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寨老樹圓茶是下關沱茶公司2016年精心打造的野生古樹茶產品,精心研製、配方講究。由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下關沱茶製作技藝精製而成。下關沱茶公司首款357g單片獨立紙盒,結合提盒的包裝形式。單片獨立紙盒包裝,進一步提升包裝品質,多層保護,安全衛生,便於收藏。千家寨老樹圓茶,喚醒你的味蕾,在舌尖流動,在喉頭縈繞。】
茶名:2016年雲南下關沱茶股份有限公司【千家寨】【老樹圓茶】(泡餅)生餅茶---來自千家寨野生古茶樹
茶廠:雲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年份: 2016年2月29日
規格:淨含量:1餅357克(精美盒裝)、1筒(提)7餅(精美盒裝)、1件4筒28餅(精美盒裝)
包裝:內飛+說明書+餅包裝紙+單片原廠紙盒+提盒+雙層外紙箱。
整提單片原廠紙盒包裝,外加紙箱、整件雙層外紙箱包裝。
說明:
一、前言:
“千家寨”,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熟悉是因為一次起義成就了一個地名,是因為“春秋五霸”在中原叱吒之時,莽莽森林裡,古樹茶王已破土而出。但山高密林阻擋了太多朝聖者的腳步,茶王的傳說只是好茶者的魂牽夢繞,陌生的徘徊在只聞其聲,難得真茗的夢境之中。
下關沱茶公司樂於當此圓夢者,圓好茶者“得見真茗”的美夢,數年的精心拼配,一揉一壓之間,古老的傳說被賦予了生命。這就是千家寨老樹圓茶,一份成人之美的初心。
千百年的等待,終於相遇。
二、序言:
*據史書記載, 清咸豐同治年間,在太平天國的影響和鼓舞下,哀牢山彝族農民領袖李文學聯合各族農民五千餘人,聚集於哀牢山上段的主峰—天生營,誓師起義,安營紮寨反抗清軍,因而得名“千家寨”。千家寨地區也是李文學當年起義後退守的遺址,至今遺留有議事廳,仍然清晰可尋。
千家寨茶山深藏於哀牢山系的原始森林中,區內蒼翠茂密,路盤溪繞,林海茫茫,古木蒼蒼,青藤蔓繞,山花爛漫,蜿蜒流淌于原始森林中的都魯河水,四季清亮澄碧,明潔如鏡。自然生態環境保存很好,宛如神仙秘境。
千家寨茶山擁有117.8萬畝野生古茶樹群落,是全世界目前所發現面積最大、最原始、最完整、以茶樹為優勢樹種的植物群落,對於研究茶樹原產地、茶樹群落學、茶樹遺傳多樣性的及茶樹資源研究利用都具有重大意義。
千家寨野生古茶樹群落以千家寨為中心,分佈在海拔2100-2500m範圍內,年平均氣溫10 ℃一12℃,降水量1500mm以上,霜期為11月-翌年2月,屬中亞熱帶北緣氣候區,植物為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土壤為山地森林黃壤,腐殖質層厚30cm,土壤肥沃。
三、千家寨古茶區:千家寨--哀牢山深處的秘境
(一)、鎮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樹,地處北緯24°7′東經101°14′,海拔2100—2500米高度範圍。千家寨古茶樹群落總面積達28747.5畝,分佈在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原始森林中、哀牢山自然保護區是中國目前保護面積最大、植被最完整的中亞熱帶中,山濕性闊葉林。
(二)、千家寨茶山隸屬雲南省西南部普洱市的鎮沅縣,位於鎮沅縣九甲鄉和平村原始森林中,屬哀牢山系,海拔2147米。哀牢山為世界同緯度生物多樣化、同類型植物群落保留最完整的地區,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85.1%。
鎮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樹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千家寨野生古茶樹群落是全世界目前所發現面積最大、最原始、最完整,以茶樹為優勢樹種的植物群落。在這個群落中,有第三紀遺傳演化而來的親緣、近緣植物如殼鬥科、木蘭科、山茶科等植物群,生態系統完整豐富,共生共榮。。主要分佈在千家寨範圍的上壩、古炮臺、大空樹、大吊水(瀑布)頭、小吊水、大明山等處。
九甲鄉和平村群眾很早就知道千家寨有野生茶樹,每年春季都有一些人進山採摘野生茶加工自用或出售。直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九甲鄉政府組織人員在千家寨一帶勘測擬建設水庫和電站,才發現有大片古茶樹。
(四)、1983年春,和平村大黑箐社社員羅忠祥在小吊水頭發現了2號古茶王樹,縣茶葉站負責人楊釗得知後,實地查看了這棵樹,並獎給羅忠祥200元人民幣。後來普洱地委宣傳部對2號茶王樹進行了電視攝像和攝影。千家寨有野生古茶樹的消息在各種媒體上廣為傳播。1991年春,大黑箐社的村民羅忠甲、羅忠生兩兄弟在千家寨上壩發現1號野生古茶樹王,媒體再次注焦千家寨,這裡發現最大,最老的野生古茶樹的消息一時轟動全世界。
(五)、1996年11月12日至17日,中共普洱地委、地區行政公署、普洱地區茶葉學會、鎮沅縣委、縣人民政府在鎮沅召開了“哀牢山國家自然保護區雲南省鎮沅千家寨古茶樹考察論證會。”應邀參加論證會的有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雲南農業大學、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普洱地區行署對外經濟貿易局、雲南茶葉機械總廠、雲南省普洱茶樹良種場、普洱農業學校、普洱地區文物管理所的專家、科技工作者共10人,到古茶樹群落主要分佈點千家寨上壩,和小吊水頭進行為期三天的現場考察,採取實地觀察、測量、取樣、訪問、採集標本,並對周圍生態環境,植物狀況作了調查。在此基礎上,專家們一致認為,鎮沅千家寨古茶樹按植物學特徵,屬野生古茶樹型。專家們根據已掌握的茶樹生理生態資料和勐海南糯山大茶樹已知確切樹齡(800年),結合千家寨古茶樹地理緯度,海拔與水熱狀況等資料綜合推算,千家寨上壩古茶樹樹齡為2700年,定名為千家寨1號;千家寨小吊水頭野生古茶樹樹齡為2500年,定名為千家寨2號。會議形成了《哀牢山國家自然保護區雲南省鎮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樹考察論證會紀要》和《哀牢山國家自然保護區雲南省鎮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樹考察論證意見》。專家組組長、雲南農業大學園藝系教授張芳賜、副組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虞富蓮,副組長、雲南茶葉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副研究員張順高代表專家組在《論證意見》上簽字確認。其它專家組成員也在考察論證會專家組名單上簽字認可。
專家們對千家寨1號、2號大茶樹進行了植物學形態的特徵分析:
千家寨大茶樹1號所在地海拔2450米,喬木樹型,樹姿直立,分枝較稀;樹高25.6米,樹幅22×20米,基部幹徑1.12米,胸徑0.89米,生長正常。葉片平均大小14×5.8釐米,橢圓形,葉色深綠,有光澤。花冠大,平均直徑5.7×5.6釐米,花瓣白色,每朵茶14瓣(12—15)瓣。抗逆性強,未見凍害,現場未見病蟲罹生。
千家寨大茶樹2號所在地海拔2280米,喬木型,樹枝直立,分枝較稀;樹高19.5米,樹幅16.5米×18米;最低分枝10米,基部幹徑1.02米。
2700年樹齡,也就是說,在西元前七世紀,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等“春秋五霸”在中原叱吒風雲的時候,這株茶樹就已經破土而出,在莽莽大森林裡默默生長。中國茶聖陸羽在談到大茶樹時說:“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兩人合抱的大茶樹,其徑圍至少在3.2米以上,直經至少1米左右,以此推算,當時樹齡也僅千年左右,比起千家寨1號,還是孫子輩份。
(八)、鎮沅千家寨迄今為止已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野生茶樹群落和最古老的野生茶王樹、對於研究茶樹原產地、茶樹群落學、茶樹遺傳多樣性的及茶樹資源研究利用都具有重大意義、受到國內外茶葉界和植物學家和生態學家的關注。
(九)、2001年初,千家寨樹齡2700年的1號古茶王樹獲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授予的最大的古茶樹“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稱號。同年4月,中外專家學者共63人雲集鎮沅,參加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雲南省茶葉協會、中共普洱地委、行署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普洱茶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韓國、荷蘭、美國、加拿大、中國大陸及香港、臺灣地區的專家學者,考察了千家寨古茶樹及萬畝野生茶樹群落,與600餘名當地群眾,在1號古茶樹下,為“世界茶王舉世無雙”紀念碑舉行了揭幕儀式。
研討會上,有7位專家聯名撰寫的論文《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雲南省千家寨野生古茶樹和茶樹植物群落的發現及其意義》,以千家寨超大面積野生自然群落與特大古茶樹的發現為證,從千家寨古茶樹的生態環境茶樹植物群落;古茶樹的植物學特徵、生態適應性、生化性;古茶樹的樹齡以及千家寨野生古茶樹群落、古茶樹發現的意義和價值等五個方面進行了科學的充分論證,再一次肯定了千家寨原始野生茶樹森林、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原生野茶自然群落。再一次肯定了選用淨光合值法、類推測算千家寨上壩1號古茶樹樹齡2700年,千家寨小吊水頭2號古茶樹樹齡2500年,其測算方法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可信性。
會議期間,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易德先生、張雲芳女士專程趕來參加會議,向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頒發了“最大古茶樹”基尼斯證書。
張芳賜教授代表專家組在會上作總結,充分肯定中國雲南是茶樹的原產地、雲南瀾滄江流域沿岸一帶是世界茶樹原產地中心地帶,鎮沅千家寨2700年野生古茶樹及萬畝野生茶樹群落,即是茶樹原產地“活化石”特徵之一。會議通過了《哀牢山鎮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樹植物群落保護倡儀書》,千家寨野生茶王樹的威名專遍全世界。
2001年10月10日,臺灣天福集團天福博物館有限公司總裁李瑞和與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簽定了領養千家寨野生古茶樹合同。天福集團投資20萬元人民幣,在千家寨小河壩建蓋住房,並每年投入3萬元人民幣雇請4名工人常年守護1、2號古茶王樹。對1號古茶王樹周圍架設了鐵絲網,下方支砌了石檔牆加以保護。
2005年起,千家寨的古茶樹禁止採摘,違者依法處治。
千家寨野生古茶樹生長于原始森林,歲老根深,較少發生病蟲害,無需人工施肥施農藥,更不會存在農藥殘留等安全問題,天然自然野放。
四、產品特徵:
(一)、包裝上:下關沱茶公司首款357g單片獨立紙盒,結合提盒的包裝形式。
(二)、單片獨立紙盒包裝,進一步提升包裝品質,多層保護,安全衛生,便於收藏。
(三)、品飲上:,在這提倡消費的新時代裡,購買的形式日益多樣化、分散化,單片獨立包裝,便於零售,增加靈活性,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購買體驗;
(四)、收藏上:當茶品存儲到一定時期轉化為中期茶,價值也會隨之上升,單片獨立紙盒結合提盒的雙層包裝形式,更好地防止了茶品因長時間存放而可能出現的損毀,讓茶品得到良好的存儲。另外,中期茶由於價值較高,單片購買或少量購買也需要擁有較好的包裝品質和形式。
四、茶品特色:
精選海拔2100米至2500米千家野生古樹茶曬青茶為原料,凝聚高山雲霧之靈氣。
餅面條索肥長油潤、白毫顯露,香氣清高持久、帶山野氣韻,湯色黃綠透亮,湯質飽滿,滋味回甘生津、濃厚綿長。
原料曬青毛茶原料選自哀牢山千家寨古茶山核心區域,芽葉均是採摘於千家寨萬畝野生古茶樹,條索完整粗壯,茶毫滿披,清香四溢,內含物質豐富,擁有明顯的古樹茶特點。
口感香氣濃郁,內含物質豐富,冷香持久。
千家寨古樹茶的口感,香氣濃郁,茶湯吞咽較為順暢。整體呈現苦澀適中,非常好的滋味協調性,另外茶湯於口中所感覺到的茶水之香,陣陣鼻出。
五、品牌特徵:
「下關風、上關沱、蒼山雪,洱海月」,不僅是大理風光的寫照,提供「下關沱茶公司」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下關沱茶公司」有著百年歷史的傳統加工工藝,精製出名滿天下的天然產品---下關沱茶。
百年知名品牌”松鶴”牌,下關沱茶先後三次榮獲世食品金冠獎,三次榮獲國家質量銀獎,並獲雲南省著名商標等30餘項省部級榮譽。產品銷往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並出口歐盟、東盟、韓國、日本、北美和港澳台等地區,現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和國家扶貧龍頭企業,國家邊銷茶定點生產及儲備企業,是國家茶葉加工技術研發中心。
六、雲南下關沱茶(集團):
(一)、茶廠風光:
雲南下關沱茶創制於大理市下關,故又稱下關沱茶。現代形狀的雲南沱茶再下關定型已逾百年歷史,此前,早在明代「滇略」一書中就有將茶「蒸而團之」的記載。因遠銷四川沱江、敘府一代,使「沱江水,下關茶」珠聯壁合,故而得名「下關沱茶」。
雲南省下關茶廠成立後,傳承了沱茶的製作技藝。歷經60多年的努力,使下關沱茶在國內外屢獲殊榮,創立了獨特的下關沱茶品牌。20世紀之交,雲南省下關茶廠通過企業改制重組為「雲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成為全國最大的沱茶加工基地。
蒼洱沱茶至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時,下關茶廠為向國慶10周年獻禮,專門研製生產的特製沱茶,並以蒼山洱海秀麗的自然風光定為「蒼洱沱茶」。現按當時的選料和工藝技術標準恢復生產,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二)、公司概況:
雲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位於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大理市下關,前身為創建於1941年的雲南省下關茶廠。上世紀50年代,大理地區創辦于20世紀初的數十家大小茶葉商號,通過公私合營全面併入下關茶廠。蒼山洱海優良的生態環境,大理地區悠久精湛的制茶技藝,為下關沱茶的優良品質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目前,公司擁有當今世界先進的茶葉加工設備和一大批專業技術人員及管理人才。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和國家扶貧龍頭企業,國家邊銷茶定點生產和原料儲備企業。2007年,公司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國家茶葉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
公司產品包括各種緊壓茶、綠茶、特種茶、袋泡茶等共四大類近200個品種,其中創制於1902年的“松鶴”下關沱茶,是擁有百年歷史的知名品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先後三次榮獲國家品質銀質獎, 三次榮獲世界食品金冠獎;獲國家質監總局“原產地標記產品註冊”和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批准認證為中國綠色食品,被評為“中國茶葉名牌”,首批“雲南省名牌產品”等30余項省部級以上榮譽; 2008年被國家農業部授予“中國名牌農產品”榮譽。“松鶴(圖)”商標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四次被評定為“雲南省著名商標”,“下關”牌商標2009年、2012年連續兩次被認定為“雲南省著名商標”。2011年3月,國家商務部公佈的第二批“中華老字型大小”,下關沱茶榜上有名;2011年5月,國務院公佈的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下關沱茶製作技藝榮耀入選。
從2003年開始,公司先後通過了ISO9001國際品質體系認證、全國食品安全生產許可證(QS認證)。公司實施下關沱茶全國連鎖專賣行銷戰略以來,下關
沱茶連鎖專賣店遍及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並出口歐盟、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10多個國家及台、港、澳地區,享有良好聲譽。
雲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家民委、國家經貿委等七部委指定的邊銷茶定點生產企業,自建廠以來產品一直銷往西南、西北等少數民族地區,深受藏、彝、回、傈僳、普米等民族同胞的喜愛;“寶
焰牌”下關磚茶被評為“中國茶葉名牌”、“雲南省名牌產品”、“雲南省消費者最喜愛商品”, “寶焰牌”商標
2004年、2007年、2011年三次被評定為“雲南省著名商標”。
“十二·五”開局之年,在大理市銀橋鎮的蒼山腳下,一塊占地面積304畝的公司擴建專案工程建設已經啟動,下關沱茶的未來藍圖正在一步步勾畫描繪。
(三)、發展歷程:
雲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為雲南省下關茶廠,始建於1941年,是我國西南地區建廠較早、規模較大的茶葉加工企業,是馳名中外的 “雲南下關沱茶”的發源地,也是國家定點生產邊銷緊壓茶的重點廠家。
上世紀二十年代,自下關逐漸成為滇茶交易的集散地和加工交易中心後,大理地區的商家把茶葉作為主要經營商品,各類茶葉加工廠家相繼出現。1941年春,雲南中國茶葉貿易有限公司和蒙藏委員會合資興辦 “雲南中國茶業股份有限公司康藏茶廠”, 1948年4月改名為“雲南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新康藏茶廠”。新中國建立以後,人民政府於1950年4月接收了新康藏茶廠,將其更名為“中國茶業公司雲南省公司下關新康藏茶廠”,後又相繼改名為“中國茶業公司下關茶廠”、“雲南省下關茶廠”。
光陰荏苒,下關茶廠的全體員工經過幾十年的奮鬥,已把一個作坊式的小廠發展成為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現代茶葉精製加工企業。1995年,經雲南劃分企業類型領導小組、雲南省經貿委審核批准,下關茶廠被劃型為中一型企業。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建立和不斷完善,按照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下關茶廠在發起成立了“雲南下關沱茶股份有限公司”幾年後,又跨地區、跨行業組建了控股的 “雲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現在企業總資產已達到億元以上。產品銷售區域已從國內20多個省市拓展到歐盟、美國、日本、港澳臺等地區。公司積60餘年的茶葉加工之經驗,踏著與時俱進的步伐,依靠科技進步,取得了可喜的業績。
上世紀九十年代,公司實施了“八五”技改工程,投資2000多萬元新建和改造了倉庫、生產車間,購置了與生產相適應的輔助設備,引進了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茶葉加工機械,與雲南某高校聯合成功研製了沱茶壓機,從而一舉改變了以往落後的生產方式,並使公司的基建規模和技術裝備上了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