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相片 2017-7-24 14 05 32 (1).jpg

相片 2017-7-24 14 05 56 (1).jpg

19961193_1937647559845008_6287646436368671601_n (1).jpg

S__20774961.jpg

南瓜(殷小亞) (1).JPG

南瓜(殷小亞) (2).JPG

南瓜(殷小亞) (3).JPG

南瓜(殷小亞) (4).JPG

南瓜(殷小亞) (5).JPG

南瓜(殷小亞) (6).JPG

南瓜(殷小亞) (7).JPG

南瓜(殷小亞) (8).JPG

南瓜(殷小亞) (9).JPG

南瓜(殷小亞) (10).JPG

南瓜(殷小亞) (11).JPG

南瓜(殷小亞) (12).JPG

南瓜(殷小亞) (13).JPG

南瓜(殷小亞) (14).JPG

南瓜(殷小亞) (15).JPG

南瓜(殷小亞) (16).JPG

南瓜(殷小亞) (17).JPG

南瓜(殷小亞) (18).JPG

南瓜(殷小亞) (19).JPG

南瓜(殷小亞) (20).JPG

相片 2017-7-11 09 08 05.jpg

 

壹、作品:

壺名:南瓜壺

作者:殷小亞

泥料:民國綠泥

制作:全手工制作

年份:丁酉年夏

資歷:高級工藝美術師

容量:約330cc

 

貳、簡介:

【殷小亞 】

中國陶瓷協會會員

 1978年生於江蘇宜興陶藝世家,自幼受到紫砂文化的薰陶,耳濡目染紫砂陶製作工藝,也激發著對紫砂的製作興趣。1998年畢業後進入紫砂五廠學習作品的創作和設計,經多位名師精心指點嚴格訓練和刻苦勤奮的實踐,並接觸了大量的名人名作及經典作品,現對紫砂藝術有較深理解和較高要求。

她與泥為伍,游離於技巧之上,以陶藝創意,且保留傳統法則,充分體現紫砂茶具的深沉、博大和純樸這三大功能特徵,逐步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其作品具有線條流暢、構思靈巧、刻畫細膩、古樸典雅等特點,所創作作品深受海內外各界人士喜愛和賞識。

參、*紫砂藝術認識序篇--分享參考

一、何謂原礦紫砂泥?

(一)、紫砂泥料的八大特點

紫砂的特別之處,在於天然具備了原礦的化學組成,經過簡單處理以後,就可以由坯手任意捏制,不但可以定型還可以加工,乾燥後能燒製成完整的產品。這樣的工藝性能,是一般經過加工以後進行生產的陶瓷、陶土泥料根本不具備的。

紫砂泥材質的特點:

1、可塑性能高

可任意加工成大小各異的不同造型。製作時粘合力強,但又不粘工具不粘手。用它單獨製作流、把,粘到壺體上後,仍可加泥雕琢施藝。方器的泥片單獨成型後,可用脂泥鑲接再進行加工。

2、生坯強度大

壺的口蓋,在製作生坯時可以做到嚴絲合縫;造型輪廓線條,可規矩嚴謹而不致扭曲;把手可以勁鍵粗獷,與壺流比例合度,但不會連帶壺口面失圓;可以製作與壺身同樣大的大口面壺型。

3、單獨可成型

例如「清水泥」本身不需要加配其他原料就能單獨成型。

4、燒成變形小

不同泥料的紫砂壺坯,雖然燒成收縮比不一,燒成溫度範圍也較寬,但均變形率小。

5、透氣性能好

石英團結體內部的氣孔為閉口氣孔,包裹在石英團結體周圍的氣孔群為開口氣孔。雙重氣孔結構,使紫砂壺氣孔微細,密度高,透氣不透水,具有較強的吸附力。

6、鬱閉不竄味

壺口壺蓋能吻合嚴密,位移公差小於0.5毫米,減少抵擋了混有黃麴黴菌等黴菌的空氣流入壺內的管道。能長時間地保持茶的色香味,相對推遲了茶葉的變質發餿。

7、冷熱可急變

除了「朱泥」屬於特例外,「紫砂泥」均冷熱急變性能極佳,可適應驟熱驟冷的條件,沸水沖泡後急入冷水,亦少有爆裂。

8、光澤多沉穩

紫砂泥成型後,平整、光滑、富有光澤,隨著使用次數的增加,包漿生幽幽之光,奪目而不晃眼。

以上是為一些紫砂基本知識,供參考

(二)、不懂紫砂壺的人該怎麼去看壺?

不懂壺的人怎麼看壺呢?

人有骨架、肌肉、皮相,壺有線條和輪廓。藝人以素描的手法直接取相,眼、手、心相應以與造物肉搏,線條以其勻整、流動、回環、曲折,傳遞著壺的體積、形態與生命。

一個人,挺胸、抬頭、闊肩,我們便稱其有精神,因其骨架重心向上提。一把壺有無精神,也要看骨架。所謂美人在骨不在皮,骨架搭得好,壺的精神也就截然不同了。

精神主骨,重在肩胸,在視覺上體現在壺體局部的折角弧線,當局部折出角度之後,猶如人之肩膀舒展,重心提升。若折角弧線流於淺弱,肩膀瑟縮,則骨相單薄。

 

二、賞壺之境,你屬何層次?

「王國維」有以詩比喻的治學三境界,而世事相通,棋有棋道,畫有畫品,高下有別。

賞壺也不例外,玩家不妨對號入座,看看自己到了第幾層境界。

第一層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

這句詩比喻對「紫砂壺」產生了購買、欣賞的興趣,對基本常識有了求索欲望,卻只是停留在表像認識和個體感知層面。

對泥料的種類管窺蠡測,對工藝的認識若明若昧,對造型、風格等特徵只有淺表的印象。

這一層的玩家,購入紫砂壺時心懷喜悅和敬畏,反復上網發帖求教,看前輩的回帖,生“一語天堂,一語地獄”之感。

且都存在一個普遍的現象:特別注重壺的外表,非常迷信作者的職稱,以及是否全手工。

至於做工的優良程度,一把兩三百元的壺和一把上千元的壺擱在一起,並不能看出孰高孰低。他們購買的壺性價比較低,很少有保值升值的空間。

第二層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一層的玩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能說出一點泥料的門道,基本能夠區分不同工藝的紫砂壺,對商家的行銷噱頭,也不會照單全收或如墜雲霧。

而是進行獨立思考,將被動接受化為主動學習,懂得“收藏”並非簡單的收入囊中,其深義更在於研究和體悟。

相比第一層,第二層的玩家更理性,不再堅持全手工,對“職稱”持保留態度。

但也不太敢涉獵價格略高的中青輩實力派作品,儘量購買性價比比較高的壺,偶爾也會淘到具有一定升值空間的作品。

第三層

「眾裡尋他千百度

暮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類玩家已經具備了非常專業的紫砂知識,有很強的鑽研精神。

對泥料、器形、工藝、風格都有著全面而深刻的瞭解,所獲藏品逐漸豐富,汰粗留精,見識日廣,對普通的紫砂壺已經失去了興趣,俗話叫眼“高”了。

其次,他們對藏品的態度也起了質的變化,不再把紫砂壺看作單純的器物,開始抽象它們蘊藏的內涵,思考傳承的脈絡。

在圈內具有一定的聲望和說服力,能夠為新手答疑解惑。具備一定的投資眼光,其所購買的紫砂壺大多是有升值潛力的,乃至有著股市操盤手式的嚴謹與理性。

當然,對這一層的玩家來說,光有眼光和知識是不夠的,還得有一定的經濟基礎。

作家「潘向黎」說:看壺看到第幾層,端的是要看人的境界到了第幾層。但是不論第幾層,紫砂都可以和你朝夕相處,和諧默契。

玩壺者千千萬萬,有幾人能達到“燈火闌珊”的境界呢?

持之以恆的學習,孜孜不倦的求索,向著更高境界攀登所帶來的成就感,也算是永難完滿人生的一點補償了。

三、另序:有眼不識金鑲玉、壺上所謂的「瑕疵」---瑕不掩瑜、瑰寶中美麗返璞(分享參考)

(一)、新手玩壺,似乎都有個公認的品質標準,那就是泥料需乾淨、光潔,恨不得舉著放大鏡一寸寸的排雷

似乎只有完美無瑕才具備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偶爾看到一粒黑點或白點,一個小坑,一處凸起,即認定是次品而束之高閣。

欲語還珠的結果就是,往往錯過了真正的好泥料。

(二)、壺上有白點,並不是因為化工泥所制,而是「雲母」。

真正的紫砂泥必須含有少量的「雲母」,其完全汽化揮發的溫度在1280度之上。

而紫砂的最佳燒成溫度在1100~1280度之間(根據泥料的不同),所以在壺表殘存「雲母」是很正常的現象。

(三)、同理,「黑點」也不是代表泥料不好,而是「鐵質」紫砂礦屬粉砂質沉積岩,以矽、鋁、鐵為主。

在挑選、陳腐、煉泥等制泥過程中,大部分的鐵質被篩選,但畢竟有一部分漏網之魚,當泥料燒制到一定溫度時,出現鐵黑、鐵熔現象。

(四)、有些細微的小坑,行話稱為跳砂

形成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在燒制時壺身收縮,砂粒與砂粒間沒有緩衝,粘結力最小的那粒砂受到擠壓而蹦出。

從這點來看,有「跳砂」現象的壺大多是純正的極品硬砂料。為了滿足外行人對好看的要求,消除跳砂現象,可以添加脂粉泥,雖然不會跳砂了,但泥料的品質也大大下降了。

(五)、至於偶有些凸起,術語為爆疵爆子爆泥,通常是只有純砂粒或含砂率非常高的原礦紫砂泥料在窯內燒制時整體收縮,有些稍大點的粒子因內外溫差極變而炸裂,粒子周邊無緩衝而爆出。

這種現象可以通過控制窯溫的升降速度來降低瑕疵率,也會根據泥料種類的不同略有區別,但絕大多數時候還是無法避免這種情況。

(六)、綜上而言,能出現這些瑕疵,必須符合一種或者多種條件:具有一定砂性的礦料、篩選出的原料足夠純正、泥料在煉製時必須是純砂粒或者所含脂粉泥足夠低。

對紫砂認知度高的人,一般不會拒絕上乘泥料出現的「瑕疵」。認知不足者大多吹毛求疵,以訛傳訛,給造假者提供了方便。

這廂錯把馮馬亂糊塗,那廂猶將李鬼李逵,那就奈何可惜。

(七)、結論:或許隨著煉泥技術的提高,未來的紫砂泥能夠煉製得更純淨,但「有道是金無赤足,瑕不掩瑜」,何妨眼光放寬廣一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茗若居普洱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