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4年中茶太老青韻白茶 (1) 14年中茶太老青韻白茶 (2) 14年中茶太老青韻白茶 (3) 14年中茶太老青韻白茶 (4) 14年中茶太老青韻白茶 (5) 14年中茶太老青韻白茶 (6) 14年中茶太老青韻白茶 (7) 14年中茶太老青韻白茶 (8) 14年中茶太老青韻白茶 (9) 14年中茶太老青韻白茶 (10) 14年中茶太老青韻白茶 (11) 14年中茶太老青韻白茶 (12) 14年中茶太老青韻白茶 (13)  

 

 

 

2014年中粮集團出品年度鼎級白茶、尋找老配方,選用福建福鼎太姥山白茶,精心包裝壓制而成,是一款可以收藏或贈人的極佳茶品】

 

 

茶名:2014年中粮集團榮譽出品【太姥青韵】白茶餅(1357克)-------【中糧集團】---本茶品採用福建福鼎太姥山白茶、特殊半圓滑鐵餅式壓制

茶廠:福建茶叶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

     福興茶葉加工廠 

出品: 中粮集團榮譽出品

年份: 2014年4月9日

規格:淨含量:1餅357克 、1筒(提)7餅、1件4筒(提)28餅(每1餅、1筒、1件皆有1編號)

說明:

一、福建福鼎太姥山白茶淵源:

太姥山作為白茶原產地,中國東南地域文化的中心,它除了有悠久的歷史外,更重要的是有著豐富和厚重的文化內涵。以太姥山白茶為核心而不斷演繹出來的茶文化,就是太姥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太姥山白茶以其特有的白茶品位,神奇的白茶口感,高超的太姥山及福鼎白茶製作工藝和加工藝術,引來歷朝歷代的文人和品茶高手,他們或著文,或吟詩,或作記,熱情謳歌了太姥山白茶的精妙和口韻,記載了有關太姥山白茶的傳說和各種加工工藝,傳承了太姥山白茶的文化。

有關太姥山白茶文化中,最負盛名的當數堯時太姥娘娘種植白茶的傳說,這是一個歷代口傳不輟和各種有記載的神話傳說(供參)。從此看來,太姥山種植茶葉的歷史極為悠久,綜合其他史料也能得到間接證明。很早以來,人們就已經基本掌握太姥山白茶神奇的口感,這也就確保了太姥山白茶在當地長盛不衰的社會基礎。

魏晉時期,太姥山東麓(今屬霞浦縣,晉時與福鼎等太姥山地域內的周圍地區同屬溫麻縣),有一處面向浩瀚東海的絕佳風水福地,由於有晉代著名的道教理論家、煉丹家、醫藥家和仙家葛洪(字稚川,號抱撲子)在這裏修仙煉丹,故今人稱其為葛洪山,此山還被列為“中國道教名山”。

太姥山福鼎白茶的揚名還與鼎鼎大名的唐代茶聖陸羽有關,據《茶經》載“永嘉東三百里有白茶山”,在 陳椽 先生編著的《茶業通史》中說“永嘉東300裏是海,是南300裏之誤。南300裏是福建的福鼎,系太姥山白茶原產地。” 陳椽 先生此說應該肯定。太姥山白茶到明清時期己極其有名,史料記載也最詳。

最有代表性的應推明末清初的學者兼詩人的周亮工,在其所著的《閩小記》中說道“太姥山古有綠雪芽,今呼為白毫,色香俱絕,而猶以鴻雪洞為最。產者性寒涼,感同犀角,為調理韻感,運銷國外,價若同金磚。”周亮工任過閩省總督,以勤政著稱,更加之是個學識淵博、識見精廣的學者,每常以閩省最高父母官和學者的身份親身深入治內各地考察和瞭解民情,瞭解各地的物產分佈狀況和特性,特別是對閩省的茶史尤精且鍾愛。他以親身踏勘和研究所得而記載之傳世,其真實性和準確性極高,以至成為我們今天研究閩省的茶業史尤其是太姥山白茶史最有價值的資料之一。

二、太姥山地理風光及傳說:

太姥山位於福建省東北部,在福鼎市正南距市區 四十五公里 ,約在東經120度與北緯27度的附近。挺立於東海之濱,三面臨海,一面背山。主峰海拔917.3米 。它北望雁蕩山,西眺武夷山,三者成鼎足之勢。相傳堯時老母種蘭於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後又改稱“太姥”。閩人稱太姥、武夷為“雙絕”,浙人視太姥、雁蕩為“昆仲”。有鄉賢林承強題詩贊曰:奇峰氣勢歸仙界,海上仙都映福塵。一片瓦前聽鳥語,摩霄庵裏感天神。獨猴照鏡雲追月,九鯉朝天竹接春。爬壁金龜歎觀止,夫妻抱吻最歡人。

相傳傳說堯時老母種蘭於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後又改稱“太姥”。太姥山挺立於東海之濱,三面臨海,一面背山。北望雁蕩山,西眺武夷山,三者成鼎足之勢。峰嶺層疊,怪石嵯峨,處處是景,步換景異。古人有詩贊之:“太姥無俗石,個個皆神工,隨人意所識,萬象在胸中。”東望大海,藍天與碧海共妍,島礁同港灣並美,使人更深刻地領會“山增海闊,海添山雄”的意境。

整個風景區面積為92平方公里,分為太姥山嶽、九鯉溪瀑、晴川海濱、桑園翠湖、福瑤列島五大景區;還有冷城古堡、瑞雲寺兩處獨立景點。擁有山峻。石奇、洞異、溪秀、瀑急等眾多自然景觀,以及古刹、碑刻等豐富人文景觀。

太姥山,氣勢雄偉,景色秀麗,融山、海、川、瀑、洞的自然景色和寺、寨、鎮的人文景觀於一體,以峰險、石怪、洞異、水玄、霧多馳名於世,與丹崖碧水的武夷山同屬福建名山。古人稱武夷山“東方奇秀”,稱太姥為“海上仙都”。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列為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

三、白茶的歷史典故:

 

【御賜白茶遂為第一銘】

宋徽宗《大觀茶論》曰:『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崖林之間偶然生出,盡非人力所可致。正焙之者不過四五家,不過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錛而已。』

 

四、陳年老白茶的妙飲:
【老白茶妙飲;尤呈犀角現】
採用傳統方式儲存,多年陳放後之老白茶,所轉化的物質層次更有內涵。

五、白茶的起源: 
關於白茶的歷史究竟起於何時?茶學界有些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白茶起於北宋,其主要依據是白茶最早出現在《大觀茶論》、《東溪試茶錄》(文中說建安七種茶樹品種中名列第一的是"白葉茶")中;也有認為是始於明代或清代的,持這種觀點的學者主要是從茶葉製作方法上來加以區別茶類的,因白茶的生產過程只經過"萎凋與乾燥"兩道工序。也有的學者認為,中國茶葉生產歷史上最早的茶葉不是綠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中國先民最初發現茶葉的藥理價值後,為了保存起來備用,必須把鮮嫩的茶芽葉曬乾或焙乾,這就是中國茶葉史上白茶的誕生。

  白茶,素為茶中珍品,歷史悠久,其清雅芳名的出現,迄今已有八百八十餘年了。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成書於1107~1110“大觀”年間,書以年號名)中,有一節專論白茶曰: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林崖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於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須製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裏昭徹如玉之在璞,它無與倫也。

淺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宋代的皇家茶園,設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甌縣境)。《大觀茶論》裏說的白茶,是早期產于北苑禦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製作方法,仍然是經過蒸、壓而成團茶,同現今的白茶制法並不相同。而白茶的生產,是于清嘉慶初年(1769)采芽茶製成銀針。1885年改采福鼎大白茶製成白毫銀針。

六、中國六大茶類之一白茶:

依據成品茶的外觀呈白色,故名白茶。六大茶類之一。白茶為福建特產,主要產區為福鼎、政和、松溪、建陽等地。基本工藝包括萎凋、烘焙(或陰乾)、揀剔、複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品質的關鍵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質特點。屬輕微發酵茶,是我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此外,中國浙江的安吉白茶和貴州正安白茶因自然變異整片茶葉呈白色,不同

於帶有白色絨毛的一般白茶。

白茶,顧名思義,這種茶是白色的,一般地區不多見。白茶生產已有200年左右的歷史,最早是由福鼎縣首創的。該縣有一種優良品種的茶樹——福鼎大白茶,茶芽葉上披滿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這種茶片生產出白茶。茶色為什麼是白色?這是由於人們採摘了細嫩、葉背多白茸毛的芽葉,加工時不炒不揉,曬乾或用文火烘乾,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來,這就是它呈白色的緣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茗若居普洱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