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中茶老白茶生餅 (1) 14年中茶玉印圓茶 (13) 14年中茶老白茶生餅 (4) 14年中茶老白茶生餅 (5) 14年中茶老白茶生餅 (2) 14年中茶玉印圓茶 (16) 14年中茶老白茶生餅 (7) 14年中茶老白茶生餅 (8) 14年中茶老白茶生餅 (9) 14年中茶老白茶生餅 (11) 14年中茶老白茶生餅 (6) 14年中茶老白茶生餅 (10) 14年中茶老白茶生餅 (12) 14年中茶老白茶生餅 (13)  

 

 

【2014年中粮集團出品年度鼎級六年陳白牡丹餅老白茶、尋找老配方,陳存六年,選用福建白牡丹老白茶,精心包裝壓制而成,是一款可以收藏或贈人的極佳茶品】

 

 

茶名:2014年中粮集團榮譽出品福建【老白茶】【六年陳白牡丹餅】白茶餅(5206)(1餅357克)-------【中糧集團】---本茶品採用福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白毫及政和大白茶為原料,陳存六年加工工藝和獨特的拼配技術精心製作而成

茶廠:福建茶叶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

     福興茶葉加工廠 

出品: 中粮集團榮譽出品

年份: 2014年7月23日

規格:淨含量:1餅357克 、1筒(提)7餅、1件4筒(提)28餅(每1餅、1筒、1件皆有1編號)

說明:

一、     福建白牡丹白茶淵源及特徵:

(一)、白牡丹白茶,一般稱白牡丹茶,產於中國福建地區,屬於白茶類。白牡丹茶是中國白茶的代表茶種,具有毫色銀白、醇厚清甜的特性。白牡丹白茶好喝、美觀,是中國茶中的上品。

白牡丹茶創立於1920年,最早於建陽地區開始製作,後來陸續擴展到政和、松溪、福鼎地區,品質也非常好。白牡丹茶主要茶種有政和大白茶和福鼎大白茶,另外也有使用水仙茶。頂級的白牡丹茶,應具有毫心肥壯、白毫顯現。外型如其名,像一朵牡丹花。這種等級的白牡單茶非常少見,價格也不便宜。

(二)、白牡丹屬白茶類,它以綠葉夾銀色白毫芽形似花朵,沖泡之後綠葉托嫩芽,宛若蓓蕾初開,故名白牡丹。

  白牡丹在西元1922年前創制于建陽水吉。據當地老農反映,原產地在大湖。水吉原屬建甌縣。據《建甌縣誌》載:白毫茶出西鄉、紫溪二裏……廣袤約三十裏。1922年政和開始產制白牡丹,成為白牡丹主產區。60年代初,松溪縣曾一度盛產。現在白牡丹產區分佈在政和、建陽、松溪、福鼎等縣。

(三)、製造白牡丹的原料主要為政和大白茶和福鼎大白茶良種茶樹芽葉,有時採用少量水仙品種茶樹芽葉供拼和之用。製成的毛茶分別稱為政和大白()、福鼎大白()和水仙白()

  用於製造白牡丹的原料要求白毫顯,芽葉肥嫩。傳統採摘標準是春茶第一輪嫩梢采下一芽二葉,芽與二葉的長度基本相等,並要求“三白”,即芽及二葉滿披白色茸毛。夏秋茶茶芽較瘦,不採制白牡丹。

白牡丹的製造不經炒揉,只有萎凋及焙乾兩道工序,但工藝不易掌握。

萎凋以室內自然萎凋的品質為佳。采下芽葉均勻薄攤于水篩上(一種竹篩),以不重疊為度,萎凋失水至七成幹時兩篩並為一篩,至八成半幹時再兩篩並為一篩,萎凋至九成五幹時下篩,置烘籠中以90- -100℃溫度焙乾,即為毛茶。

  精製工藝比較簡單,用手工揀出梗、片、蠟葉、紅張、暗張後低溫焙乾,趁熱拼和裝箱。烘焙火候要適當,過高香味欠鮮爽,不足則香味平淡。

(四)、白牡丹兩葉抱一芽,葉態自然,色澤深灰綠或暗青苔色,葉張肥嫩,呈波紋隆起,葉背遍佈潔白茸毛,葉緣向葉背微卷,芽葉連枝。湯色杏黃或橙黃,葉底淺灰,葉脈微紅,湯味鮮醇。

(五)、白牡丹是采自大白茶樹或水仙種的短小芽葉新梢的一芽一二葉製成的,是白茶 。

白茶是業內的統稱,具體分為:以大葉種為原料的傳統工藝製作是為白牡丹茶;以小葉種為原料的傳統工藝製作是為貢眉;以大葉種或是小葉種片茶為原料的是為壽眉;以新工藝製作是為新工藝白茶。

白牡丹茶的主產地在福建省政和縣,採用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為主要原料。這種茶身披白茸毛的芽葉成朵,宛如一朵朵白牡丹花。

閩北建陽以生產貢眉為主,因為是小葉種品種,茶葉外形沒有白茸毛,毫芽不顯。

閩東福鼎以生產新工藝白茶為主,在白牡丹茶葉製作的基礎上萎凋的時間減少、再經過輕微揉撚、產生輕微發酵,外形略帶曲卷。

白牡丹屬白茶類,它以綠葉夾銀白色毫心,形似花朵,沖泡之後綠葉托著嫩芽,宛若蓓蕾初開,故名白牡丹。

(六)、白牡丹外形毫心肥壯,葉張肥嫩,呈波紋隆起,芽葉連枝,葉緣垂卷,葉態自然,葉色灰綠,夾以銀白毫心,呈“抱心形”,葉背遍佈潔白茸毛,葉緣向葉背微卷,芽葉連枝。湯色杏黃或橙黃清澈,葉底淺灰,葉脈微紅,香味鮮醇。白牡丹沖泡後,碧綠的葉子襯托著嫩嫩的葉芽,形狀優美,好似牡丹蓓蕾初放,十分恬淡高雅。沖泡後綠葉襯嫩芽,宛如蓓蕾初綻花朵,絢麗秀美;滋味清醇微甜,毫香鮮嫩持久,湯色杏黃明亮,葉底嫩勻完整,葉脈微紅,布于綠葉之中,有“紅裝素裹”之譽。

(七)、傳說這種茶樹是牡丹花變成的。在西漢時期,有位名叫毛義的太守,清廉剛正,因看不慣貪官當道,於是棄官隨母去深山老林歸隱。母子倆騎白馬來到一座青山前,只覺得異香撲鼻,於是便向路旁一位鶴髮童顏、銀須垂胸的老者探問香味來自何處。老人指著蓮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說,香味就來源於它。母子倆見此處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來,建廟修道,護花栽茶。

(八)、白牡丹在1922年以前創制于建陽水吉,1922年以後,政和縣開始產制白牡丹,成為白牡丹主產區。20世紀60年代初,松溪縣曾一度盛產白牡丹。現在白牡丹產區分佈在政和、建陽、松溪、福鼎等縣市。

二、白茶的歷史典故:

【御賜白茶遂為第一銘】

宋徽宗《大觀茶論》曰:『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崖林之間偶然生出,盡非人力所可致。正焙之者不過四五家,不過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錛而已。』

三、陳年老白茶的妙飲:
【老白茶妙飲;尤呈犀角現】
採用傳統方式儲存,多年陳放後之老白茶,所轉化的物質層次更有內涵。

四、白茶的起源: 
關於白茶的歷史究竟起於何時?茶學界有些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白茶起於北宋,其主要依據是白茶最早出現在《大觀茶論》、《東溪試茶錄》(文中說建安七種茶樹品種中名列第一的是"白葉茶")中;也有認為是始於明代或清代的,持這種觀點的學者主要是從茶葉製作方法上來加以區別茶類的,因白茶的生產過程只經過"萎凋與乾燥"兩道工序。也有的學者認為,中國茶葉生產歷史上最早的茶葉不是綠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中國先民最初發現茶葉的藥理價值後,為了保存起來備用,必須把鮮嫩的茶芽葉曬乾或焙乾,這就是中國茶葉史上白茶的誕生。

  白茶,素為茶中珍品,歷史悠久,其清雅芳名的出現,迄今已有八百八十餘年了。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成書於1107~1110“大觀”年間,書以年號名)中,有一節專論白茶曰: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林崖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於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須製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裏昭徹如玉之在璞,它無與倫也。

淺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宋代的皇家茶園,設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甌縣境)。《大觀茶論》裏說的白茶,是早期產于北苑禦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製作方法,仍然是經過蒸、壓而成團茶,同現今的白茶制法並不相同。而白茶的生產,是于清嘉慶初年(1769)采芽茶製成銀針。1885年改采福鼎大白茶製成白毫銀針。

五、中國六大茶類之一白茶:

依據成品茶的外觀呈白色,故名白茶。六大茶類之一。白茶為福建特產,主要產區為福鼎、政和、松溪、建陽等地。基本工藝包括萎凋、烘焙(或陰乾)、揀剔、複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品質的關鍵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質特點。屬輕微發酵茶,是我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此外,中國浙江的安吉白茶和貴州正安白茶因自然變異整片茶葉呈白色,不同

於帶有白色絨毛的一般白茶。

白茶,顧名思義,這種茶是白色的,一般地區不多見。白茶生產已有200年左右的歷史,最早是由福鼎縣首創的。該縣有一種優良品種的茶樹——福鼎大白茶,茶芽葉上披滿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這種茶片生產出白茶。茶色為什麼是白色?這是由於人們採摘了細嫩、葉背多白茸毛的芽葉,加工時不炒不揉,曬乾或用文火烘乾,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來,這就是它呈白色的緣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茗若居普洱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