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名:2006年【普慶號】「景邁山」【螃蟹腳】 357克生茶餅──源自雲南景邁山生態古樹茶園
出品: 普慶号
年份:2006年
規格:淨含量:1餅357克、1筒7餅、1件6筒42餅
說明:
一、螃蟹腳淵緣及特質:
(一)、「螃蟹腳」,又名:楓香槲寄生,扁枝槲寄生,拉丁文名:Viscum liquidambaricolum Hayata,桑寄生科、槲寄生屬植物。灌木,高0.5-0.7米,莖基部近圓柱狀,枝和小枝均扁平;枝交叉對生或二歧地分枝,節間長2-4釐米,寬4-6(-8)毫米,幹後邊緣肥厚,縱肋5-7條,明顯。民間以寄生於楓香樹上的為佳;另有藥材螃蟹腳,是燈芯草科植物星花燈心草(扁杆燈芯草)的全草。海拔200-750米(西南地區1100-2500米)山地闊葉林中或常綠闊葉林中,寄生於楓香、油桐、柿樹或殼鬥科等多種植物上。分佈於西藏南部和東南部、雲南、四川、甘肅(文縣)、陝西南部、湖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平陽)、臺灣。尼泊爾、印度東北部、泰國北部、越南北部、馬來西亞、印尼爪哇也有分佈。
(二)、“螃蟹腳”是一種寄生在樹齡較高的古喬木茶樹上的寄生物,雲南普洱茶古茶山古茶樹眾多,在雲南的古樹普洱茶樹上面,或者是一些原始森林中,茶樹樹齡在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老茶樹上面,就會寄生長有一種寄生植物,它的顏色是綠色,採摘曬乾後變成棕黃色,形狀像小珊瑚,因寄生枝杆節狀,帶毫,形如蟹腳,所以也稱螃蟹腳。
螃蟹腳是一種多年草生木生植物,為寄生科(Visum ard Burro.f)乾燥帶葉莖枝,別名有螃蟹角、螃蟹夾、寄生包、楓葉寄生、風飯寄生、路路通寄生等,屬扁杆燈芯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
(三)、螃蟹腳首先被發現是在「景邁山」上的喬木古茶樹上,只有在上百年的古茶樹上才能找到。雖然後來人們偶爾也能在其他茶山地區發現有螃蟹腳,但因為罕見,所以還是冠以景邁山為主。不過,真正正宗的“螃蟹腳”,是長在景邁山上的百年古茶樹上的。市場上有些“螃蟹腳”多是在其他雜樹上生長的“螃蟹腳”,和古茶樹生長的“螃蟹腳”不一樣,它已經沒有那種藥理,只是一種植物而已。
真的螃蟹腳和假的螃蟹腳最大的區別在於:古茶樹上的螃蟹腳枝節較為短圓,曬乾後色彩應為褐黃。而雜木樹上的螃蟹腳枝節扁長,有突出條紋,色彩發綠。
二、普慶號:
(一)、普洱茶的歷史大致劃分為三個時期:
1、號級茶:是指從上世紀初起至1938年創立的“中國雲南茶業貿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止,期間的私人茶莊制茶的產品。 主要茶品有:百年同慶號、福元昌號、宋騁號、貢品同興號、宋騁敬昌號、敬昌號、楊騁號、普慶號、車順號、鼎興號、易武興順祥號、思普貢茗、群記圓茶、勐景號、新興號等 。
2、印級茶:從1938年中茶公司成立後,生產首批紅印圓茶為開始,至1967年,在這期間生產的茶品為印級茶。以中茶公司成立為起點標誌,從私人茶莊為主導轉變成以國家政府工廠為主導生產茶葉,是一個重大轉變。
3、七子餅茶:二十世紀60年代中後期,中茶牌圓茶改名雲南七子餅茶為開始,至本世紀初雲南各大國營茶廠轉制而告一段落。
(二)、“普洱教父”白水清口述百年普慶號歷史:
1、普洱藏家魯文鋒與白水清:
普洱茶的研究學習十分不易,有時候要瞭解清楚一款老茶,需要付出的,不單單是時間,還需要名師引路,需要實物茶品作活教材,更需要有對普洱茶品真正的探索與求真的精神。
魯文鋒老師自1998年進入普洱茶領域,師從“普洱教父”白水清,歷年藏有百年宋聘號、1950年紅印圓茶、88青餅、92方磚、大白菜等珍品老茶與茶友分享。
2、普慶號的特殊意義:
普慶號也稱為“普天同慶號”,根據老茶人的記憶,這款茶有獨特的紀念意義。
據說,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滿清政府被推翻,普天同慶,為了紀念這一特殊的歷史事件,普慶號普洱圓茶便應運而生。
3、1911年普天同慶條索:普慶號的內票信息
普慶號茶餅,不像其他傳統號級茶一樣,在餅面埋貼有內飛,僅在每一筒包裝內壓有一張商號內票。
4、普慶號茶品:
內票大小為13.5釐米X15.3釐米,淡土黃色底,印有紅色圖字,圖案的設計十分細緻美觀,分別配有龍鳳、花草元素,整張內票顯得極為文雅。
(1.)內票文字
內票題頭為“商標”、“普慶字型大小”幾個大字,下面的文字是:“敬啟者,本號向在雲南易武茶山,選辦普洱正山幼嫩茶葉……近來假茶漸增,仿造日眾,以致魚目混珠,真假莫辨,本主人有見及此,特於民國二年,改用此內票為記……製造廠易武普慶號主人謹啟”。
普慶號的茶廠設在易武鎮,選購普洱正山茶菁為原料制茶。為了防止偽造,在民國二年(1913年)採用有圖為記的朱砂手工拓版印製大票,這也說明了普慶號茶品早在1913年前已有生產。
(2.)商標的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普慶號的內票題頭寫有“商標”二字,並不等於如今我們所理解的注冊商標概念。
內票上寫道“貴客賜顧,請認明內票圖記”,這裡只用“圖記”作為概念,並不像後來的敬昌號圓茶,使用“認明採茶圖商標”等字眼,說明當時用在茶品上的商標概念正在萌芽,但還沒有注冊商標的念頭。
5、普慶號內票與敬昌號內票:
據考證,中華民國《商標法》是在民國十九年(1930年)公佈的,這對於後來古董茶號的商標設計,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而且也有助於年代的判別,恰好說明普慶號為1930年之前的茶品。
6.木刻印刷:
普洱茶內飛、內票的印刷,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即木刻印刷與機械印刷。清末民初以木刻印刷為主,一直到民國時期,印刷技術成熟,才出現機械印刷。
木刻印刷的內票特色,主要有:墨色模擬不清,字體也不夠清晰,經常出現墨水糊成一團,或因墨水不足而沒有著色的現象。
普慶號的內票便是採用木刻印刷技術製作,同樣木刻印刷的茶品還有宋聘號、同慶號、陳雲號、楊聘號、同興號等。
7、普慶號餅形:
普慶號比一般普洱茶餅略小,由於清末民初的茶重比現代較輕,約為300克,加上年久失重,一般在280克左右。
8、1911年普天同慶條索與葉底:
普慶號選用勐臘古六大茶山的茶菁為料,與同慶號用料比較接近。餅面已轉為深栗色,油潤度高,梗條較多,多年陳化後茶餅十分鬆散。
白水清先生珍藏的這批1911年普慶號,由於在法國乾倉儲存多年,開湯後藥香非常明顯,茶湯栗紅透亮,醇厚順滑,且湯體的層次感、飽滿度都還非常完美,幾杯後生津湧泉相隨,體感明顯,通體舒暢!
(三)、淵源:
重量:一片 總重量:約242g
年份:1913年
工序:生茶
普慶號也稱為「普天同慶號」,據茶界故老相傳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滿清政府被推翻,普天同慶,故而得名。 普慶號茶餅,不像其他號級茶在餅面埋貼內飛,僅在每一筒包裝內壓有一張商號內票。內票大小為公分13.5×15.3公分,淡土黃色底,印有紅色圖字,內票題頭為「商標」﹑「普慶字型大小」幾個大字,下面的文字是:「敬啟者,本號向在雲南易武茶山,選辦普洱正山幼嫩茶葉……近來假茶漸增,仿造日眾,以致魚目混珠,真假莫辨,本主人有見及此,特於民國二年,改用此內票為記……製造廠易武普慶號主人謹啟」。據此文字可知,普慶號茶品早在1913年前已有生產。內票圖案的設計亦十分細緻美觀,分配有精緻的龍鳳﹑花草紋樣,其製作風格極為文雅秀麗。 普慶號圓茶比一般普洱茶餅略小,分量亦較輕,約為242克左右。茶葉呈栗色,油潤度高,梗條較多,較為鬆散,茶之揉造方式不同,具茶後之布孔較小。沖泡後湯色栗紅透亮,入口醇厚順滑,且極富層次感,令人舌底生津湧泉相隨。著名茶人「鄧時海」曾提出普慶號圓茶據其香氣﹑陳韻﹑水性﹑生津判斷,茶性應屬於倚邦茶區的茶菁,不似易武茶區的茶菁特色。其身世亦頗具傳奇性。
照片第17~第30張為店主本人於2011年親自前往雲南景邁山茶區探訪所拍攝,當時有幸參與當地少數民族所舉辦的茶會,觀賞少數民族的舞蹈,並欣賞到有些景邁茶區茶樹上會長出的最具特色【螃蟹腳】,如照片手掌般大的螃蟹腳,特別稀有珍貴
照片第31張為大師【鄧時海】所著【普洱茶】第110~111頁(雲南科技出版社,2004年4月),關於普慶號茶庄所生產的普慶圓茶
此「內票」之文字説明,係屬當年(2006年)中國大陸原廠出廠時所附在該餅原廠的包裝內。(「內票」文字說明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