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年雪山醉茶湯 (1).JPG

長期品茶的朋友,時常會坐在一起談論到茶氣的問題,一泡茶品飲下來,有的茶友大汗淋漓,渾身發熱,有的茶友不停打氣嗝,有的茶友可能感覺不到身體有什麼反應。茶氣,作為一種喝茶的個人主觀體驗,由於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敏感度不同,所表現出的狀況也大不相同。就是這樣諸多的不同感受,讓很多初喝茶的茶友十分迷惑,“茶氣”,何為茶氣?

【“茶氣”】

茶湯中蘊含有能夠滲透和疏通人體經絡的能量,此謂茶氣。即茶氣以能量運動的形式對人體的能量進行了一番“導引”,使得肌體舒適,心情愉悅。而現代科學研究則表明:茶葉成分富含多種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咖啡鹼、兒茶素、以及多種活性物質;茶葉功效在各種學說上已有多種研究與證明。

大多數茶友最初的茶氣體驗,多表現為喝完茶之後身體會發熱出汗。這個階段其實體驗到的不是茶氣本身,而是茶氣和身體互動後身體的表層變化。這種表層體驗通常會有兩個誤區,所以需要說明兩個問題:

 

11年雪山醉茶湯 (6).JPG

1.茶氣,不僅僅是熱量

很多人認為茶氣就是一種熱量,其實不然,通常,熱茶喝下去會有熱觸感,會令人出汗,因此有人說“那是燙的,喝熱水也會出汗”,確實,如果一杯接一杯喝熱水,也會出汗,但熱量來得快,退得也快。

茶氣,則會在胸腹處有持續的熱感,且喝熱水出汗多為身體正面的胸腹之間,背部很難出汗,而喝茶更多是後背脊柱出汗。前面的皮膚更加貼近消化道,背部,尤其是脊柱,隔著很多肌肉和骨骼,這說明茶氣除了能夠攜帶熱量之外,其主要功效還是滲透和疏通

11年雪山醉茶湯 (4).JPG

2、氣往頭上生並不代表茶氣足

很多人認為茶氣從後腦往上竄就說明茶氣足,其實也不然。一部分老茶(多見於一定發酵程度的茶)會導致熱量在上腹部聚集,後腦發熱的感覺就會比較強。人的大腦處於身體上部,因此會從思想上認為越往上越神奇,其實茶氣往後腦躥更主要是因為下不去,或者是人體對該茶湯適應程度低,譬如有的很苦澀的茶,喝完後也會滿頭出汗,但出完後則會有虛脫感

 

如說的更深入一些,自然的好茶,其熱量是自上而下貫通,會在丹田處聚集,先沉而後再升騰,雖升騰但始終有根,雖強烈但令人舒適,整個前面持續發熱,且整條脊柱均勻出汗者為正。時常做經絡鍛煉者以及一部分天生經絡敏感者會體驗到由內而外的出汗過程,這也不是茶氣本身,而是茶氣和人體互動的過程。代表身體的經絡很通暢,對茶氣的體驗就會更加強烈。

 

窯變茶葉罐 (3).JPG

【體驗“茶氣”】

體驗茶氣,可以在晴天申時(下午三點至五點)進行,其實正值兩餐之間,眾人行談之際,其時氣候不寒不熱,人也正好不饑不飽,飲道通暢,耗蓄平衡,此時飲茶,體驗最接近客觀,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講,申時是一天中膀胱經最旺的時刻,此時也是最適合喝茶養生的時段。

此時飲茶,茶氣隨熱而發,因此要熱飲,以不燙為度,濃淡適宜。茶越自然,其氣越正。體驗“茶氣”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1.對於茶氣的體驗不宜太以自我意念引導

大家都知道,人自身的主觀暗示能力是很強的,因此,體驗茶氣應當是杜絕自我暗示,不對體內的任何感覺做辨識。

2.以沒茶氣的狀態做對比

在沒喝茶以前,以相同的方法感受身體的狀態,再對比喝茶後,然後做個減法,剩下的感覺才是相對真切的。真正能夠體驗到茶氣本身的人,其身體經絡必是通透無阻的,這樣的身體,就像一個透明隧道,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3.茶氣的自身也有強弱厚薄

除了文化結構外,與物理結構關係重大。一般來講,老茶中的茶氣較濃郁,因為陳放的時間長,酵化的物質豐富,這就使老茶的回甘和韻味更飽滿。還有,因為工藝的不同,緊壓的黑茶類如六堡茶的茶氣比其他茶類更能保持、回應更大。

品味“茶氣”要帶著一份專一、帶著一份虔誠,帶著通透無阻的身體經絡和明淨通透、閒適淡定的心境,這樣才能夠在茶氣上升的刹那間抓住神經末梢的顫動

通過對茶氣的跟蹤體驗,我們可以更加深入的感知到自己的經絡,茶氣的體驗越深,經絡的感覺就越深。不但如此,茶氣對經絡是有較為明顯的疏通作用的,所以才會出現(神農本草經)上所記載的“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茗若居普洱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