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1).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2).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3).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4).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5).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6).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7).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8).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9).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10).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11).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12).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13).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14).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15).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16).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17).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18).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19).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20).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21).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22).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23).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24).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25).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26).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27).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28).jpg

17年楊聘號鼎盛罐裝熟散茶 (29).jpg

 

2002年三級茶菁歷經15年陳存。】

 

 茶名:2017年(裝罐)楊聘號【鼎盛】【2002年三級茶菁】精美罐裝熟散茶----精選勐海高山原料,歷經15年陳存,經傳統工藝精緻加工而成,香氣純正,滋味甘醇。

茶廠:西雙版納勐海縣楊聘號茶葉有限公司  

年份:201736日裝罐(2002年三級散茶

規格:淨含量:1精美圓筒罐裝160公克(約裝8袋、1袋約22.8公克)、1件有18精美圓筒罐裝(一次購買2精美圓筒罐裝送1原廠手提袋

說明:

一、傳統:

百年楊聘號原設在倚邦,倚邦茶山明代初期以茶園成片,從雍正11年開始,普洱茶由倚邦土司負責採辦,楊聘號被指定為皇帝貢茶。倚邦貢茶,年約百擔之多,過去全靠人馬馱運至昆明,這些貢茶以楊聘茶葉最好,廣受歡迎。

二、序言:

一份心境

一縷活水

一杯好茶

一抹唇齒留香芳香

怡人沁人喜悅

低調的奢華

高品質的生活

你我的最佳選擇

三、淵源:

精選勐海高山原料,2002年三級茶菁、歷經15年陳存

三、特色 :

精選雲南勐海高山茶區原料基地的優質喬木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以傳統加工工藝精製而成。色澤褐紅,湯色紅濃明亮,滋味醇厚回甘,有獨特陳香味,經久耐泡。工序與選菁嚴謹;品管與包裝精緻美觀,品茗和送禮兩相宜,方便沖泡、歷經15年,完美熟茶陳香口感。

四、中國雲南【楊聘號】的歷史:

從民間到殿堂,她來自民間,卻被供奉于殿堂!她不是貴族,卻被貴族們收藏!她不是傳說,卻總在傳說中流淌!它源自傳統,卻總被現代人追捧。

一八九七年的石屏,清晨的陽光下,一個少年跟在馬隊後奔跑,他就是楊聘三!村頭的大樹上,他目送馬隊在山巒中消失,充滿嚮往。

十年後,倚邦村頭的茶鋪中,一個青年漢子正在專心檢查收來的毛茶,一隊馬幫從鋪口穿過,幫頭笑著跟楊聘三打著招呼。五年後的倚邦,一陣鞭炮聲中,楊聘號招牌上的紅綢布在空中飄落,楊聘三站在門口招呼上門恭賀的客人,如霧的茶氣在鋪子裡升騰,眾人品茗。茶湯蕩起漣漪,一隊隊馬幫在山路中盤旋……

楊聘三站在茶園的高處,俯視群山;茶園裡,身穿民族服裝的彝族姑娘正在採茶,另一個山頭不斷傳來彝族青年的情歌,姑娘一邊微笑著對唱,一邊輕巧地採茶。山霧彌漫、晚霞萬丈,彝族青年幫助姑娘背著茶簍行走在夕陽中……

農家的吊腳樓中,一口大鍋在柴火的炙烤下蒸汽升騰。在姑娘的陪伴下,小夥子快樂地炒著茶青,茶葉在陽光與蒸氣中翻滾,劈啪作響,姑娘癡情地望著小夥子,甜蜜的幻。

古老的製作工坊中,小夥子協助老茶師審評茶樣,鍋灶間蒸氣彌漫,老茶師熟練地蒸茶、揉茶、壓茶,一餅餅普洱被姑娘小夥子抬到陽光下攤涼,隔著茶餅,他們快樂地對視著。老茶師遠遠地看著,微笑著擦去額頭的汗水。

倚邦的楊聘號茶鋪中,辛勤的夥計接過小夥子背來的茶餅,微笑著倒茶招呼。後屋的製作間,年長的師傅正在指導夥計們用紙包茶,蓋上紅紅的楊聘號印章嗎,旁邊的師傅用竹筍衣打包茶餅。一些茶餅被捆綁在馬身上,從楊聘號門前向遠方走去。

南方,一座古色古香的茶樓裡,一個書生模樣的茶客拿起一餅楊聘號普洱仔細把玩,滾燙的泉水沖泡著茶葉,黃亮的茶湯升騰著茶氣,書生在品茗中冥想著茶園、茶坊、茶鋪、馬隊。時間幻化為現代,品茗的書生變成氣派的商務人士,三五好友圍坐,談笑風生、茶氣升騰,楊聘號莊園,在群山中靜立。

山巒間,馬隊的鈴鐺聲與馬蹄聲交錯。厚重的皇宮大門,依次打開,一位大臣將普洱茶餅呈上御覽。陽光投射在茶餅上熠熠生光,皇帝仿佛看見一塊和氏璧在大臣手中閃光,驚喜不已。後宮,燭光搖曳,皇帝與愛妃品茗普洱,湯色映著愛妃如花美顏,皇帝不禁沉醉。

五、楊聘號茶葉有限公司 :楊聘號簡介

(一)、普洱茶以生長於雲南省瀾滄江流域的的高山深谷中的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採用獨特的傳統工藝加工製作而成。形成品質獨特,無任何污染、天然原生態的普洱茶,具有極大的品飲和收藏價值。

(二)、楊聘號史記 :

倚邦,清乾隆至咸豐期間普洱府貢茶的採辦地。

 聲名遐邇的百年老號楊聘號茶莊於民國二年(1912)開設在倚邦,當時還有元昌號、惠民號、宋寅號、慶豐號等老茶莊。清朝乾隆年間, 倚邦茶區被指定為宮廷貢茶的當然原料,鼎盛時期倚邦茶山人口達九萬人之眾,人皆種茶、人皆制茶、人皆賣茶,形成了四大茶葉集鎮,(即:倚邦街、曼拱街、蠻磚街、牛滾塘街)。倚邦貢茶,年約百擔之多,過去全靠人背馬馱運至昆明。19世紀末隨著清王朝的衰落,滇西發動戰亂,倚邦也隨之而衰。民國八年(1919年),外寨的茶農遷入曼莊(蠻磚),如今在海內外許多人都知道的楊聘號茶莊老闆楊聘三也於此來到曼莊,在曼莊加工茶葉十多年。抗戰爆發後,茶葉滯銷,楊聘三帶著妻兒回到老家元江,楊聘三用過的壓茶石磨現還留在曼莊當時楊聘號茶莊的股東衛家。建國以後公私合營,當時省內只有勐海、普洱、昆明、下關四家國營茶廠,沒有一家私營茶號得以延續,由此幾十年內都無私人加工經營普洱茶。

 隨著普洱茶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於2000年,現廣州市楊聘號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君勵先生考察古六大茶山時,在象明鄉蠻磚認識了衛成新先生,也是當地有名的茶商,他爺爺是當年楊聘三搬到曼莊經營楊聘號茶莊的股東之一,隨後他給林先生講述了做茶的經過,並推薦了現住易武大街的楊聘三後人。之後隨著普洱茶市場需求的增加,林先生決定在今西雙版納景洪市借鑒當年楊聘號茶莊的傳統工藝,開設了楊聘茶廠。版納州的地域得天獨厚,四季更是綠蘊菖蔥,而其中聞名的五大茶區、六大茶山更在版納州境內,為了擴大生產規模以及保持並發揚楊聘號茶葉的優良品質,於2005年底註冊了西雙版納景洪市楊聘號茶葉有限公司。直至20098月,因擴展需求,公司搬遷至猛海縣八公里工業園區,並更名為勐海縣楊聘號茶葉有限公司,一直延續至今。

 

 

 

 【茗若居普洱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茗若居普洱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