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粮集團出品年度高檔【八八青餅】,2016年重點推薦生餅,選用上等喬木大樹料、鼎極茶菁,精心壓制而成,是一款可以收藏或贈人的佳品。復古配方、精湛肢藝】
茶名:2016中茶牌【中茶傳世印級】【八八青餅】高山喬木圓茶生茶餅-------【中糧】---復古配方、精湛肢藝----風華年代曾有的猶韻,熟悉的八八青老茶品,那涵潤口感層次,陳韻的樟香氣,回味陣陣若湧泉,聞思令人難忘懷。
----精選北回歸線 3°C 內,生物優生帶,雲南西雙版納勐海境內 1700米 以上高山雲南大葉種喬木茶上等茶菁,傳統曬菁工藝加工,歷經數載乾倉自然醇化,專業茶師精心拼配。
生產商:中國土產畜產雲南茶叶進出口公司昆明茶廠
出品商:雲南中茶茶業有限公司
中粮集團榮譽出品
年份: 2016年4月22日
規格:淨含量:1餅357克、1筒7餅、1件4筒28餅
(每件茶、每筒茶及每餅茶皆有唯一編號)
說明:
復古配方、精湛肢藝
一、序言:
【對沖體驗】“八八青”VS八八青:一場“不公平”的鬥茶
對沖體驗的歷史記載:
對沖體驗古之自有,對沖法源於古代的“鬥茶”,鬥茶源于唐,而盛于宋。它是在茶宴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風俗。關於“鬥茶”最早的文字記載在宋代蔡襄的《茶錄》:“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最為要用。出他處者,火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鬥試家之不用。”
【宋代蔡囊《茶錄》原文】
“八八青”VS中茶傳世印級八八青餅:
對沖鬥茶是一種基於五感體驗進行的評審方法,一般包含茶葉外形、香氣、湯色、滋味和葉底。根據所用蓋碗大小,選取5-8g茶樣,每泡出湯時間間隔5-15秒。對沖的茶葉在相同環境下按相同的條件進行沖泡,根據每泡的色、香、味、型,幾大特點便可大致分出勝負。而今天對沖的茶葉分別為80年代“八八青”及2016年中茶傳世印級八八青餅,由於普洱茶具備越陳越香的特點,單從時間上看,這已然是一場“不公平”的鬥茶。
二、“八八青”與中茶傳世印級八八青的特質:
(一)、1、“八八青”:
採用了傳統普洱餅茶的單層綿紙包裝,設計版面為中茶常規版面,簡潔明瞭。如果放在一堆同時期出品的老茶中,很難發現個中差異。但正是因為這種不明顯的差異造就了那段不可複製的歷史。喜歡普洱的茶人們往往更鐘意老式簡潔的包裝形式。
2、中茶傳世印級八八青:
整體設計借鑒了“天圓地方”的哲學理念和方孔圓錢設計,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青銅器飾紋”、“方孔圓錢”及“傳統印章”的理念。迎合現代人審美觀念的同時,不忘初心,傳遞出一種弘揚傳統和開拓創新的設計思路。
(二)1、“八八青”:
因本次品評的茶品存儲環境為乾倉,雖壽命長達30餘年,但餅形破損程度較輕,葉面顏色紅褐油亮,芽毫金黃潤澤,與濕倉條件下存儲茶葉區別明顯。輕聞餅面,無異味。並茶葉黏度尚好,未出現輕易鬆散的情況。
2、中茶傳世印級八八青:
中茶傳世印級八八青餅出品時間為2016年,如將80年代“八八青”比喻為一名歷經滄桑的老者,中茶傳世印級八八青更像是一名身強力壯的青年。對比起來,中茶傳世印級八八青餅形圓潤飽滿,色澤墨綠,條索完整。
(三)、1、“八八青”:
從1-9泡看,湯色相對較為穩定。受普洱茶後發酵的影響,茶湯顏色已轉化為橙紅色,轉化效果明顯。茶葉整體回甘好,帶陳香,口感上乘,屬於不可多得的佳品。整體品評下來,老茶的特徵明顯,幹倉環境也保證了茶葉品質得到穩定的轉化。
2、中茶傳世印級八八青:
1-9泡湯色非常穩定,近乎不存在湯色波動的情況。每泡茶散發的香氣都很足,沸水沖入時,可以隔茶聞香。入口滋味醇,回甘明顯。從新茶的層面上看,茶性穩定,並且茶氣十足,通過一段時間的陳化,相信會有不錯的變化。
(四)、1、“八八青”:
乍眼一看,仿佛出現碳化的情況,整體已失去了新茶鮮嫩的顏色,呈現出明顯的淺紅色。但細揉葉底,葉片尚肥厚,說明該茶正處於最佳品飲期。如與新茶葉底對比,就可以非常直觀的感受到普洱茶的時間魅力,老茶如同“老炮兒”一樣,不再鋒利但銳氣不減。
2、中茶傳世印級八八青:
新茶特點明顯,葉底黃綠,稍有紅邊。相比老茶,葉片更為鮮嫩肥厚,揉撚葉面,不管力道輕或是重,莖葉難斷,大葉種的特質明顯。另外葉底有很多完整的葉面,雖然經歷了經十道的沸水沖泡,葉面舒展開來,仿如新生。
結論:對沖本應該適用於各方面條件接近的茶品,但為了更好地展現80年代八八青與中茶傳世印級八八青的區別,不妨一試。本次鬥茶雖不公平,但亦可作為一種鬥茶嘗試,好與壞一喝便知。常言道茶無真假之分,但有好壞之別。80年代“八八青”能流傳至今,並受到市場追捧,自然是由品質所決定。相比之下,中茶傳世印級八八青餅略帶稚嫩,但也代表了無限的希望。普洱茶的轉化存在一定的客觀規律,同時也受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所以,從某種層面上看,質地優良的茶葉不一定會成為傳世之品,但天生品質有問題的茶葉肯定無法長存於世。
三、前言:
50年前的你和我身在何處,當時拼配師傅今夕何在,尋覓已是遙不可及,中茶再度探訪,作最佳組合,延續歷史脈絡,探求最貼切的密合,拼配茶菁及工序,由內向外蘊化,仔細品茗,有著一股特殊莫名的期待。不論過往或未來,千言萬語難以盡述,惟有泡飲入口,細細品味。一切恰是涵蘊在老青餅如詩如畫般的幻影中,普洱茶的奧妙不僅需良好的茶質,亦需愛心呵護,孕育轉化出「陳香」、「回甘」、「老氣」之意境。
四、歷史淵源:
揭開普洱茶史,昆明茶廠有著歷史的傳統,普洱茶的鼎極擴展,昆明茶廠也曾有風光的年代揮灑關鍵的一筆。傳承後代,遙思昨日已是期盼隔代,渴盼一口老茶的回甘韻味,唯有等待。而今多采多姿普洱茶的呈現,或許改觀了處於當下如何尋覓一口好茶為要,卻有無限的期盼,現今回想那段往昔蔵嚐普洱歷史,陳期如今所展現那傲人的一品芬芳,擇真選質,才有如今的越陳越香,造化如詩夢幻般的轉化,令人讚嘆!普洱茶的美韻,体會回味雖是陣陣懷思,但已是歷史的痕跡。今日再造「普洱」,歷史已是歲月年輪的追憶,用心選料選質,再加上收藏者的用心與愛心,在普洱的園地裡,可待再造明日优質普洱風華。
五.茶品特色:
精選北回歸線3°C內,生物優生帶,雲南西雙版納勐海境內1700米以上高山雲南大葉種喬木茶上等茶菁,傳統曬青工藝加工,歷經數載乾倉自然醇化,專業茶師精心拼配,純手工石模壓制,每餅淨重357公克,圓餅狀普洱茶(生茶)。
餅形圓潤飽滿,餅麵條索緊結墨綠潤澤,肥嫩顯毫,香氣蜜香濃郁蘊花香,湯色金黃透亮,滋味濃醇飽滿剛強,韻味獨特,滑潤甘甜生津。曾是八0年代出口並享譽東南亞市場的產品精選雲南七子餅茶-高山喬木明前春尖之經典再現。
個人品茗:茶菁拼有喬木大樹料,入口香甜,回甘也快。喝後茶香留口中和回甜較久。
六、懷思:
前代的存茶,後代的品茶;年代一久,變化無常,喝一口老茶,難也!提供者的「專業用心」與收蔵者的「耐心愛心」,中茶再度壓制,以期集茶氣於待韻,氣韻待發,一發有待明日。追憶昨日的脈絡,有期待融合明日的氣韻。初試或許有
微苦,但適應後化甘怡,口感不僅有著循序漸次的層次。日日品飲,期望將來喝剩的老茶。
七、結論:
揭開普洱茶史,印級在中國普洱茶史有著傲人的風韻,展現普洱茶的鼎極,紅印也曾在那關鍵的年代揮灑一筆獨特的臨界。似生似熟,在那年代幾人知,遙思老生茶亦是期盼隔代,渴盼一口老生茶的回甘韻味,唯有等待;滋味是甜甘香,然路卻是漫漫長。而【八八】青餅的呈現,如是改觀了處於當下,卻有如夢幻般喝到一口好茶,現今回想那段歷史,【八八青】啊!【八八青】!或許那時候的被忽略,才有陳期如今所展現那傲人的內斂,真是越陳越香,如詩夢幻般的回甘,令人讚嘆幻想!普洱茶的神奇造化---那年代的「八八青」,回味雖是陣陣沖鼻,但已是歷史的痕跡。今日中茶再造「八八青」,已是歲月年輪的追憶,用心配料,再加上收藏者的愛心滋潤,在普洱的園地裡可待再造風華,充滿無限的期盼。關鍵年代,關鍵普洱--臻品藍印,或許是另一種期待----。
八、中茶隸屬於中粮集團展現強勢企業:
雲南中茶茶業有限公司傳承于原中國土產畜產雲南茶葉進出口公司,現隸屬於中粮集團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集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科研開發、茶文化傳播於一体,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中茶】係以60年國企的信譽背書,世界500強的直系企業,全茶行業的优質茶葉提供商及行銷茶品於世界各個國家。
以世界茶園為大平台的國際視野,大廠牌、原產地优勢及不可替代的稀資源,可控研發與生產系統;以技術創新,實現茶葉純正度的標準化,以包裝/產品之形態創新,實現飲用消費的便利化,達到國際標準的中國优質茶品供應商。
九、中茶簡介:
(一)、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茶公
司”):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家全國性茶葉專
業總公司。
中茶公司是世界500強之一中糧集團有限公司(COFCO)成員企業,是新中國成立後首家由中央批准成立的全國性專業總公司。中茶公司集茶葉種植、生產、加工、研發、銷售、文化推廣於一體,在福建、雲南、廣西、湖南、浙江等地建有多家大中型生產企業和原料基地,是中國茶葉行業中重要的企業之一,是奉獻快樂、改變生活方式的行業領導者。
(二)、中茶歷史沿革:
1949-2010年
“中茶”產品出口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銷售
網路分佈全國主要地區。
1986-2007年
“中茶”產品多次成為贈送國際政要的“國禮茶”,英國伊莉莎白女王、摩洛哥王子、俄羅斯普京總統等都曾接受敬獻。
1979年7月
鄧小平主席視察“中茶”公司綠茶貨源基地——安徽省
黃山產茶區。
1958年11月
周恩來總理視察中茶公司“西湖龍井”綠茶貨源基
地——杭州梅家塢大隊。
1958年9月
毛澤東主席視察中茶公司下屬的安徽省舒城縣舒茶人
民公社綠茶初制廠。
1951年12月
中茶公司通過《人民日報》有獎徵集商標,新中國第一個茶葉商標“中茶”牌誕生。
1949年11月
時任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陳雲、副主任薄一波和馬寅初共同簽署了中茶公司成立批文——新中國第一家由中央批准的全國性外貿專業總公司成立。時任中國農業部副部長,“當代茶聖”吳覺農先生兼任中茶公
司首任經理。
(三)、中茶品質堅持、引領行業技術發展:
1、年生產加工能力:
擁有國內茶葉企業最先進、最完備的生產加工技術和設備,雄厚技術與先進設備的完美結合,生產、加工、
包裝層層把控茶葉品質 。
2、生產線:
具備世界先進水準,集拼配、除雜、稱量、包裝於一
體的全自動清潔化加工生產線。
3、監控系統:
運用先進的PLC(可編程程式控制器)控制系統對茶葉生產線進行自動化全程管控,控製成品茶中夾雜物在0.05-0.1‰,優於行業標準1‰,達到國內先進水準。
4、包裝系統:
擁有國際領先水準的義大利IMA-C24型袋泡機、日本
三角袋泡茶機以及各種自動化包裝機。
(四)、中茶企業榮譽:
1999年11月12日“五十年不變追求奉獻健康與自
然:
1、奉獻健康與自然
2、中華老字型大小證書
3、2007行業百強
4、烏龍茶出口推薦企業
5、2008年行業百強
6、梅德韋傑夫
7、北京稻香村杯
8、雲南省捐贈證書
(五)、中茶牌註冊:
中茶商標,1951年3月25-27日,中茶公司在《人民日報》頭版連續刊登三天廣告,向全國有償徵集茶葉商標圖案設計,中選第一名者付稿酬一百萬元人民幣(相當于當時一般幹部三個月的工資水準)。最終上海曹承熙先生設計的方案脫穎而出:綠色“茶”字由八個紅色的“中”字環繞著,代表著紅色中國出品的綠色茶葉。1951年12月15日 ,經中央私營企業局核准,中茶公司取得該商標的專用權。由此,新中國第一個茶葉商標誕生了!
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是新中國第一家由中央批准成立的全國性外貿專業總公司。1949年11月23日 ,時任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陳雲、副主任薄一波和馬寅初共同簽署了中茶公司成立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