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名:2009年瀾滄古茶005岩冷景邁普洱生茶餅—源自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園~~芒景、景邁1800多年歷史的喬木古樹茶
茶廠:瀾滄古茶茶業公司
年份:2009年5月8日
規格:淨含量:357公克,1餅附原裝精美紙盒及手提袋各1個 說明:
一、前言:
(一)
過往的歷史,藏遺的古茶園,尋覓再現風華,探索世界上古老茶園,真讓人驚嘆,無限的遐思,幻動的思緒與悸動的心,難以言喻,當茶氣與靈氣結合,那是衝動或感動已難以界限。
(二)
當自然的靈氣與歷史存藏的古樹被壓縮合一成餅時,所孕育出茶氣之精華,甚為傲然。泡飲入口,驚覺古茶與工序融合時,創造那份悠悠清香口感。沖泡湯色金黃透亮,香氣純正,滋味醇厚回甘,且品一茗,若是清悠,怡然居家----含潤口中、滋養心靈。
二、岩冷古茶歷史:
(一)、
岩冷是我們的英雄
岩冷是我們的祖先
岩冷給我們留下竹棚和茶樹
岩冷給我們留下生存的拐棍
---------摘自布朗古歌 (二)、
岩冷,布朗族先祖,瀾滄芒景山千年古樹茶園的開拓者,在游獵民族戰亂時期,他帶領族人南遷徙途中,發現茶樹,定居芒景景邁山後,將茶樹種植在房屋外,這就是最早的一批人工種植茶樹。後來布朗用茶葉與其他民族交換商品,逐漸形成了茶馬古道。而岩冷也是一位留有遺跡,有據可考的茶文化史上真正的種茶始祖。
三、景邁古茶園:
(一)、茶界有一景邁,二班章之說。雖然並不是說景邁茶一定把班章好,但是景邁茶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景邁山古茶園佔地2.8萬畝,實際採摘面積10003畝,主要分布在芒景、景邁兩個村民委員會,茶園茶樹以直徑10-30釐米的百年以上老茶樹為主。據景邁山芒景村緬寺碑記載,景邁山大面積種植茶園始於傣曆57年(公元69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
(二)、景邁古茶園位於瀾滄縣東南部惠民鄉景邁村和芒景村,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氣溫18。千年萬畝古茶樹分別範圍包括景邁芒景翁居翁窪等地,總面積2.8萬畝,現實有成林成片的採摘面馴化積10000餘畝,系當地布朗族傣族先民所馴化栽培.據布朗族有關傣文史料和芒景布朗族佛寺木塔石碑記載,古茶園的馴化與栽培最早可追溯到傣曆五十七年(西元696年),迄今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故稱“景邁千年萬畝古茶園”,是世界最大最古老的茶園。 據《布朗族誌》和有關傣文所記載,古茶園的馴化、栽培最早可追溯到佛曆713年(西元180年),迄今已有1825年歷史。古茶樹分佈範圍包括景邁、芒景、芒洪、翁居、翁窪等地,總面積有2.8萬畝,現實有成林成片的採摘面積1萬餘畝,年可產鮮葉200萬公斤,制幹茶500噸。景邁芒景茶葉交易歷史悠久,早在傣曆600年(西元1139年)前,景邁大平掌就出現了茶葉交易市場–“嘎轟”。明代以來,這裏的茶葉已是孟連土司的貢品和文明遐邇的“普洱茶”,並遠銷東南亞諸國。
1994年1月,日本名古屋茶葉協會理事長、國際著名茶葉專 家松下智 先生來這裏考察,把景邁、芒景千年萬畝古茶園讚譽為人類最早開發利用茶葉的“茶樹自然博物館”,認為是中國的一項“國寶”。2003年8月,中國科學院研究指出:景邁、芒景千年萬畝古茶園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園,是茶葉天然林下種植方式的起源地,是茶葉生產規模化、產業化的發祥地,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也是中國茶文化發展的歷史見證,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縮影,傳承民族歷史和文化傳統最重要的實物載體;其所蘊涵的歷史文化氣息和自然人文底蘊獨一無二,是挖掘古茶文化的基因庫和活化石,同時它保存的大量珍貴物種、完整的天然林生態系統和其所具有的病蟲害自我控制機制,對於研究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保護、茶葉馴化和茶葉種植方式起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價值。被中外專家譽為“茶樹的博物館”,集生物寶庫、文化寶庫、金山銀庫、生態和人文旅遊寶庫、茶葉寶庫及藝術寶庫於一身,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景觀價值、文化價值和生產應用價值,將可能成為世界茶葉的發祥地,是重要的自然和人文遺產。茶園內古老的茶樹與原始森林交錯叢生,雖經歷滄桑,卻生長態勢良好,其茶葉不施肥、不噴農藥,全靠自然肥力生長,無任何污染,是純天然的綠色產品。特別是寄生在古茶樹上的“螃蟹腳”。螃蟹腳是古茶樹上的一種派生植物,枝圓而細長,形狀酷似螃蟹腳,因此得名“螃蟹腳”,歷史上這種寄生植物曾是景邁、芒景茶葉外銷的一種標誌。
瀾滄景邁芒景千年萬畝古茶園位於瀾滄縣城東南的惠民鄉景邁、芒景兩個村委會內,距縣城70公里,地理座標為東經99 °59 ′14?–100 °33 ′55?,北緯22 °08′ 14 ?–22 °13 ′32?之間。古茶園山脈主要由西向東走向,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1100米,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氣溫18 ℃。
歷史上,景邁茶山的茶葉通過茶馬古道,源源不斷地從馬背上運出大山,一部分作為普洱茶的原料之一進入當時的普洱府,另一部分則從產地直接銷往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景邁茶山的茶葉在外地市場上十分暢銷,據說是因為採茶時無意中采進了“螃蟹腳”,就知道是景邁茶山的茶。就這樣“螃蟹腳”在歷史上曾是當地茶外銷的一種知名標誌,名聲大,銷路廣,其中還有一首趕馬人傳唱的歌謠,道出了景邁茶山當時茶葉貿易的興旺和繁榮。
摘錄: 《布朗族誌及惠民鄉誌》
四、特色:
本產品選料於芒景、景邁1800多年歷史的喬木古樹茶──屬雲南大葉種茶。採用細嫩肥厚芽葉為原料,芽葉肥厚,白毫顯露,條索成熟肥狀分明,外形美觀置禮盒,此茶採用傳統工藝高溫蒸壓而成,因而2009年存陳至今,茶香濃郁、高掦純正,湯色黃亮濃稠、滋味甘甜,回味悠長,鮮活生津,怡然自得,回味悠長,是愛茶人難得的收藏珍品。
五、瀾滄古茶茶業公司歷程: (請認明公司名稱)
(一)簡介
瀾滄古茶有限公司位於雲南省普洱市瀾滄縣。公司以景邁萬畝古茶園為依託,擁有高產優質茶園5000多畝,茶葉初制所9個(邦崴茶廠,芒景茶廠,竹塘雲山一茶廠,竹塘雲山二茶廠,富邦昔丙茶廠,東朗龍譚茶廠,木嘎哈蔔嗎茶廠,木嘎巴拉地茶廠和糯埂茶廠),年加工能力可達3000噸以上,是集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茶葉企業。
公司前身是瀾滄縣古茶山景邁茶廠,始建於1966年。自成立以來,一直依靠縣境內芒景·景邁山的千年萬畝古茶園和邦崴古茶樹群為原料,憑藉40餘年的種茶、制茶經驗和技術,生產純正地道的普洱茶,其香獨特,湯紅明亮,品質優異,2005年普洱市人民政府確定瀾滄古茶有限公司為普洱茶產業龍頭企業。
2000年公司“景邁古茶園”通過國際BCS公司有機茶園認證;由公司保護和管理的邦崴茶樹王,樹高11.8米,樹幅寬8.2× 9.0米,根莖處直徑 1.14米,是世界上首次發現最古老的野生型與栽培型間的過渡型大茶樹,它的發現,對世界茶樹起源和進化、良種選育、茶文化的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價值和意義。公司特別成立了以現任普洱市市長沈培平、雲南農業大學茶學系副教授周紅傑為首的專家組,對古茶樹進行有效地管理和保護。
近年來,古茶以其特有的風味、優異的品質和良好的保健作用,越來越被人們認識和接受。為使各國朋友分享到這人類文明的遺跡,品嘗到這凝聚千年雨露的純香,瀾滄古茶有限公司董事長杜春嶧攜全體員工,秉承40餘年的生產經驗,以優異的產品奉獻給各國的消費者和古茶愛好者,產品暢銷國內多個省市,部分產品銷往馬來西亞、日本、韓國、法國、德國、美國、波蘭、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2003年公司通過歐盟FLO“國際公平交易”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