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茶名:09年六大茶山印級班章山青餅

茶廠:雲南六大茶山茶業公司

年份:2009年6月10日

規格:357公克

說明:

(一)序言

      前勐海茶廠廠長阮殿蓉創辦了「雲南六大茶山茶業公司」,有「普洱茶皇后」之美稱。多年來阮殿蓉一直將普洱茶文化的研究和推廣做為產品營銷的一部份。「每片茶葉都有一段故事,但只有茶的品質好,才能賦予文化內涵,這樣的內涵才能持久」她的理念是:【質量決定成敗,文化指導未來。】阮殿蓉認為普洱茶最基本的屬性是「飲品」,因此食品安全衛生是普洱茶產業發展的關鍵,所以最重視的是「品管」。

      目前阮殿蓉六大茶山公司的普洱茶品,除銷往中國境內各省,還銷往日本、韓國、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瑞士、波蘭等國家。她著有「六大茶山」、「我的人文普洱」等著作,其中的「陳年普洱茶:時間的重量」一文還曾經入選為有一年中國大陸高中會考的試題。

(二)簡介

 

攸樂茶山歷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雲南大葉茶的中心產地,歷史上最高產量達2000擔以上。清雍正七年(西元1729年)曾設過同知府和專管捕"盜"的普洱通判。攸樂山種茶,年代久遠,相傳茶是孔明遺種,故尊奉孔明為茶祖。

   清朝官員"阮福"檀萃等壓根就沒到過西雙版納,在他們的志錄裏為何把攸樂山列為古六大茶山之首的原因:在攸樂同知設置後嘉慶四年(1799年)六月的一個下午,一個小小的場景與攸樂山當年的政治軍事風雲相映成趣;乾隆進士,長期在滇任職的安徽人檀萃,在著名的武昌黃鶴樓上,對著漫漫汗江,把酒臨風,一邊與楚中文友們談笑風生,一邊揮豪濡墨,為自己傾注了不少心血剛寫完的《滇海虞衡志》作序。
   耐人尋味的是,在滇為官時的檀萃清正不阿,興學勸農,對老百姓頗有悲憫意識,但〈滇海虞衡志〉也站在皇家政治經濟學的立場,稱六大茶山的茶"可謂大錢糧矣"。

   攸樂同知設立六年後,即因瘴氣太盛,士卒多病等原因,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遷往思茅。現在我們能看到的茨通老寨的攸樂同知舊址鬱鬱蔥蔥,生機勃勃的草樹雜木,那些見證五百清兵威風的殘磚破瓦,零零星星的散落在地上,有的已經被泥土掩埋,仔細辨認那些早已青苔班駁的圖案,很難在這樣天朗氣清,風和日麗的日子把它的存在與當年雍正皇帝和他的心腹大臣鄂爾泰的深心密慮聯繫在一起。

   "攸樂山"位於西雙版納景洪市小猛養的基諾鄉距景洪市29公里,基諾族是雲南獨有的少數民族之一,自稱"基諾""基諾冊饒","基諾阿饒","基諾珠",基諾阿珠",基諾瑪",基諾阿瑪",即,"基諾人共同體"之意。"基諾"為基諾族語言記音,基為舅舅之意;諾為後邊,後人,後面,後代之說,"基諾"應是"舅舅家的人",或"尊重舅舅的民族"的意思。基諾族是1979年5月31日,國務院最後正式確定的一個單一的少數民族。據2000年雲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基諾族有20685萬人。

   基諾山的基諾族由烏熱,阿哈和阿西三個胞族組成。基諾族主要居住在古六大茶山之首的"攸樂山",因為有悠久的種茶歷史,因而基諾族在用茶,飲茶等方面也有獨到之處,在古代基諾族也有祭茶祖的習俗,而現在仍保留祭"茶蟲",吃涼拌茶的風俗習慣。每年春茶芽的時候,基諾族都要帶上雞和雞蛋到茶山拜祭"茶神",到了五月份村寨還要統一拜祭"茶蟲",祈求消災滅難,茶業興旺。


   古茶樹樹勢蒼老,附生和寄生植物較多,估計樹齡在300年以上。現在聘請了10戶農戶,對茶園嚴格按照有機產品生產規程進行管理,年產曬青古樹喬木茶葉近100噸。攸樂山古茶樹基地由廠長及管理人員實施管理並獨立核算,設有專門組織機構,實行"定人員,定面積,定要求,定實限,定績效"的模式細化指標考核。

 (採錄景洪文誌)

 

(三)特色

茶品來源於西雙版納勐海攸樂山茶區,為六大茶山公司從2002年來開始生產的六大系列之班章野生茶的延續產品,經傳統工藝加工後蒸壓而成形,產品外形條索肥壯,顯毫露白,色澤墨綠油亮,內質茶氣十足茶湯黃亮,口感飽滿,苦澀味重入口即化,回甘生津持久,耐沖泡,是一款宜飤宜藏的优質普洱茶。

本茶品原料抽樣經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于2009年5月檢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茗若居普洱茶 的頭像
    茗若居普洱茶

    普洱奇想-茗若居

    茗若居普洱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