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中茶貢眉白茶 (1) 14年中茶貢眉白茶 (2) 14年中茶貢眉白茶 (3) 14年中茶貢眉白茶 (4) 14年中茶貢眉白茶 (5) 14年中茶貢眉白茶 (6) 14年中茶貢眉白茶 (7) 14年中茶貢眉白茶 (8) 14年中茶貢眉白茶 (9) 14年中茶貢眉白茶 (10) 14年中茶貢眉白茶 (11) 14年中茶貢眉白茶 (12)  

 

 

【2014年中粮集團榮譽出品年度鼎級貢眉白茶、尋找老配方,精心包裝壓制而成,是一款可以品飲、收藏或贈人的極佳茶品】

 

 

茶名:2014年中粮集團榮譽出品【貢眉】白茶餅(1357克)-------【中糧集團】---本茶品原產于福建建陽漳墩,現主產于建陽、松溪、福鼎、政和、松溪等地

茶廠:福建茶叶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

     福興茶葉加工廠 

出品: 中粮集團榮譽出品

年份: 2014年7月14日

規格:淨含量:1餅357克 、1筒(提)7餅、1件4筒(提)28餅(每1餅、1筒、1件皆有1編號)

說明:

一、福建貢眉白茶淵源:

貢眉屬白茶,有時又被稱為壽眉,是白茶中產量最高的一個品種,其產量約占到了白茶總產量的一半以上。主要產于福建建陽縣,另建甌、浦城等縣也有生產。產量約占白茶總產量一半以上。以菜茶茶樹芽葉製成,一般以貢眉為上品,又稱壽眉,近年則一般只稱貢眉。目前產區主要在福建省建陽、福鼎、政和、松溪等縣。

二、貢眉白茶之优質:

貢眉,有時又被稱微壽眉,是白茶中產量最高的一個品種,其產量約占到了白茶總產量的一半以上。它是以茶樹的芽葉製成,這種用茶芽葉製成的毛茶稱爲“小白”,以區別於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茶樹芽葉製成的“大白”毛茶。以前,菜茶的茶芽曾經被用來製造白毫銀針等品種,但後來則改用“大白”來製作白毫銀針和白牡丹,而小白就用來製造貢眉了。通常,“貢眉”是表示上品的,其質量優於壽眉,但近年來則一般稱貢眉,而不再有壽眉。

  優質的貢眉成品茶毫心明顯,茸毫色白且多,幹茶色澤翠綠,沖泡後湯色呈橙色或深黃色,葉底勻整、柔軟、鮮亮,葉片迎光看去,可透視出主脈的紅色,品飲時感覺滋味醇爽,香氣鮮純。

 貢眉在“萎凋”中的“生化”過程也是“發酵”過程,所以貢茶是白茶,也是“微發酵茶”。貢眉主銷香港、澳門地區。

三、貢眉白茶的特色:

貢眉白茶屬福建傳統白茶,原產于建陽漳墩,現主產于建陽、松溪等地。其傳統的製作工藝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貢眉白茶的自然內含屬性。值建國暨中茶公司成立六十五周年之際,福茶公司潛心挖掘研製並推出了此款正源工藝、正源產地、正源品種的貢眉白茶,其目的是傳承、保護與發揚福建傳統白茶,豐富福建傳統白茶產品品類,弘揚與發展福建白茶產業,奉獻與造福天下愛茶之人。貢眉白茶既適合品飲,也適合收藏賞飲,是值得愛茶者擁有的佳品。

“貢眉白茶”產品:精選原產地建陽、松溪原生態茶園的菜茶有性群體種的初春一芽一、二葉原料,用傳統工藝並結合後加工拼配技藝製作而成。

“貢眉白茶”品質:餅形圓潤飽滿、鬆緊適度,餅面銀白潤澤,紋理清晰,香氣鮮醇清高有毫香,湯色杏黃明亮,滋味清甜醇厚。

“貢眉白茶”特性:清·潤·和·養

泡飲方法:★茶具:以紫砂壺、蓋碗杯為最佳。★用水:建議使用清醇的低硬度礦泉水。★水溫:100℃沸水。★沖飲方法:溫杯後放入茶葉,注入沸水,茶、水比以1:50左右為宜,泡置1至3分鐘後,即可飲用。

四、貢眉白茶的歷史:

  “貢眉白茶”歷史悠久,原產地就在漳墩鎮,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形成白茶主產區,具有200多年的生產歷史。當時由該鎮南坑村蕭氏兄弟所創制。

人們常說中國茶道是東方文化的瑰寶,而“貢眉白茶”是這一文化寶塔塔尖上的明珠。貢眉白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它的內涵質量價本性比均值高於其他茶類,且富含內涵質量性成分,具有很好的內韻。建陽人摘得這顆明珠極富戲劇性!

       據建陽市漳墩鎮南坑(今屬桔坑村)蕭氏後裔簫烏奴回憶: 南坑產茶歷史久遠。早在唐朝至明神宗中期皆產綠茶。明末清初所產的半發酵茶,大多納入武夷茶系列出口。遭遇出口美國毀茶事件後,作為武夷茶中的南坑茶自然是價跌滯銷,效益低下。面對茶園,蕭氏兄弟無心經營,半采半荒。就連原先製作綠茶、烏龍茶的傳統半發酵工藝也懶得去做,為省工省炭,採摘下來的茶青不炒不柔,半曬半晾後低價出售。誰知無心插柳柳成蔭,此種沒經過發酵的茶,由於其產地特殊的氣候和自然條件,使得茶葉外形毫心肥壯,茸毛多而潔白,葉質柔軟,幹茶色澤翠綠。注入攝氏80度溫水沖泡後,毫心與嫩葉相連,綠面白底透著銀光,白得透明,白得純粹。因披滿白毫,茶商便稱其為“白毫茶”,又因出產南坑,故又俗稱“南坑白”。此茶品飲時頓感滋味清涼醇爽,香氣鮮純,有別於綠茶、紅茶。該茶於清乾隆五十二年之後重新銷往西歐、東南亞市場。白茶內涵韻之优質,茶商茶客紛紛求購此種白茶。於是,引來眾多茶商爭相競購,使得“南坑白”茶價飆升。清朝廷官員見此種白茶味道清香,其形因披滿白色的茸毛,狀如壽星的眉毛,因而稱曰:“壽眉”,便將索購的“南坑白”進貢朝廷。於是,上乘的“壽眉”便改稱為“貢眉白茶”進貢朝廷,深得朝野上下垂青。面對市場看好,蕭氏兄弟皆大歡喜, 便大力擴種南坑特種小白茶。

    為擴大南坑白茶的種植面積,蕭氏兄弟大量招募來自江西的茶農來此開山種茶,加工白茶,一時盛況空前。蕭蘇伯、蕭占高除了雇請大量江西的茶農外,還先後辦起白茶加工廠,名曰“上林廠”。因南坑屬水吉縣(今水吉鎮)管轄,水吉便成了白茶外銷的集散地。光緒年間(1875—1909年)香港、廣州、潮汕茶商在水吉開辦茶店就多達60多家,其中有金泰、傑泰等港商21家;據《茶葉通史》載:“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水吉產白茶1640擔,約占全省白茶出口的48.17%。民國二十九年 (1940年)核准加工水吉出口白茶3600箱(其中白牡丹950箱,壽眉2650箱),占全國僑銷茶的三分之一。”     
      改革開放後,隨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南坑白茶生產恢復生機。1984年貢眉白茶在合肥全國名茶品質鑒評會上被授予“中國名茶”稱號。2006年1月與2009年8月,韓國茶聯會會長、韓國國際茶葉研究會長鄭仁梧率茶道大學院茶文化考察團一行,兩次來到漳墩鎮對“貢眉白茶”進行考察、交流。鄭仁梧 教授在正宗小白茶發源地參觀後說:“而今市場上由小白茶加工的“貢眉白茶”十分罕見,白茶品質遠比原先想像的要好。”

    如今,漳墩鎮生產的“貢眉白茶”已成為全國獨有白茶品種。為進一步提高“貢眉白茶”品質,“南坑白”所在村村主任吳成生傾心研究後發現,要精製上等“貢眉白茶”,要選晴好天氣,露水幹透後,約上午8時30分至10時30分,下午1時30分後為最佳採摘時間。采一芽一葉茶青,擱置通風透氣閣樓上涼二至三天,然後用上好木炭95度焙火1小時裝袋。十天后再在130度炭火上烤半小時,上等“貢眉白茶”就製成了。

(摘錄建陽文誌)

五、白茶的歷史典故:

【御賜白茶遂為第一銘】

宋徽宗《大觀茶論》曰:『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崖林之間偶然生出,盡非人力所可致。正焙之者不過四五家,不過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錛而已。』

六、陳年老白茶的妙飲:
【老白茶妙飲;尤呈犀角現】
採用傳統方式儲存,多年陳放後之老白茶,所轉化的物質層次更有內涵。

七、白茶的起源: 
關於白茶的歷史究竟起於何時?茶學界有些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白茶起於北宋,其主要依據是白茶最早出現在《大觀茶論》、《東溪試茶錄》(文中說建安七種茶樹品種中名列第一的是"白葉茶")中;也有認為是始於明代或清代的,持這種觀點的學者主要是從茶葉製作方法上來加以區別茶類的,因白茶的生產過程只經過"萎凋與乾燥"兩道工序。也有的學者認為,中國茶葉生產歷史上最早的茶葉不是綠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中國先民最初發現茶葉的藥理價值後,為了保存起來備用,必須把鮮嫩的茶芽葉曬乾或焙乾,這就是中國茶葉史上白茶的誕生。

  白茶,素為茶中珍品,歷史悠久,其清雅芳名的出現,迄今已有八百八十餘年了。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成書於1107~1110“大觀”年間,書以年號名)中,有一節專論白茶曰: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林崖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於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須製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裏昭徹如玉之在璞,它無與倫也。

淺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宋代的皇家茶園,設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甌縣境)。《大觀茶論》裏說的白茶,是早期產于北苑禦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製作方法,仍然是經過蒸、壓而成團茶,同現今的白茶制法並不相同。而白茶的生產,是于清嘉慶初年(1769)采芽茶製成銀針。1885年改采福鼎大白茶製成白毫銀針。

八、中國六大茶類之一白茶:

依據成品茶的外觀呈白色,故名白茶。六大茶類之一。白茶為福建特產,主要產區為福鼎、政和、松溪、建陽等地。基本工藝包括萎凋、烘焙(或陰乾)、揀剔、複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品質的關鍵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質特點。屬輕微發酵茶,是我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此外,中國浙江的安吉白茶和貴州正安白茶因自然變異整片茶葉呈白色,不同

於帶有白色絨毛的一般白茶。

白茶,顧名思義,這種茶是白色的,一般地區不多見。白茶生產已有200年左右的歷史,最早是由福鼎縣首創的。該縣有一種優良品種的茶樹——福鼎大白茶,茶芽葉上披滿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這種茶片生產出白茶。茶色為什麼是白色?這是由於人們採摘了細嫩、葉背多白茸毛的芽葉,加工時不炒不揉,曬乾或用文火烘乾,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來,這就是它呈白色的緣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茗若居普洱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