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師範大學鄧時海教授《普洱茶》與《普洱茶續》的出版標誌著現代普洱的人文開發,更多的普洱茶迷們開始去深入感受普洱中釀就的時間境味,體味“舌底鳴泉”的快感,在越陳越香中淨化心靈,享受兩腋習習清風生的飄飄意境鄧時海教授倡導把普洱茶提升到藝術的一個層面。 
  
“我們喝茶覺得很美很舒服就已經進入了藝術的層面,但這還是不夠的,一般茶在意境上只能達到香潤、生津、回甘等等,而普洱茶的意境是以老味陳韻做鑒賞標準的……”    
   
曾被媒體譽為“普洱茶皇后”的阮殿蓉是雲南製茶與品茶的專家,在多年的製茶經歷中,體悟到了普洱茶的香、甜、甘、苦、澀、津、氣、陳八味,漸漸地靠近了“無味之味”的探尋。

  
阮殿蓉曾經有過一個比喻,她認為普洱是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為自己晚年所準備的茶。
 
是一種有著記憶的茶,貯藏了時間的重量。
 
是茶中之茶,也是一種奇妙的生命之茶。
  1955
年,一批內票印有“NGKOK”的英文字樣及“泰京嵩越路”標記的普洱茶由泰國曼谷運到香港,面對這一批飄洋過海的“泰國普洱”,香港茶商們只認準雲南貨,幾乎沒有任何議論,試嘗則更是不屑……   
  
貨主滯留香港多時,幾番周遭,最后是近乎央求的拜托了位于香港中環區士丹利街的“陸羽茶樓”勉強買下,這一批似乎不具備普洱生命的茶葉在沉默的目送主人悵悵離去后,被伙計們堆在倉庫一角,然后是舊報紙,一張張的蓋著,就這么待了四十年……
    
   1994
年前后,香港開始興起投資普洱銷往台灣的熱潮,甚至到了無論貨品,先搬出來賣再說的地步香港上環區的“林奇苑茶廳”斗膽向“陸羽茶樓”買下這批一直被認定是泰國普洱的舊貨,目的不過是小手筆碰碰運氣。伙計們于是再次揭開那堆舊報紙,取出那一堆至少已是40開外的陳年老貨,經過清潔后,專家皺著眉頭進行試喝鑒定。

 
沒想到第一口下去眉頭皺得更緊了。
 
于是第二口;
 
第二杯;
 
接著是試著用不同質地的水輪番嘗試。   
 
這一連串動作使得林奇苑茶廳的新貨主先是緊張,而后則如墜雲霧深處甚至準備讓伙計先招呼一下,自己到外面放放風。

專家這才轉回身來微笑說到︰“恭喜,是上好的雲南普洱茶菁。不急,再看看。”    
 
聽到報喜,也許是天氣的緣故,貨主忽然開始額頭冒汗了。
    
 
在仔細搜尋鑒定包裝后,專家發現內票上寫有“鳳山舊年雨前春茶”,于是翻遍了泰國地圖,找不到鳳山所在也許是雲南某地,又找來其他專家一起品茗翻閱,最後在雲南省境內找到了鳳山,具體位置是濮人區域附近的臨滄地區鳳慶縣境內,古稱順寧,這裡只有一種普洱,就是福祿貢茶。 

  
一夜之間,這一批40年來被人視為“泰國普洱”的陳貨露出了福祿貢茶的真面目,市價攀升到每餅萬元,當年目睹這批“泰國貨”的港商紛紛大跌眼鏡,頹然嘆道︰“當時怎么就沒有試喝一口呢?”    
  
福祿貢茶在運銷過程中以其最富傳奇的經歷再次譜寫出了普洱是生命之茶。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能喝福祿貢的人,是人上人。”是茶人們的斷言。此茶是以苦為底,這似乎也是暗喻了“吃苦了苦,享福消福”的人生哲學,而這一位轉手成功的新貨主也算得上是與普洱有緣的福祿之人了。

   
福祿貢茶采用鳳山出口茶菁製成,源自雲南臨滄秘境──雲霧繚繞的鳳慶縣境內,該地1939年創建順寧茶廠,后改名鳳慶茶廠。
 
“光緒末年(1908)順寧府太守琦嶙與當地知名人士陳曉峰倡導種茶,引種雙江  庫茶子,初種于城后鳳山,蔚然成園。此后即推展普及全縣。”《雲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志》第15頁。    
   2005
年,鄧時海教授做客昆明品茗之際,曾經堅持福祿貢茶的水性問題︰“在雲南由于水溫和水質的原因,泡出的福祿貢茶只能打60分,香氣壓得很低。,為此其攜友深入臨滄、鳳慶、雙江等中部的茶山進行原汁原味的品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茗若居普洱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