,即採用綠茶制法。經過特殊的渥堆工序並經乾燥後成為毛茶。再經精製,按成品級別進行拼配成為原料,用蒸汽蒸軟了投入特別的容器中壓緊。成形`包裝好的茶放置再通風`陰涼`幹濕度適宜`乾淨衛生無不良氣味的地方自然風乾一年以上即可上市銷售。
五、廣四六堡茶入中國名茶:
六堡茶為廣西特產,原產於六堡、獅寨、長髮、京南等鎮。以六堡保鎮產的茶著稱,清代嘉慶年間(1796——1820)就以其特殊的檳榔味而入中國名茶之列。
六堡茶屬山茶科常綠灌木,葉呈長橢圓披針形,葉色褐光潤,間有黃花點,葉底紅褐。用水泡出的茶紅濃有光澤,如琥珀色,有檳榔味,甘醇可口,清同治版《蒼梧縣誌》載:“茶產多賢產六堡,味厚隔宿不變”。六堡茶有紅、濃、醇、陳的品質特點,宜久藏,越陳越好,因為久藏的茶葉有“發金花”(一種有益的金色菌類孢子)。六堡茶為傳統出口產品,多銷往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在六堡茶區範圍內,有恭村茶、黑石村茶、羅笛村茶、離湧村茶、蠶村茶等,在歷史上最為有名的是恭州村及黑石村茶。
它與普洱茶不同之處在於茶葉中有"發金花"的,即生有金黃黴菌的最受歡迎。因金黃黴菌能分泌多種酶,使茶葉物質加速轉化,形成了特殊的風味顯著。
六、中國當代著名文化學者肖健為六堡茶作文化定位:
(一)、中國當代著名文化學者肖健為六堡茶作文化定位,指出梧州六堡茶與雲南普洱茶同為千年中國名茶,六堡茶體現梧州春節節慶文化寓意,關鍵在於“紅”的特色!中國紅,是中華民族節慶的主題色彩、文化崇拜和精神皈依,寓意著平安喜慶、和諧團圓、興旺發達!六堡茶的“紅”,既體現梧州春節節慶文化寓意,更體現中華傳統文化折中、自然、和諧之美!六堡茶,“紅、濃、陳、醇”,有獨特檳榔香氣、越陳越佳,屬黑茶類,採摘一芽二三葉,經攤青、殺青、揉撚、漚堆、乾燥製成,分特級和一至六級,原產、主產於廣西梧州六堡鎮,享譽、遠銷海內外。肖健,是中國當代文化界享負盛名的人物,學術觀點和理論成果贏得社會上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認同,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等主流媒體高度關注、持續聚焦其學術活動,對提升中國嶺南文化、珠江文化影響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肖健指出,六堡茶體現梧州春節節慶文化寓意,關鍵在於“紅”的特色!紅色,是中華民族節慶的主題色彩,更是中國人的圖騰崇拜、文化崇拜和精神皈依。中國紅,寄寓著平安喜慶、和諧團圓、興旺發達的理想和願望,意味著棄惡揚善、百事順遂。紅色,經歷了上下五千年的傳承,可謂是對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繁榮興旺歷史的高度概括,所以說,紅色既是民族的主題色,更是民族的哲學觀。看來,六堡茶“紅”的特色,不但體現了春節節慶文化特色,更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折中、自然、和諧之美!這種哲學觀,和我們大家所宣導的 “和諧社會”、“美麗中國”理念是一致的! 體現“中國紅”的文化寓意 —六堡茶
肖健指出,2011年,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批准梧州六堡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六堡茶“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知識產權永久屬於梧州市人民政府所有,並對六堡茶的地理唯一屬性及行業標準作了科學解釋和規定。對梧州六堡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直接推動梧州六堡茶文化發展躍上了更高層次!
肖健指出,近年來,梧州茶葉界普遍將對梧州六堡茶的理解和關注度,集中在“紅、濃、陳、醇”的品質特徵上,而對梧州六堡茶歷史追溯、發掘的力度不夠。其實,梧州六堡茶不但有著顯著的自身特色,更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梧州六堡茶在歷史上,曾有過與雲南普洱茶不相伯仲的影響和輝煌。肖健建議,梧州六堡茶葉界積極思考,如何讓梧州六堡茶在中國茶葉界重新奪回應有的地位,重鑄梧州六堡茶文化千年輝煌!
(四)、肖健,是中國當代著名文化學者、作家、文藝理論批評家。推動當代中國嶺南文化、珠江文化發展的著名人物。窮楔齋的創立者。窮楔哲學(《窮楔論》)的開創者、宣導者、實踐者。肖健,致力於對中國嶺南文化、珠江文化的宣導、發挖和傳承,致力於為珠江流域文化作文化定位。肖健,率先打破社會上一直以來認為梧州僅有2100年歷史的看法,綜合黃偉宗、李俊康、曾強、陳侃言、吳承華、彭志創等著名專家學者的學術研究成果,指出,梧州是一座有著4100年以上歷史的古老城市,梧州的文明史始於舜帝,梧州是嶺南文化和珠江文化的發祥地,古代嶺南地區和珠江流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珠江流域與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共同締造了中華民族多元的、光輝燦爛的上下五千年文明,該將梧州的文明史追溯到了上古時期,使梧州歷史再前移了兩千年!肖健,分別為梧州富民特色街(提出“梧州多元文化古今特色街區”文化範疇)、梧州春節節慶文化(提出“梧州春節節慶文化”文化範疇)、梧州春節節慶花卉文化、梧州金沙玉、梧州珠寶玉石文化(提出“梧州珠寶玉石文化雙星座”文化範疇)、梧州六堡茶等珠江流域文化作文化定位。肖健,散文創作體現“雙文立境”的藝術特色,文藝批評體現對中國珠江文化理論的發展傳承。肖健,獨樹一幟開創窮楔哲學(《窮楔論》),贏得社會廣泛認同。中國當代著名文化學者、作家、文藝理論批評家黃偉宗先生,對《窮楔論》作了高度評價,認為:“《窮楔論》有理想,有性格,有深意!在當今青年中能有此志者,真是鳳毛麟角,難能可貴!在學界、文界,更是如此!”肖健,是探索、引領梧州本土書畫藝術走市場化、國際化道路,為梧州書畫藝術贏得聲譽的第一人。2011年10月,肖健在廣州東方賓館國際會展中心組織舉行了“窮楔齋2011年梧州本土書畫名家名作拍賣會(廣州)專場暨嶺南畫派學術研討會”,領軍梧州本土書畫名家名作首度整體亮相廣州拍賣市場,該場拍賣刷新梧州本土書畫藝術品拍賣單場總成交金額紀錄,肖健為嶺南名畫撰寫學術論文(文化定位)《鄭偉標<湖山秋曉圖> <秋林野興圖>雙璧藝術欣賞》,在國內文化界和藝術品投資、收藏界反響熱烈,贏得了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等全國數十家主流媒體對梧州本土名家名作的關注,大大提升了梧州本土書畫藝術創作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實現了梧州本土書畫名家名作與國內及國際收藏、投資市場的首次成功對接!肖健的學術論文(文化定位)《鄭偉標<湖山秋曉圖> <秋林野興 等。
凸顯了以文化學、哲學、美學的視角和方法論,進行文藝理論批評的特色,深入系統分析了嶺南畫派創作精神和珠江流域開放、多元、相容、開拓、創新的水文化特質,被學術界公認為黃偉宗開創的中國珠江文化理論的發展、傳承,以及在文藝批評領域上運用的典範。肖健,是中國當代文化界享負盛名的人物,學術觀點和理論成果贏得社會上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認同,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中國日報網、中國經濟網、金羊網等主流媒體高度關注、持續聚焦其學術活動,對提升中國嶺南文化、珠江文化影響力,發揮了重要作用。肖健,男,漢族,筆名窮楔,1980年08月生,廣西梧州人。求學于中山大學中文系,師承中國珠江文化理論的首創者和宣導者,中國當代著名文化學者、作家、文藝理論批評家黃偉宗先生門下。
(五)、成立六堡茶國際交流促進會:
《中國六堡茶》作者 —彭慶中及 陳伯昌(左)在北京藝術節上展演六堡茶藝,
並于2010年11月,梧州市社科聯在廣西梧州組織成立六堡茶國際交流促進會。希望通過地方政府和民間的共同努力,宣傳六堡茶,研究六堡茶文化,讓更多的地區及人群,瞭解並喜歡六堡茶,通過發展六堡茶文化產業,繁榮茶鄉經濟,繁榮梧州乃至廣西經濟。陳伯昌,男,漢族,1961年07月生,廣西蒼梧六堡人。梧州傳統六堡農家茶文化和工藝的傳承者,梧州六堡茶文化產業發展的宣導者之一,六堡茶國際交流促進會會長,致力於梧州六堡茶與國際茶業界的學術交流。
2010年11月,六堡茶國際交流促進會在廣西梧州成立,陳伯昌擔任會長。他提出,六堡茶國際交流促進會成立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地方政府和民間的共同努力,進一步重視對六堡茶傳統文化的發掘研究,引領六堡茶產業跨越式發展。
2010年06月,由國家農業部、文化部、中國文聯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農民藝術節在北京開幕,梧州六堡茶作為廣西唯一一家參加該屆農民藝術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在全國性的大型文化交流平臺上展演,陳伯昌作為傳統六堡茶文化的傳承人,他把古老的葫蘆、茶竹筒、茶籮和制茶工具帶往首都北京,在現場表演傳統六堡茶殺青、揉撚、渥堆、烘乾等手工制茶傳統工藝,為家鄉六堡茶文化的推廣作出了努力。
2012年03月,反映廣西梧州本土六堡茶的文化微電影《春茶姑娘》開拍,陳伯昌接受微電影《春茶姑娘》項目組聘請為茶文化顧問,再次為梧州六堡茶文化的繼承、推廣與傳播作出了努力。
彭慶中編著《中國六堡茶》,對六堡茶的加工工藝,六堡茶的歷史、傳承和發展進行了論述,為梧州六堡茶的傳承、發展和弘揚作出了努力。彭慶中,男,廣西蒼梧人,六堡茶國際交流促進會副會長,六堡茶文化研究會理事,梧州日報社主任編輯。
(六)六堡茶的產制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至清代嘉慶年間。以其特殊的檳榔香味而被列為全國名茶之一,享譽海內外。上世紀50年代起,由於加工粗製濫造,傳統風味消失等原因,銷量逐漸降低,六堡茶被其他名茶所取代。
在我國清朝初期,南洋馬來西亞就已經發現並開始開採錫礦,中國廣東、廣西兩地越來越多人去那裏“淘寶”。但是因當地濕熱氣候及水土不服,六堡茶起到了很大作用,本來就有飲用六堡茶習慣的粵桂兩地人於是更加喜愛和依賴六堡茶,當時在廣州、潮州一帶迅速興起了以六堡茶易錫的貿易,六堡茶漸漸興盛起來。至清代嘉慶年間以其特殊的檳榔香味而被列為全國名茶之一,享譽海內外。從清朝康熙年間開始,在兩廣也湧現了一批六堡茶老字型。
《蒼梧縣誌》記載蝦鬥茶“色香味俱佳,唯稍薄耳” 。六堡茶當年廣為流行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見西方在中國沿海地區非法貿易活動猖獗,便封閉了福建、浙江、江蘇三處海關,只留廣州一個口岸通商,於是“十三行”便獨佔中國對外貿易。六堡茶也隨之名聲大噪。六堡茶的發展歷經了“平三藩”、“十三行大火災”、“太平天國”、“鴉片戰爭”、“辛亥革命”、“抗日戰爭”等諸多歷史風雲,幾經磨難,大小茶號遍佈粵桂、港澳、南洋,並將茶葉貿易做到了英國等歐洲國家。
(七)、一直以來,在中國出口的商品中,以茶葉為最大宗。大量的茶葉通過“十三行”加工、包裝,然後再運往世界各國。而六堡茶則主要以銷往南洋諸國為主,得益于當時興旺的水路運輸,商人們憑藉著西江這條黃金水道將華南、西南的豐富物產以最低的成本運達廣州,再從廣州轉口外銷。茶葉是其中重要的一項。每一個產茶季節,六堡產出的大量優質茶葉,從六堡的合口街碼頭裝上尖頭船,經梨埠換大木船,進入賀江,經封川江口,進入西江之後再經都城裝卸到大船中,運送到廣州,再轉口南洋和世界各地,這就是當年六堡茶著名的“茶船古道”。這條熙熙攘攘、舟楫往來的“茶船古道”,見證了六堡茶的興衰沉浮。
六堡茶在200多年前從湖南江華道縣,通過廣西賀縣八步傳入境內,品種屬櫧葉種。湖南茶樹有櫧葉種,在安化等地產的黑茶。其加工方法與六堡茶大同小異,故較為可信。《蒼梧縣誌》載:“茶產多賢鄉六保,味厚。隔夜不變,產長行蝦捅者名蝦耳茶,色、香、味俱佳”。《廣西特產志略》(1937年)載:“在蒼梧之最大出品,且為特產者,首推六堡茶,就其六堡一區而言(五堡,四堡)俱有出茶,但不及六堡之多,每年出口者,產額在60萬斤以上,在民國十五、十六年間(1926年—1927年),每擔估價三十元左右。
《廣西通志稿》戴:“六堡茶在蒼梧,茶葉出產之盛,以多賢鄉之六堡及五堡為最,六堡尤為著名,暢銷於穗、佛、港、澳等埠”。《廣西農業通訊》(1945年)載:“蒼梧茶尚多,尤以六堡鄉為最。六堡茶(又名垌茶),頗負盛名,其餘所產品質亦佳,戰前(抗日戰爭前)交通便利,所產茶除本縣飲用外,全部銷售港澳等地,自抗戰後,交通阻塞,銷售範圍日形縮小,一般茶農生活無法維持。多棄茶而經營其他,於是茶葉衰落矣。六堡鄉占全縣面積之半,全縣面積11455畝,年產茶5450擔,抗日時外銷日減,估計每年平均產茶1500擔左右。現有面積7500畝。”據彭慶中《中國六堡茶》一書中介紹:舊時粵南在廣西六堡鄉合口街設莊收茶葉。廣西六堡茶在歷史上的年產量和銷售量曾一度達到1500噸左右,抗日時期大幅度下降,僅為197.5噸(3950擔),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有所恢復,1953年產六堡茶450噸,比抗日時期增加1.28倍。橫縣也由抗日時期年產221噸恢復到400噸。
1954年以後,六堡茶由國家統一制定收購等級樣茶和收購價格,由供銷部門統一收購,但是,六堡茶的收購價格比同等級的烘青茶收購價格低,所以有不少原產六堡茶的開始轉產烘青茶,雖然烘青茶原料要求高一個級,但加工方法與六堡茶基本差不多,而六堡茶還多一個漚堆的工序,實際上用工也差不多。
六堡茶歷來在香港市場占主導地位。但從上世紀50年代起,由於加工粗製濫造,傳統風味消失等原因,銷量逐漸降低,六堡茶為其他名茶所取代。1981年。雲南銷往香港普洱茶500噸,四川銷往香港普洱茶650噸。廣西六堡茶卻由原來年銷1500噸左右下降到444噸。
(八)、為重鑄六堡茶千年輝煌,2010年11月,梧州市社科聯在廣西梧州]組織成立六堡茶國際交流促進會。希望通過地方政府和民間的共同努力,宣傳六堡茶,研究六堡茶文化,讓更多的地區及人群,瞭解並喜歡六堡茶,通過發展六堡茶文化產業,繁榮茶鄉經濟,繁榮梧州乃至廣西經濟。梧州本土不少極具活力的企業開始逐步湧現。從2010、2011、2012三年的《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報告》的資料看,三年六堡茶的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分別是:6.73億元、8.30億元、8.79億元,在黑茶類的排名分別是:第三、第二、第二。可以看出,近三年六堡茶的整體市場狀態呈現穩步上升態勢,排名僅次於普洱茶。
蒼梧縣的六堡鄉位於北回歸線北側,年平均氣溫21.2℃,年降雨1500毫米,無霜期33天。六堡鄉屬桂東大桂山脈的延伸地帶,在境內從塘平到不倚,從四柳到高梘。從梧垌到合口這些村鎮,峰巒聳立,海拔1000—1500米,坡度較大。茶葉多種植在山腰或峽谷,距村莊遠達3—10公里。那裏是個林區溪流縱橫,山清水秀,日照短,終年雲霧繚繞。歷史上,六堡茶產區有恭州村茶、黑石村茶、羅笛村茶、蠶村茶等,以恭州村茶及黑石村茶品質最佳。據記載:六堡村所產的茶,因其地處崇山峻嶺,樹木翳天,所植茶樹得水分已足,且高山得霧獨多,每天午後,太陽不能照射,則蒸發少,故其茶葉厚而大,昧濃而香,往往價格昂貴。其次為黑石村所產之茶。其山為黑石與坭所造成,溪澗之水長流,故茶樹得水足,茶葉大而厚。除六堡外,蒼梧縣的五堡鄉獅寨,相鄰的賀縣沙田,以及岑溪。橫縣等20多個縣均產六堡茶,鄰近的廣東羅定、肇慶等地也產六堡茶。六堡大部分為雲班石沙岩。風化變成黃赤色沙土,含磷、鐵質多,當地主產稻穀、木薯、紅薯、木材、松脂、竹、竹紙及茶葉等。
八、六堡茶貯存參考:
1、不宜密閉,應略透氣。用棉紙,宣紙或牛皮紙包裹即可剝開後存入瓷甕或陶甕內,甕不必密蓋,可以略為透氣。
2、若茶有倉味,可置於空氣中,待其倉味散盡再儲存。
3、若茶湯口感“緊”或“澀”,可將茶片剝散或攤開,待其自然“回潤”,益增其滋味之豐富及香氣。
4、應遠離廚房及有怪味處。
5、千萬不可烘焙(即使低溫亦不可)。
6、散倉味以每年十、十一月吹北風時,讓自然風吹最佳,因北風乾燥,濕度在五十度上下(平常約七十度),另外在非下雨天時用電風扇微風吹亦可,注意勿受太陽光直射。
7、有氣之茶(以50年代居多)如不立即品飲時,應保留其外紙及竹殼,以護其氣,品飲前再將外紙去除,剝開"回潤",經常品飲,即可漸入佳境,“回潤”至適當時,即可用紙包裹儲存。
8、無氣或略有倉味的茶,宜將外紙斯去。
9、清理乾淨,適度透氣後再儲存。
10、整筒竹殼茶餅若無倉味,可用外紙包裹存放,紙有調節作用可擋過度濕氣。
11、以冷氣送風會過於乾燥,想去除倉味時可用此法.但倉味去除後,仍需以自然空氣.適當的濕度來“回潤”。
九、廣西梧州六堡茶發展:
近幾年來,梧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六堡茶產業發展,從2004年起就採取種苗補貼、資金扶持等措施,大力發展六堡茶。2007年梧州市委、市政府又以梧發[2007]01號檔把六堡茶列為全市十大農業優勢產業之一,明確在“十一五”期間重點加以扶持。市領導多次深入六堡茶企業調研,梧州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座談會,與六堡茶企業共商發展大計。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由梧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梧州市農業局等單位牽頭起草的“《六堡茶》廣西地方標準”,已於2009年05月24日通過廣西區審定,5月2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標準批准發佈公告(2009年第5號,總第20號),《DB45/T 581-2009 六堡茶》廣西地方標準獲得批准,並在2009年6月30日正式實施。該標準的實施有利於進一步規範、統一六堡茶在生產、加工、檢驗、貿易等環節的監管,確保六堡茶品質的穩定。
近年來,隨著傳統僑銷黑茶 —雲南普洱茶需求量和影響力的擴大,同屬傳統僑銷黑茶的梧州六堡茶也為眾多愛茶之人所推崇,其獨有的風味品質和作用逐漸被人們重新認識。六堡茶在梧州市的銷量逐年上升,喝六堡茶、談論六堡茶、收藏六堡茶已成為飲茶愛好者追求的新時尚。並暢銷於穗、港、澳等地,其品質素以“紅、濃、醇、陳”四絕而著稱,。六堡茶色澤黑褐光潤,湯色紅濃明亮,滋味醇和爽口、略感甜滑,香氣醇陳、有檳榔香味,葉底紅褐,並且耐于久藏,越陳越好。如果說對其他茶類人們追求的是“青春”的滋味,那麼對六堡茶而言,它打動人的則是歲月的滄桑,那愈陳愈香的特質是其他茶類不具備的。
六堡茶產地範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所轄行政區域。專用標誌六堡茶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梧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六堡茶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負責指定。
(一)、外觀上鑒別:
假冒的六堡茶在加工過程中很多沒有經過殺青處理,而是將採摘回來的茶葉隨便放在太陽下曬乾,看上去就好像平時掉在地上的老樹葉,沒有柔潤感。
(二)、幹茶的輕重:
5—6年和十年左右的六堡茶,會感覺到隨著時間的長短,變得松、散,變輕,手上感覺明顯輕於較新的茶。幹茶顏色會偏褐紅,甚至棕色,幹茶外觀應該乾淨、無黴變的痕跡。
十一、六堡茶之選購參考:
(一)、六堡茶茶湯的口感:
好的六堡茶回甘快而強烈,生津潤喉度高,而且香氣濃而純,滋味正而厚,喝著口感好、舒服。最好的選料、最好的工藝、最佳的存儲,做出來的六堡茶用口品嘗來驗證其好喝的就是好茶了。
(二)、優質六堡茶的茶湯讓人口感愉悅:
優質六堡茶沖泡開來,紅亮通透,同時,泡好的六堡茶,必然是有令人愉悅的茶香,無論其是蘭香、木香、檳榔香或什麼香型。
(三)、優質六堡茶歷來具有“紅、濃、陳、醇”的特點:
六堡茶歷來有“紅、濃、陳、醇”幾大特點,六堡茶特有幽幽的檳榔香,六堡茶(農家茶),很多都有不同程度的苦澀,但苦在口裏,會很快轉化為甘甜生津,會讓人有“峰迴路轉”的愉悅,這便是好茶。
(摘錄廣西梧州市文誌,提供作為參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