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哉千兩,傳世茶王,其形如柱,經久如故,篾簍為裳,馥鬱陳香……
在眾多黑茶產品中,千兩茶以其緊實厚重的茶柱,古樸陳韻的花篾簍自成一派,而真正讓這款茶出挑的,則是來自于工藝的張力。
【初制——七星上灶馥鬱沉香】
走進安化茶廠車間,採摘自安化核心產區的優質大葉種茶青,正待巧工精製。炒青後的原葉經反復揉撚,形成條狀,當茶汁溢附于葉表,進而開始渥堆發酵。流轉間,茶葉褪去青澀,黑毛茶便初具雛形。
初制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是七星烘焙這一工序。《茶經》雲“凡炙茶,慎勿於風燼間炙,熛焰如鑽,使炎涼不均。持以逼火,屢其翻正。”意思是炙烤茶時,注意不要在有風的地方,因為火焰飄忽,會導致冷熱不均,要靠近火且及時翻動。七星灶上有方形空間,下設熱傳導通道,將渥堆完畢的茶青置於竹席之上反復翻炒,內添松柴,明火烘焙,於是黑毛茶濃縮著松煙香進入庫房。
【再造——人工踩制呈現大美千兩】
經過初制、初藏的黑毛茶仍需經歷蒸包灌簍、杠壓緊形方才成為傳世千兩。
蒸包灌簍分五吊、五蒸、五灌、鋪蓼葉、胎棕片,上“牛籠嘴”等步驟。將原料分次過稱後,分別用布包好吊入蒸桶用高溫汽蒸軟化,裝入花篾簍,內稱蓼葉、竹葉、棕絲片各一層。經過人工踩實壓緊,最後上“牛籠嘴”鎖扣,這便完成了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杠壓緊形,將灌好茶的花篾簍置於壓制場地的特製杠杆下,一幫青壯年漢子短裝綁腿上陣,一人前移杠五人齊心壓,在壓杠和絞小中反復交替中,茶便緊實如柱。力道與粗獷,大美千兩茶渾然天成。
【綻放——日曬夜露沉澱傳世茶王】
最後,將千兩茶置於晾曬場,日曬夜露七七四十九天,吸收日光之精粹,月夜之餘輝。一款好茶,需要經過時間的打磨,中茶·黑茶園在完成了以上工序後,仍堅持悉心醇化,將定型的千兩置於中國現存唯一完整的純木質結構倉庫——百年木倉。一倉兩藏,脫去多餘的水份,沉澱微生物精華。
【千兩茶小知識】
千兩茶素有“茶中古董”之美譽,因其合計老稱一千兩而得名。
當年,安化黑茶以量多、質好、價廉、適銷“四大優勢”主宰西北“引茶”市場。最盛時從安化輸出的“引茶”達4000餘噸,但由於引包體積龐大,內質疏鬆,運輸不便,於是在清朝道光年間,安化酉州,也就是後世安化茶廠所在地,製成第一支花卷茶(即百兩茶)。延續到同治年間,山西茶商與江南江邊劉姓兄弟在“百兩”茶的基礎上,增重為每支一千兩製成花卷,“世界茶王”便應運而生。
安化千兩,特點顯著:第一,踩制千兩茶的原料是做工純正的二三級安化黑毛茶。茶樹長於陽崖陰林,安化崇山峻嶺,山脈延綿,雲霧繚繞,擁有非常適宜於茶葉生長的自然氣候條件。境內廣布的雲臺山大葉是中國有名的優良茶樹品種之一,葉片柔軟肥厚,可塑性大,極利於加工。另外,安化境地資江兩岸的山體往往覆蓋著厚厚一層由板葉岩風化而來的土壤,這種土壤對植物生長最為有益。在此基礎上,採摘成熟度較高的鮮葉,用獨特的工藝加工而成的黑毛茶,奠定了安化千兩茶特殊的品質內涵。
第二,千兩茶的包裝奇特。它用篾片捆壓,講究新鮮楠竹,韌性彈性俱佳方可。千兩茶的茶胎用經過特殊處理的蓼葉包裹,能保持其獨特的茶香和色澤。蓼葉以外襯以棕葉,可防水防潮,保護品質。
第三,千兩茶壓制工藝獨特,可以說是集數百年黑茶加工工藝之大成。工藝複雜、溫濕把控,都有極其精確的物理化學指標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MyNzg4MA==&mid=200609661&idx=1&sn=45ea83e66baa65b16385ab23713146b6#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