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99年湖北米磚茶 (1) 1999年湖北米磚茶 (2) 1999年湖北米磚茶 (3) 1999年湖北米磚茶 (4) 1999年湖北米磚茶 (5) 1999年湖北米磚茶 (6) 1999年湖北米磚茶 (7) 1999年湖北米磚茶 (8) 1999年湖北米磚茶 (9) 1999年湖北米磚茶 (10) 1999年湖北米磚茶 (11) 1999年湖北米磚茶 (12) 1999年湖北米磚茶 (13) 1999年湖北米磚茶 (14) 1999年湖北米磚茶 (15)  

 

 

 

 

 

茶名: 19993湖北省趙李橋茶廠火車頭米磚茶(1)--- *1999年3月生產出品 *

出品: 湖北省趙李橋茶廠

年份:1999年3月

規格:淨含量:1磚1000克 

說明: 

一、茶品特色:

米磚茶產于湖北蒲圻。是以紅茶片、末為原料經蒸壓而成的紅磚茶。因其所用原料皆為茶末,所以被稱為“米磚茶”。米磚茶成品外形十分美觀,棱角分明,表面圖案清晰秀麗,磚面色澤烏亮,沖泡後湯色紅濃,香氣純和,滋味十分醇厚。

米磚茶表面光潔,色澤烏潤,內質香氣平和,滋味醇甘。由於米磚形美,有些西方人在家中客廳將米磚配上框架,當作工藝品陳放。

米磚外形美觀,磚模棱角分明,紋面圖案清晰秀麗,色澤烏亮,內質湯色紅濃,香純和,味醇厚。主銷新疆及華北,部分出口蘇聯和蒙古,近年亦有少量遠銷歐美,是中國國內磚茶中獨樹一幟的紅磚茶。

二、米磚茶定義:

(一)、米磚茶產于湖北蒲圻。是以紅茶片、末為原料經蒸壓而成的紅磚茶。中文名:米磚茶。主要原料:紅茶片 ,紅茶末

米磚茶,是產於"中國磚茶之鄉" - 湖北赤壁市羊樓洞古鎮的一種特有茶,為緊壓的紅茶- - 紅磚茶。其所用原料皆為茶末,所以被稱為米磚茶。米磚茶成品外形十分美觀,棱角分明,表面圖案清晰秀麗,磚面色澤烏亮,沖泡後湯色紅濃,香氣純和,滋味十分醇厚。

19世紀70年代,漢口設立茶廠,用機械壓制米磚,運往俄國轉手出口。1888年是米磚生產和出口的全盛期,目前,主銷新疆和華北等地,並有部分出口到俄羅斯,蒙古和歐洲等地。

米磚茶是以紅茶的片未茶為原料蒸壓而成的一種紅磚茶。其灑面及裡茶均用茶未,故稱米磚。米磚分為牌樓牌鳳凰牌火車頭牌等牌號。

米磚原分“72米磚“48米磚兩種規格,即每簍裝72塊和48塊磚茶。目前生產“48米磚,磚片規格為長23.7釐米,寬18.7,厚2釐米,重1.125公斤,磚面色澤烏潤,磚形四角平整,表面光滑,內質香味醇和,湯色深紅,葉底均勻紅暗。

米磚茶根據原料和製作工藝的不同,可以分為黑磚茶、花磚茶、茯磚茶、米磚茶、青磚茶、康磚茶等幾類。

米磚茶分為特級米磚茶和普通米磚茶

米磚原料分:灑面、灑閽和裡茶三種規格,原料經過篩分、拼料、壓制退磚、檢磚、乾燥包裝等工序而製成米磚茶。

(二)、米磚產於中國磚茶之鄉 - 湖北赤壁羊樓洞。米磚的生產歷史較長,

米磚茶僅次於青磚。湖北磚茶,原是山西幫經營,先在鄂南設莊收購毛茶加工磚茶,19世紀中葉,咸甯縣羊樓洞產80餘萬斤。進入19世紀後,由於對外貿易的發展,清道光年間宜紅問世,至1861年漢口開埠後,英國去漢口設立洋行,大量收購紅茶,轉運英國和轉手西歐各國。此時俄商收買磚茶,1863年前後俄商去羊樓洞一帶出資招人包辦監製磚茶。1873年在漢口建立順豐、新泰、阜昌三個新廠,採用機械壓制米磚,轉運俄國轉手出口。主要原料來自湘、鄂、贛、皖四省紅茶的片末茶,還從印度、錫蘭進口部分茶末。俄國在漢口生產和收購的磚茶,一般是從漢口經上海海運至天津,再般運至通州,再用駱隊經張家口越過沙漠古道,運往恰克圖,最後由恰克圖運至西伯利亞和俄國其他市場。後來還動用艦隊參加運輸,經符拉迪沃斯托克轉運歐洲。據《海關通商貿易總冊》統計,1876年至1879年,米磚出口中漢口總出口量的13.4—26%1879年出口米磚7232.8噸,占當時全國茶葉出口總量的7.28%1888年上升到占全國出口總量的12.91%,為米磚生產和出口的全盛期。目前產千餘噸,主銷東口(指張家口)、西口(指包頭)及新疆各地。少量銷歐美與蘇聯。由於米磚外形美觀,有的西方家庭給米磚配以精製框架放入客廳,作為陳列的藝術品欣賞。

(三)、米磚茶產于湖北蒲圻。是以紅茶片、末為原料經蒸壓而成的紅磚茶。因其所用原料皆為茶末,所以被稱為“米磚茶”。米磚茶成品外形十分美觀,棱角分明,表面圖案清晰秀麗,磚面色澤烏亮,沖泡後湯色紅濃,香氣純和,滋味十分醇厚。

米磚茶表面光潔,色澤烏潤,內質香氣平和,滋味醇甘。由於米磚形美,有些西方人在家中客廳將米磚配上框架,當作工藝品陳放。

米磚是以紅茶的片未茶為原料蒸壓而成的一種紅磚茶。其灑面及裡茶均用茶未,故稱米磚。米磚分為“牌樓牌”、“鳳凰牌”、“火車頭牌”等牌號。米磚外形美觀,磚模棱角分明,紋面圖案清晰秀麗,色澤烏亮,內質湯色紅濃,香純和,味醇厚。主銷新疆及華北,部分出口蘇聯和蒙古,近年亦有少量遠銷歐美,是中國內磚茶中獨樹一幟的紅磚茶。

(四)、趙李橋茶廠磚茶生產歷史悠久,據記載可追溯到清朝咸豐年間(1861年),因其歷史悠久,知名度高,被國內貿易部認定為“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又因規模、產量居中國同行業之首,而榮登“中華之最”。

原廠址在湖北省赤壁市羊樓洞鎮,有名的“洞茶”即是該廠前身生產的磚茶。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19534月,廠址遷至赤壁市趙李橋鎮,廠名也由“中華茶葉總公司羊樓洞磚茶廠”改為“中國茶葉公司趙李橋磚茶廠”,1977年廠名改為“湖北省趙李橋茶廠”。

(五)、紅磚茶(米磚)歷史階段:

俄商在1874-1876年,將湘鄂邊境的三家磚茶廠遷至漢口,使用蒸氣動力機械壓制青磚和紅磚茶(米磚),並開始製造小京磚。加工青磚茶和“帽盒”茶的原料,“湘鄂各占一半”,因裝老青茶的原料用布袋,所以又叫“包茶”。紅茶磚(米磚)、小京磚茶的原料,以湖南、湖北兩省生產的紅茶末(花香)為包心,重量占87.5%,以宜紅、寧紅也有進口部分印度、錫蘭花香(紅茶末)為麵茶,重量占12.5%。俄商機器壓磚茶生產效率高,成本低,磚的品質好,加之以海航巨輪運輸,東至符拉迪沃斯托克,西運黑海敖得薩,大大地降低了運費,因此,俄商由漢口輸出的磚茶直線上升。由於清朝政府的軟弱無能,俄國在我境內,竟非法將內、外蒙古劃入為他的經濟勢力範圍,並在張家口設卡徵收我華商稅款,肆意打壓華商,侵犯我主權。1917年十月革命後,漢口的俄商洋行和磚茶廠都已停業,僅一家磚茶廠轉為英國資本經營,由漢口輸俄羅斯的磚茶逐年下降。自1922起,蘇聯組織協會來華買茶,輸蘇聯茶葉有所恢復。1925開始,又在漢口大量收購磚茶或委託加工,到1937年止的十三年,年平均輸蘇聯磚茶12810噸,其中以1928年為最高,有青磚茶15309噸,“帽盒”茶15386噸。這些茶中,這些茶中,臨湘茶占7693噸。

1938年,日本侵略軍佔領臨湘,部分茶廠被燒,所存茶葉或者被燒毀,或者強行交給設在漢口的由日本人和偽政府人員合辦的株式會社經營,臨湘僅剩聶市天長順一家茶行倖存,其餘均已停業,茶園荒蕪。至1945年抗戰勝利後,生產恢復也十分緩慢。

(六)、羊樓洞是我國最著名的磚茶產地。羊樓洞素有磚茶之鄉之稱,其境南的松峰山,海拔256.6米,又名芙蓉山,因盛產芙蓉而得名。這裡山巒起伏,氣候濕潤。雲纏霧繞,土壤(黃紅壤)呈酸性反映,天然宜茶,產茶歷史悠久。據傳早在唐代太和年間(西元827835年),皇昭普種山茶起,此地便將野生山茶進行人工培植,是蒲圻著名特產松峰綠茶的最早產地,史稱松峰茶,隨著松峰茶的聞名,這裡的茶葉加工逐漸開始興旺,到了明代中葉,就利用鎮東南的觀音泉水壓制磚茶,以質堅、味醇著名,與其他水壓制的磚茶,有顯著差別,從清道光年間開始,這裡開坊設莊,極盛時期茶莊達200多家,精製青磚、米磚和各種綠茶、老青茶,所產磚茶馳名中外,迄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的歷史。十九世紀中葉,鴉片戰爭後,隨著外國侵略者的入侵,英、俄、日、德商紛紛到鄂南占地建場,專門經營傳統的磚茶,使蒲圻羊樓洞成了湖北磚茶的集中產地。所產的磚茶,又名為(羊樓)洞茶並在茶磚上壓制有字形三條印記,以表示洞茶真品。

抗日戰爭勝利後,羊樓洞茶坊,茶莊相繼倒閉,羊樓洞集鎮也隨之蕭條。至解放時,茶莊只剩下幾家。解放後,人民政府迅速恢復了磚茶的生產,於19538月磚茶廠從羊樓洞鎮遷至京廣鐵路線上的趙李橋,成立國營羊樓洞茶場。

19世紀70年代,漢口設立茶廠,用機械壓制米磚,運往俄國轉手出口。1888年是米磚生產和出口的全盛期,目前,主銷新疆和華北等地,並有部分出口到俄羅斯和蒙古。米磚茶表面光潔,色澤烏潤,內質香氣平和,滋味醇甘。由於米磚形美,有些西方國家在家中客廳將米磚配上框架,當作工藝品陳放。米磚是以紅茶的片未茶為原料蒸壓而成的一種紅磚茶。其灑面及裡茶均用茶未,故稱米磚。米磚分為牌樓牌鳳凰牌火車頭牌等牌號。米磚外形美觀,磚模棱角分明,紋面圖案清晰秀麗,色澤烏亮,內質湯色紅濃,香純和,味醇厚。是國內磚茶中獨樹一幟的紅磚茶。     

米磚是以紅茶的片未茶為原料蒸壓而成的一種紅磚茶。其灑面及裡茶均用茶未,故稱米磚。米磚分為“牌樓牌”、“鳳凰牌”、“火車頭牌”等牌號。米磚外形美觀,磚模棱角分明,紋面圖案清晰秀麗,色澤烏亮,內質湯色紅濃,香純和,味醇厚。主銷新疆及華北,部分出口蘇聯和蒙古,近年亦有少量遠銷歐美,是國內磚茶中獨樹一幟的紅磚茶。

趙李橋茶廠磚茶生產歷史悠久,據記載可追溯到清朝咸豐年間(1861年),因其歷史悠久,知名度高,被原國內貿易部認定為“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又因規模、產量居中國同行業之首,而榮登“中華之最”。

原廠址在湖北省赤壁市羊樓洞鎮,有名的“洞茶”即是該廠前身生產的磚茶。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19534月,廠址遷至赤壁市趙李橋鎮,廠名也由“中華茶葉總公司羊樓洞磚茶廠”改為“中國茶葉公司趙李橋磚茶廠”,1977年廠名改為“湖北省趙李橋茶廠”。

四 、湖北省趙李橋茶廠:

(一)、湖北省趙李橋茶廠生產磚茶歷史源遠流長、久負盛名。該廠前身是中國茶葉公司羊樓洞磚茶廠, 當時由“民生”、“復興”、“義興”、“天源茂”和“聚興順”5家茶莊合併而成立。產品溯源於緊茶、餅茶和帽茶,逐步演變成了近代的青磚茶和米磚茶。據《新唐書?隱逸傳》中記載,早在唐代貞元年間(西元795年左右),陸羽著《茶經》書中描述內地“尚茶成風”,長江中下游的羊樓洞(今屬趙李橋鎮)一帶種植加工茶葉;河北《萬全縣誌》記載,宋朝景德年中葉(1006年左右),官府以兩湖餅茶與蒙古進行茶馬交易,並以張家口為蒙漢“互市之所”。到明朝中期(西元1400年左右),羊樓洞的制茶業已相當發達,改進了制茶工藝,初制後的茶葉還要經過揀篩、蒸汽加熱,再壓製成圓柱形狀的帽盒茶,呈現出青磚茶的雛形。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0),山西商人在羊樓洞開設了數家茶莊,其中“三玉川”、“巨盛川”茶莊實力較強,他們兩家與蒙古最大的茶商字型大小“大盛魁”建立了聯盟,其產品在蒙古牧民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將“川”字標記壓印在青磚茶上以此取信於民並區別於其他商號。洞產磚茶順長江、逆漢水、至黃河、到大漠,經俄羅斯的恰克圖轉口銷往歐洲各國,年均達到40000擔以上。清鹹豐年間,這裡的制茶技術進一步改進,磚茶生產大規模進行,大小茶莊達60-70家。“川”字商號的青磚茶品質最好,信譽頗佳,規模也最大,牧民上市購買磚茶時,只認“川”字商號茶,用手觸摸到“三道杠”才會毫不猶豫地買下。“川”字商號青磚茶歷經數百年,深入人心,並暢銷至今。1983年,“川”字牌作為湖北省趙李橋茶廠青磚茶的商標正式註冊,使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川”字商號有了法定的戶口。

米磚茶的加工生產是在清朝道光年間,俄同漢口開埠,西方資本的滲入,根據西方人的飲茶習慣,俄商到羊樓洞興辦茶莊加工米磚茶。米磚茶系用紅茶原料經篩選加工而成,很受西方消費者和我國新疆民族的喜愛。俄國商人將當時西方先進的蒸汽機設備和技術引進,用於磚茶生產製造。牌坊火車頭圖案壓印在米磚茶上,使米磚茶增添了藝術色彩,這兩組圖案一直沿用至今,也是趙李橋茶廠米磚茶的合法注冊商標。

(二)、公司概況:

  湖北省趙李橋茶廠有限責任公司磚茶生產源遠流長,久負盛名,是擁有“中華老字型大小”和“中國馳名商標”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歷史上聞名遐邇的“洞磚”的唯一傳承者。作為中國磚茶行業的重點生產企業,其年產量可達萬噸。旗下主要有“川”字牌青磚茶、“火車頭”、“牌坊”牌米磚茶等。產品暢銷我國內蒙古、新疆、青海、寧夏、山西、河北、北京、上海、廣州、香港等二十多個省市和地區,遠銷英國、美國、歐盟、中東、韓國、日本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青磚茶和米磚茶是我國緊壓茶中獨特的品種,針對現代都市人群的需要,公司現正在大力開發研發新產品,為廣大消費者提供綠色環保、包裝精美、有益健康的特色飲品,古老的“川”字牌青磚茶、“火車頭”、“牌坊”牌米磚茶將以全新時尚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公司貫徹現代化管理觀念,嚴格按照ISO9001和ISO22000體系要求進行生產經營。目前,公司正以上市的戰略目標為己任,趙李橋茶廠將以一個產品系列化、基地產業化、行銷規模化、視野國際化的現代化大型企業形象屹立於中華茶企之林!

 (三)、董事長致辭:

尊敬的各位女士和先生:

  我真誠的歡迎大家加入湖北省趙李橋茶廠有限責任公司!感謝緣分讓你我相識相聚,也感謝社會各界對趙李橋茶廠的支持,時間讓我們共同見證了趙李橋茶廠的發展歷程。我們憑著對事業的執著追求相聚一堂。我的職責所在就是為各位創造,或者說與大家共建一個溫暖、寬鬆的工作環境。

  磚茶為諸茗之祖,淵遠而流長;恒信系企業之根,任重而道遠。作為全國最大磚茶生產企業的湖北省趙李橋茶廠有限責任公司,伴隨共和國共同進步,數十載風雨歷程,幾代人拼搏奮鬥,生產被譽為“健康之茶”、“神奇之茶”的青磚茶、米磚茶,為新中國茶葉發展、加強名族團結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由此上溯到千年前唐宋時代,趙李橋的先輩們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創制帽盒茶,是為華夏黑茶之祖。曆元明至清鹹豐末年(西元1861年)大量生產,青磚茶蔚為大宗,遠銷漠北,通達歐陸,川字品牌,揚名天下!

  一千年潛心鑄劍,奮鬥歷程波瀾壯闊。一塊塊有著厚重歷史底蘊的磚茶,凝聚著數代趙李橋人艱苦奮鬥的滿腔熱血和辛勤工作的滴滴汗水,閃爍著趙李橋人無私的崇高精神。我們始終本著“誠信為本、開拓進取、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理念,不懈地致力於培育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取得高標準的工作成果、塑造高層次的企業形象,充分發揮人才、品牌、生產等優勢,努力維護和拓展百年老字型大小企業。公司全體同仁,務必按照《員工手冊》要求,高效、創造性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超越過去、超越自我、超越對手,實現企業與個人的雙贏!

(四)、走進1861:

      說 1861年,清鹹豐年間,羊樓洞開始大量生產磚茶。制茶技術的改進,使羊樓洞磚茶加工貿易進入鼎盛時期,大量外商雲集,其中晉商為主流。羊樓洞古鎮先後建起五條街道,計二百餘茶莊,人口4~5萬,時稱“小漢口”。 壓有“川”字標記的磚茶在西北開始暢銷,甚至與西北最大字型大小“大盛魁”結成產銷聯盟,年銷往西北磚茶可達30萬擔以上。
      羊樓洞有觀音泉、石人泉、涼蔭泉,三泉如川,穿鎮而過,清洌甘甜,當時眾多的茶莊中都帶有川字,既突出水的重要,又暗示著生意興隆。其中最大的是“三玉川”和“ 巨盛川”,他們與對蒙貿易的最大商號“大盛魁”建立了產銷關係。起初“三玉川”在壓制磚茶時印有三玉川的標記,在蒙古牧民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其他茶莊效仿,最後統一“川”字標記。牧民上市購買磚茶時,只認“川”字商號茶,用手觸摸到“三道杠”才會毫不猶豫地買下;“川”字牌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型大小”。
      說到“川”字牌青磚茶不能不說到千年古茶鎮--羊樓洞。從趙李橋鎮往東南四公里就到了羊樓洞鎮,羊樓洞鎮背靠松峰山,山巒連綿起伏,山坡萬畝茶園一望無際,青綠滴翠。雖然昔日的茶市繁華早已不復存在,但幽長深邃的老屋深巷,紅漆斑駁的木鋪小樓,長長的古青石板街及石板上深深的運茶雞公車轍痕,田間地頭的石柱石礅,無不向人們訴說著昔日聲傳海外、名揚天下的中國古茶鎮的繁華與輝煌。
      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羊樓洞制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應始于唐,興于宋、明,產品也由最初的餅茶發展成帽合茶,到明朝中期,羊樓洞制茶業已相當發達,制茶工藝已日臻成熟,當時踩製成園柱形狀的帽合茶,已具有青磚茶的雛形,到清朝是羊樓洞茶業的鼎盛時期,青磚茶加工技術已完全成熟,成規模生產。當時的羊樓洞鎮,晉商、粵商、英商、俄商和本地商人雲集于此,人口最多達4萬餘人,茶莊100多家。據 《蒲圻縣誌》記載,當時蒲圻縣(後改赤壁市)的第一部電話就是羊樓洞茶商從漢口拉過來聯繫業務的,茶商還把漢口的火車蒸汽機車頭買來作為壓制磚茶的動力等等,足見當年羊樓洞茶市的興旺。在此壓制青磚茶的主要是晉商(紀錄片《晉商》對這一歷史事實作過介紹),磚茶主要適合北方高寒高脂地區的蒙古遊牧民族。因此,聰明的山西商人以羊樓洞為基地,生產的青磚茶即是清朝政府平定邊疆的軍用糧草,又是蒙古族的日常生活用品。山西著名的喬家大院商號當年一年銷售磚茶三十萬擔(一擔折五十公斤),茶馬古道上運茶的雞公車,挑夫絡繹不絕,川流不息,青石板上深淺不一的多道車轍即是當年繁榮的見證。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提供了優質的老青磚茶原料,但是羊樓洞的水也是出好茶的重要原因。相傳當年的羊樓洞有三口清澈的泉井,分別是觀音泉、石人泉、涼蔭泉,日夕湧流,清洌甘泉,三條潺潺的溪流正如漢字中的“川”字,穿鎮而流。優質的老青茶和甘冽的泉水加之先進的制茶技術,生產出優質青磚茶。於是山西商人在他們的茶莊號用上“川”字,如“三玉川”、“巨盛川”、“長裕川”、“長穀川”等,既突出水的重要,又暗示著生意興隆,財源滾滾,源源不斷。其中最大的是“三玉川”和“巨盛川”,他們與蒙古最大的茶商“大盛魁”建立了產銷關係。三玉川原來叫“大玉川”,所壓制的磚茶印有三玉川的標記,在蒙古牧民中享有很高的聲譽,由於三玉川的磚茶是出了名的,其他茶莊也紛紛效仿,最後統一在磚茶上壓制 “川”字標記,人們在購買時只要用三個手指一摸,就認定是正宗的“川”字好茶,這種習慣一直沿用至今。今天的內蒙古草原上,不識漢字的蒙古族牧民仍然用手摸來確認“川”字牌青磚茶。
       到清末民初,由於清政府腐敗,政局動盪,沙俄入侵,外蒙獨立,磚茶貿易逐漸衰落,民族磚茶企業紛紛破產,山西茶商也不能倖免,到解放前夕,只剩下“民生”、“復興”、“天源茂”、“義興”和“聚興順”五家茶廠慘澹經營。 1949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派軍 代表組接管五家磚茶廠,成立名為“華中茶葉公司羊樓洞茶廠”;隨著茶葉生產的發展和便於交通運輸,1952年4月該廠搬到蒲圻縣(今赤壁市)趙李橋鎮,廠名為“中國茶公司趙李橋茶廠” ,其後改為“湖北省趙李橋茶廠”。
      羊樓洞古茶鎮近千年的繁華灰飛煙滅,但是,羊樓洞傳統的制茶工藝和“川”字標記,“川”字青磚茶的優秀品質至今仍然保持,1983年,新中國第一部《商標法》頒佈,“川”字作為湖北省趙李橋茶廠青磚茶的商標正式註冊。“川”字牌青磚茶自解放後,一直是國家貫徹落實民族政策,維護邊疆安定團結的特殊民貿商品,專供內蒙古蒙古族消費者。我國實行市場經濟後,湖北省趙李橋茶廠憑優秀的品質和過硬的品牌仍佔據同類產品90%以上市場份額,“川”字商標連續被評為湖北省著名商標,“川”字牌青磚茶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湖北省名牌產品。
      湖北省趙李橋茶廠的現代“川”茶人將傳承和宏揚“川”茶文化,抓住機遇,與時俱進,繼續譜寫百年老品牌———“川”字青磚茶的新篇章。
 (五)、發展歷程:

      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她不僅與宗教、醫藥、民風民俗、詩詞歌賦、戲曲音樂、陶瓷美術等結下了千年的不解之緣,更與民族國家之命運息息相關。趙李橋茶廠作為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她馳名中外八萬裡,享譽古今一千年,在中國茶文化中獨樹一幟。這篇大事記,力求真實完整地記錄企業發展的歷史軌跡。其目的,是對前人的敬仰和對後人的啟迪,也是對國家民族繁榮富強的美好祝願。

(六)、千年歷史文化積澱:

1、西元827年,唐代太和年間,因朝廷喜愛“洞茶”而定為貢品,並派官員實地考察風土人文;其氣候地貌萬山如羊,街市茶鋪館樓林立,石人觀音洞泉如仙。因而將此處以“羊、樓、洞”三個字命名,皇帝對此地下詔“萬民種茶,昌盛大唐。”
2、1006年,宋代景德年間,朝廷大興茶馬市,許羊樓洞以馬五十匹,易茶兩千斤對等行市成交,風行西夏,驛道南北,文人墨客彙聚,使兩湖兩州(湖北鄂州與湖南嶽州)生意興隆,政通人和。
3、1368年,元代末年,羊樓洞茶園漫山遍野,年產萬擔,遠銷中東及南亞。該鎮以雷、劉、賀、陳、邱、饒六大家庭率先以茶園興辦茶莊。設有專門試製加工茶葉的作坊,開始講究茶質品味傳統製作工藝。
4、明代中葉,以竹筒和竹篾輔助加工的圓柱狀緊茶—“帽合茶”誕生,成就了今天青磚茶的雛形。
5、1697年,清康熙年間,新疆與漢蒙茶道商貿活躍,引來西洋人常在羊樓洞租店鋪、學茶藝、談生意、辦茶廠,朝廷均以許可。鼎盛時期,該鎮人口4萬,茶莊48家,茶鋪商店200餘戶,三街一巷過千米,熱鬧非凡。
6、1833年,清道光年間,沙皇政府派茶商和園林專家,從羊樓洞松峰山上連根含土取走萬余棵茶苗,不顧路遙艱難運至格魯吉亞精心培植。
7、1844年,鴉片戰爭結束後,英、俄、日等國列強商人進入羊樓洞占地盤,爭茶莊,開工廠雇員,仿製當地傳統工藝制茶,壟斷經營。
8、1861年,清鹹豐年間,羊樓洞開始大量生產磚茶。制茶技術的改進,使羊樓洞磚茶加工貿易進入鼎盛時期,大量外商雲集,其中晉商為主流。羊

樓洞古鎮先後建起五條街道,計二百餘茶莊,人口4~5萬,時稱“小漢口”。 壓有“川”字標記的磚茶在西北開始暢銷,甚至與西北最大字型大小“大盛魁”結成產銷聯盟,年銷往西北磚茶可達30萬擔以上。
9、 1863年,俄國憑藉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對清朝廷調停有功而受到特殊待遇,為了擺脫晉商長期以來對其茶葉的壟斷,俄商李特維諾夫直接來華投資,在羊樓洞興辦了“順豐磚茶廠”,開創了中國近代第一工廠。
10、1891年,清光緒年間,沙皇太子來中國“遊歷”,聞訊有俄商委託劉家人在羊樓洞開辦了“阜昌茶廠”,遂親臨視察,使羊樓洞名聲大增,僅阜昌廠當年員工增至589人,年產茶高達3萬箱,獲利年收入12萬洋元,促動其它外商仿效。
11、20世紀初,羊樓洞的晉商“聚興順”將牌坊圖案印於磚茶之上,用作產品標識,“牌坊”商號誕生。
12、1893年,清政府派遣劉峻周赴俄國種茶,臨行,從羊樓洞運走十萬棵茶苗至俄國格魯吉亞種植成功。
13、1909年3月15日《申報》載:“振利茶磚總公司在內地湖北羊樓洞資本額69萬9千元,經營性質商,創辦人萬國梁”。另還有山西人在羊樓洞創辦茶廠40餘家,廣東人辦茶廠20餘家,吸引了一批通城人遷居羊樓洞繁衍生息。
14、1910年6月21日,湖北省高等農學堂教務長、茶葉專家劉泰成,令日籍教習,美太清彥率該校畢業生揚德榮等12人到羊樓洞考察學習制茶技術,編寫茶農教案。
15、俄國十月革命後,俄商通過與旅蒙、俄大商號“大盛魁”合作,從德國購來一台舊火車頭運至鄂南作為動力機器經改造壓制茶磚用。從此,羊樓洞的磚茶加工由手工作坊式變成了半機械化。為了紀念這一歷史性工業革命, “火車頭”圖案被壓印在磚茶表面上,“火車頭”商號誕生。
16、1914年,粵漢鐵路局武漢機務段段長饒先階運來1台無線電報機,在羊樓洞首創開設了電報業務,羊樓洞對外茶葉貿易率先進入電子資訊化服務。

17、1920年,武昌至羊樓洞的長途電話線架通,首個受益者是山西在羊樓洞的“長盛川”茶莊老闆仲山先生。
18、1938年2月7日,日軍進犯羊樓洞淪陷。同年11月中旬,日軍實行清剿,燒毀羊樓洞觀音口灣上沿港兩旁房屋上千間,拆毀栗樹咀茶坊街的全部房屋。
19、1943年2月13日,《武漢晚報》載:日軍派日商纓井操、西山哲二人到羊樓洞監督,將國人韓弼臣、王致中兩老闆創辦的著名大茶莊“聚義順”、“義興”強令更名為中日合資的“武漢制茶株式會社”下屬第一廠、第二廠,侵我民族資本。
20、1945年8月15日,日軍無條件投降,民國政府派大員賀發清來羊樓洞辦理接管日偽資產。羊樓洞成為軍事、經貿、文化為一體的湘、鄂、贛邊區重鎮。

(七)、與新中國同步六十年:

1、1949年7月中旬,中共湖北省人民政府派遣軍事代表金濟川率員接收國民黨湖北民生茶葉公司鄂南茶廠。7月底,國民黨餘部八十餘人武裝突襲,軍事代表及接收人員撤回漢口。10月初,劉希鶴奉命率原接收人員返羊樓洞,同時對國民黨湖北省銀行復興茶廠、民族資本義興茶行、聚興順茶行進行接收,成立“中國茶業公司羊樓洞磚茶廠”,行政隸屬中國茶業公司中南區公司。首任廠長劉希鶴。同年底,劉希鶴奉命調往江西,杜傑接任為第二任廠長。“川”牌、火車頭牌、牌坊牌商標開始獨家佔有使用。
2、1951年元月1日,根據中國茶業公司中南區公司通知,中國茶業公司羊樓洞磚茶廠移交中國茶業公司湖北省公司接管。
3、1953年,企業自羊樓洞遷至趙李橋,更名為“中國茶業公司趙李橋茶廠” ,第三任廠長為李振周。
4、1954年,發明冷裝鬥模壓制方法,複製工藝實行機械化。邊銷茶實行指令性計劃管理。
5、1955年,複製機輸送設備進一步改進,生產效率提高,第四任廠長尹希民。

6、1956年,業務歸口湖北省茶葉採購公司。
7、1957年,企業更名為“湖北省供銷合作社趙李橋茶廠”,行政隸屬湖北省供銷合作社孝感專區辦事處。第五任廠長陳振榮。
8、1959年,企業更名為“湖北省趙李橋茶廠”,業務歸口湖北省商業廳茶葉經營管理處。
9、1961年12月,根據湖北省人民委員會鄂財字第654號檔精神,企業行政隸屬湖北省對外貿易局。
10、1963年,業務歸口中國湖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
11、1965年,咸寧專署設立,業務歸口中國茶葉土產進出口公司湖北省茶葉分公司。
12、1968年,成立“湖北省趙李橋茶廠革命委員會”。
13、1971年,成立“中國共產黨湖北省趙李橋茶廠臨時委員會”,陳振榮任臨時黨委書記。
14、1971年7月15日,“六機一線”聯裝工程峻工,磚茶生產機械化程度大為增強。
15、1972年,企業由省直外貿系統轉為省直商業系統,業務歸口湖北省煙蔴茶公司,行政隸屬湖北省商業局。
16、1975年,行政歸口湖北省供銷合作社。
17、1977年,企業由省直單位下放為地直單位,業務歸口鹹寧地區供銷社,行政隸屬鹹寧地委財貿政治部。廠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楊國生。
18、1978年元月、六月,派出品質調查組分赴新疆、內蒙進行近一個月的走訪調查。9月,全廠大張旗鼓地開展產品“品質月”活動。
19、1979年,華中師範學院歷史系陳輝、朱秀武、彭英明主筆的《洞茶今昔》由湖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設立計劃生育辦公室。第六任廠長白萬鎰。
20、1980年, “27青磚”改為“16青磚”。包裝紙上開始印製商標。註冊“咸甯地區趙李橋茶廠茶葉綜合貿易公司”。
21、1981年,接中茶總公司上海分公司通知,英國老牌茶葉公司TWINNINGS(唐寧公司)通過外交部指定趙李橋磚茶廠為其一批“鳳凰”圖案米磚茶作為公司大慶紀念茶。
22、1982年,外銷米磚茶被評為湖北省優質產品,花茶產品被評為廣東省佛山地區優質產品。
23、1983年,“川”字牌青磚茶評為“部優”產品。川牌、火車頭牌、牌坊牌商標相繼註冊,同時工商註冊“湖北省趙李橋茶廠”名稱。
24、1984年,青磚茶、米磚茶評為“省優”產品,黨委書記何永勳,第七任廠長阮升平。企業為英國TWININGS公司再次加工第二批 “鳳凰”牌米磚茶。
25、1985年,財政部稅務局下發(85)財稅產字第003號檔,明確磚茶產品免征產品稅。
26、1986年,黨委書記何永勳兼任第八任廠長。
27、1987年,獲商業部工業普查部級先進單位。青磚茶、米磚茶產品獲部、省“雙優”獎。省政府頒發青磚茶加工機械科技進步三等獎。商業部授予商辦工業設備管理優秀單位。省計量局頒發計量合格證。日本茶葉學者來廠進行磚茶加工工藝考察。
28、1988年,湖北省民宗局、湖北省供銷社、湖北省二輕工業局聯合以鄂民宗字(88)46號檔,確定我廠為少數民族日用品生產企業,並抄報國家民委、輕工業部、商業部、供銷總社、省經委、省計委備案。青磚茶、米磚茶產品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銀、銅獎。商業部頒發青磚茶複製加工機械四等獎。
29、1989年,鄂企升字(1990)33號批准我廠為省級先進企業。省經委授予省設備管理先進單位。省供銷社授予省供銷系統商辦工業先進單位。全國總工會宣傳教育部授予全國工會職工文化生活先進單位。省財政金融辦公室頒發省首屆財貿職工文藝調演優秀節目獎。省檔案局頒發企業檔案管理省級先進合格證。
30、1990年,省民宗局授予“少數民族用品先進企業”。國家民宗委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省供銷社頒發“工業企業品質管制獎”。
31、1992年,馮立功任第九任廠長。
32、1993年,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榮譽證書。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重商標、講信譽企業”榮譽證書。
33、1994年,邊銷茶免征產品增值稅。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榮譽牌匾。
34、1995年,應蒙古國烏蘭巴托溫都拉公司邀請,馮立功、孫學軍出國商務考察。十噸綠磚茶出口蒙古國。

35、1998年,編訂《全廠品質手冊》,提出品質方針和品質工作目標。擁有原料合作基地六家,茶園面積一萬餘畝。全國供銷總社、省人民政府授予“精品名牌”榮譽證書。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將川字牌青磚列為受保護的知名品牌。國家民委經濟司、財政部商貿金融司、全國供銷總社經濟發展部聯合下發經濟字【1998】11號檔,確定我廠等7家企業為全國供銷系統民族貿易改革試點企業,改革內容為“與銷區掛鉤,形成產銷結合直供分銷”。
36、1999年,與香港榮源貿易茶行達成首宗17噸磚茶交易。當年出口磚茶77噸。
37、2000年,企業改制方案經鹹寧市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同意並啟動,職工不再擁有國有身份。
38、2001年,國務院國辦發【2001】49號文轉發國家經貿委等6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邊銷茶產銷管理的意見》,邊銷茶繼續實行定點生產國家審批制。企業獲准自營進出口權。
39、2002年,開始籌建三級、四級行銷網路。
40、2003年,進行第二次產權制度改革。日本朝日新聞上海支局記者來廠採訪。2004年,國家調整邊銷茶政策,取消邊銷茶定點企業行政審批制度。
41、2005年,與鹹寧市供銷社等聯合投資成立錦合茶葉公司。董發金任黨委書記,第十任廠長。
42、2006年,企業獲得QS食品品質安全認證,通過ISO9001:2000國際品質保證體系認證;國家商務部再次授予企業“中華老字型大小”牌匾;企業為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定制特大型川牌圓餅青磚茶紀念禮品。榮獲中國茶葉行業百強。
43、2007年,國家質檢總局負責實施邊銷茶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管理。無邊銷茶生產企業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一律不得生產邊銷茶。國家撥付降氟資金,企業開始降氟攻關。
44、2008年,鐵道部廣局集團調整鐵路貨運業務,趙李橋站被宣佈暫停貨運業務,國家民委商請鐵道部保留趙李橋火車站邊銷茶貨運業務。
45、2008年5月,汶川地震,全廠職工捐款6萬多元。
46、據統計,自1949年至2009年與共和國同步的60年裡,累計生產供應邊銷茶36萬噸,主要銷往為內蒙古、新疆等西北少數民族地區。部分銷往周邊

(八)、公司改制: 

1、2008年11月,企業在艱難曲折中完成改制,由浙江企業聯合會湖北商會收購,更名為“湖北省趙李橋茶廠有限責任公司”。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任雪濤。
2、2009年4月,國家工商行政總局認定企業“川”牌商標為“中國馳名商標”。
3、2009年5月,新公司在接管改制企業後正式恢復生產。
4、2009年6月,召集主銷區內蒙古主要經銷商在赤壁龍佑召開產銷座談會。
5、2009年8月,公司組織機構調整,成立六部一所一辦,即:企劃部、銷售部、物控部、財務部、行政部、生產部、黑茶所和技改辦。
6、2009年10月,企業為“中國鹹甯首屆國際溫泉文化旅遊節”設計並定制“四鄉一都”紀念禮品茶1300套。
7、2009年11月,企業磚茶降氟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經杭州茶葉檢測中心等國家多家權威機構抽樣鑒定氟含量均達到國家標準。
8、2009年12月,新產品“青磚七泡茶”同時上市亮相,進入內地市場,規格為3克、5克、10克和20克裝。
9、2010年元月,公司首屆職代會代表經民主選舉產生,首屆職代會於2月6日召開。
10、2010年9月12日,第二屆《美在咸寧》全國攝影大賽期間,中國新聞社、湖北省廣播電視總台、武漢晚報、深圳晚報、羊城晚報、東莞日報、南方都市報、鹹甯日報、南鄂晚報等媒體全國知名攝影記者在赤壁市委組織部領導陪同下來我公司采風。
11、2010年10月,公司 “定制珍品收藏青磚茶”再次被中共鹹寧市委、鹹寧市人民政府指定為第二屆中國國際溫泉文化旅遊節貴賓禮品。

12、2010年11月24日,公司組團隨湖北省政府副秘書長李元江率領的政府回訪團赴內蒙古自治區考察、彙報低氟青磚茶研製生產情況,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胡春華同志于2010年11月25日接見了回訪團一行。
13、2011年9月,為強化品質管制,確保邊銷供應,通過租賃承包方式,在赤壁市羊樓洞、武漢市江夏區兩處建立了約1000畝擁有自主經營權的茶葉種植基地。
14、2012年8月,莊潮榮任公司董事長,企業法人代表。
15、2013年2月,董波俊先生受聘于湖北鈺源匯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任湖北省趙李橋茶廠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16、2013年7月31日,湖北鈺源匯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作然先生出任湖北省趙李橋茶廠有限責任公司第三任董事長、公司法人代表。

(九)、湖北省趙李橋茶廠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邊銷茶(磚茶)行業的重點生產企業,年生產能力萬噸以上。主要生產青磚茶、米磚茶、茯磚茶、綠磚茶等品種,產品選料精良,按傳統工藝加工製作而成,具有獨特的內質和口味,飲用效果是其它茶類所不及,尤其適合高寒地帶及高*飲食地區人群飲用。是內蒙古、新疆、甘肅、寧夏等省區兄弟民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該公司產品除暢銷國內市場外,還出口前蘇聯、蒙古、中東、英、美、韓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

湖北省趙李橋茶廠是國家定點生產青磚茶、米磚茶(也稱邊銷茶或緊壓茶)的專業廠家,年產銷量近7000噸,內銷我國內蒙古、新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廣東和香港等十幾個省區;外銷美國、英國、歐盟、前蘇聯國家、中東地區、巴基斯坦、韓國、日本等十幾個國家,是同行業中的大型骨幹企業,被國家授予中華老字型大小稱號。企業曾獲部級質量管理獎,是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認定的符合出口食品衛生條件的註冊單位,並率先在同行業中獲得QS食品質量安全生產許可認證,是AAA級信用企業。先後先後被國務院、國家民委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光榮稱號。
  趙李橋茶廠磚茶生產歷史悠久,據記載可追溯到清朝鹹豐年間(1861年),因其歷史悠久,知名度高,被原國內貿易部認定爲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又因規模、產量居中國同 行業之首,而榮登中華之最
2006
6月,商務部重新啓動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認定工作,湖北省趙李橋茶廠繼1993年被國內貿易部確定爲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以來,再次被商務部重新首批認定。商務部重新認定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是向國人和世界展示中國民族工商業中的企業佼佼者。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是中華民族聰明才智和不懈奮鬥所積累起來的豐富物質文化財富,是我國工商業發展中孕育的自主品牌,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飽含著無限商機。這次商務部重新認定的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共有430家,湖北省趙李橋茶廠是全國同行業中唯一一家。

 

 

 1999年湖北米磚茶茶湯 (1) 1999年湖北米磚茶茶湯 (2) 1999年湖北米磚茶茶湯 (3) 1999年湖北米磚茶茶湯 (4) 1999年湖北米磚茶茶湯 (5) 1999年湖北米磚茶茶湯 (6)  

 

 

【茗若居週末品茗會】

 

初始開湯,因長期陳存,已轉化濃郁,茶菁比例宜酌量,口感更均衡,梅子香兼具微酸甜,特殊舒暢的梅甘韻,

 

米磚茶有著百年歷史的醞釀,西北民族及俄羅斯人喜歡的厚重口感,濃郁的紅茶香中,潤喉帶著滑順梅子陳味,

 

端擬米磚茶有著藝術感,沖泡入口卻有著另一層濃郁氣勢,滿懷舒暢,口中生津。層次的變化,

 

有若歲月年輪的輾轉,沉醉追憶的時光,夢醒在今日濃濃的口韵中。

 

 

 

  ㊣ 【完整實品拍攝照片呈現、店主珍藏、1999年生產出品、歲月年輪、長期陳存及長途運送關係、方形茶磚外包裝紙有些破洞、皆屬歷史陳化現象、內質茶磚完整、呈轉化中、1公斤火車頭米磚茶風華霸氣巨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茗若居普洱茶 的頭像
    茗若居普洱茶

    普洱奇想-茗若居

    茗若居普洱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