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恒順昌帕沙大樹 (1) 13年恒順昌帕沙大樹 (2) 13年恒順昌帕沙大樹 (3) 13年恒順昌帕沙大樹 (4) 13年恒順昌帕沙大樹 (5) 13年恒順昌帕沙大樹 (6) 13年恒順昌帕沙大樹 (7) 13年恒順昌帕沙大樹 (8) 13年恒順昌帕沙大樹 (10) 13年恒順昌帕沙大樹 (11) 半坡帕沙雜誌  

 

帕沙寨 (1)

 

帕沙寨 (2)

 

 

 

【恒順昌2013年推出年度高檔鼎級生茶餅,主人本人親訪帕沙老寨、尋覓古樹茶林、探求古樹茶菁、條索毫葉分明、茶氣轉回韻甘、單棵純料古樹,珍貴稀有】

 

【恒順昌茶葉公司僅於「2012年」始推出的「帕沙大樹500公克生磚」(本店即將上架)、「2013年」所推出的「帕沙大樹生餅」及「半坡老寨生餅」,為少數單棵茶樹茶菁所壓制,該公司所推出其他年份生餅「均非」少數單棵茶樹茶菁壓制,敬請注意。關於少數單棵茶樹茶菁所壓制茶餅之珍稀價值,請見茶品內容所述!】

 

 

  

茶名:2013年勐海恒順昌【帕沙大樹】古樹400克帕沙古茶山古樹生茶餅------源自帕沙古茶山(老班寨先民)樹齡300年以上少數單棵純料古樹茶為原料

茶廠:勐海縣尚德茶廠

出品商:雲南勐海恒順昌茶業有限公司出品

年份: 2013年5月16日

規格:淨含量: 1餅400克、1筒7餅、1件4筒28餅

說明:

一、序言:何謂少數單棵?

所謂少數單棵純料古樹,並非指單一一棵古樹,而是指雲南山上老寨,某一戶人家所擁有少數單棵,在最佳時節採菁下來的同一批茶菁,例如本茶品係由居於

帕沙中寨四三先生,所擁有古茶園少數單一寨單棵集合採集下來。並非像一般茶廠或茶商所集合整個帕沙古山等各戶茶農所採的茶菁拼湊而成。拼配而成與單一寨子古茶區的純料,口感及轉韻皆不同。

本茶品係由恆順昌張老闆所壓制,數量極少,該古茶園茶樹主人四三先生,兩人間長期有合作關係,之所以說單棵純料古樹,正是因為能確定本批茶的茶菁完全由該茶園主人的古茶樹(只有幾棵而已),在春季時所採集下來的同一批茶菁壓制,完全不添加其他寨戶人家的茶菁,故數量極稀少,價格一定是高昂的。  

二、前言:

品茗的境界、即人生的精神境界。茫茫人海、芸芸眾生、喝茶的人何其多。有的人注重於茶的形式和過程、講究品茶的格調和環境、追求一種自我陶醉和外在價值、有的人專注于茶的品性和精神及身體的感受、執著于人生的超脫和自我的體驗。而優質的普洱茶卻有

著莫名的休閒及越陳越香的快樂人生觀。

若能上雲南老寨茶林,更能体悟普洱茶的意涵及体會普洱茶的意境,一種超脫自我、忘我的快樂人生境界,這是愛普洱的另一層人生真諦!且讓我們一起努力耕耘這普洱愛的園地,散發越陳越香,涵養滋潤你我的

心境----!

三、古茶山地緣:

帕沙屬於格朗和鄉南面老茶區裏,帕沙村有老寨 、中寨 、新寨、南幹、老端等5個村民小組,主體民族為哈尼族,古老茶園面積3000畝,茶樹樹齡在百年以上。每個寨子都有大片古茶園,帕沙村的古茶園是版納古茶山中整體樹冠最大的一片古茶園。帕沙古茶園大樹成片,都未曾矮化過,老寨茶王樹樹幹幹圍2米,高約10米,在版納古茶樹實屬少見。 帕沙茶山在格朗和鄉境內,格朗和為哈尼語,意為幸福、吉祥,這個幸福吉祥的地方最高的山是路南山,山下有一個很美的壩子,格朗和鄉的政府便在這裏。走遍格朗和鄉景色最美,最令人留戀的地方便是黑龍潭,這裏的

青山、秀水、竹樓、麗人、清風、陽光,給人

的感受便是幸福吉祥。
    帕沙山很大,綿延10多公里,北接蘇湖,西接猛混鎮的賀開,東與景洪市小街鄉接壤,帕沙古茶園面積大,無論大寨、小寨都有古茶園,老寨有棵茶王樹樹圍已達2.1米,被雲南省茶科所命名為帕沙1號。

 在以往介紹勐海古茶山的書中,都將帕沙歸入南糯山的範圍。但是實地考察,南糯山和帕沙山都在格朗和鄉轄區內,但隔山隔水各為一個村委會,南糯山與帕沙山兩山相距30多公里,在地理上完全不相連,帕沙有5個哈尼族寨子,帕沙老寨至少有500年歷史,帕沙是哈尼族在勐海縣的另一個歷史定居點。帕沙目

前保存下來的古茶園至少還有2千畝以上。

四、帕沙古茶山地理优勢:

勐海縣境內格朗和鄉西南方向,最高海拔1850米,平均海拔在1700多米,從地理位置上看,處於南糯山與布朗山之間,據說130多年前,現今的班章老寨就是帕沙村民的祖先去開發並世代安居樂業的。帕沙山很大,綿延10多公里,北接蘇湖,西接勐混鎮的賀開,東與景洪市小街鄉接壤,帕沙古茶園面積大,無論大寨、小寨都有古茶園,老寨有棵茶王樹樹圍已達2.1米,被雲南省茶科所命名為帕沙1號。帕沙茶山這個地名對愛好普洱茶的人來說一定很陌生,將帕沙山作為一個單獨的茶山可能是 詹英佩 女士第一個提出的。在以往介紹勐海古茶山的書中,所有的作者都將帕沙歸入南糯山的範圍。但是據詹英佩作者的實地考察,南糯山和帕沙山都在格朗和鄉轄區內,但隔山隔水各為一個村委會,南糯山與帕沙山兩山相距30多公里,在地理上完全不相連,帕沙有5個哈尼族寨子,帕沙老寨至少有500年歷史,是哈尼族在勐海縣的另一個歷史定居點。帕沙目前保存下來的古茶園至少還在2000畝以上。帕沙因在格朗和鄉最高峰南山支脈上,山高路遠,群山環圍,涉足多他的人實在太少,從而沒有得到媒體的關注,所以一直將它委屈的歸屬在南糯山名下。

帕沙老茶山終年雲霧繚繞,雨水充足,植茶區又在1600—— 1800米之間,加之這裏植被茂盛,林下腐植物豐富,土地肥沃,茶樹生長茂盛,萌芽期早、採摘期長,葉片肥碩,白毫顯著,品質優良。正如宋代大詩人王安石所描述:“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須老山間,山花落盡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閑。”
    帕沙在愛伲語中意為挺拔的山林。據當地老人講,帕沙的先民是三百多年前從景洪大勐龍遷來的,當時,這個地方方圓數 十公里 ,沒有一個寨子,也沒有一塊農地,目力所及都是茫茫大山,山中古樹參天,連綿起伏的山巒中都是枝葉繁茂的茶樹。愛伲人憑著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在這裏建起了自己的家園,並世代以種茶為生。
    帕沙老茶山位於勐海縣境內格朗和鄉西南方向,最高海拔1850,平均海拔在1700多米,和老班章一脈相連,現有茶園6000多畝,130多年前,現今的班章老寨就是帕沙村民的祖先去開發並世代安居樂業。

 

五、帕沙古茶山普洱茶口感特點:

 帕沙老茶山終年雲霧繚繞,雨水充足,植茶區又在1500米—1800米之間,加之這裏植被茂盛,林下腐植物豐富,土地肥沃,茶樹生長茂盛,萌芽期早,採摘期長,葉長肥碩,白毫顯著,品質優良,茶性有如麗人一般的高雅,茶氣有如清風一樣的柔綿,韻味有如秀水一般的甘甜。

帕沙山茶品飲,茶湯的色澤金黃透亮,香氣低而不沉,清新宜人,入口時感覺茶氣很足,苦味重,但很快轉化為回甘,飲後舌後部和上顎有厚重感,生津好,回甘強且持久,8泡以前,苦感占主要地位,8泡以後,苦澀感明顯減弱,甘甜占具主要地位,層次感好,持久不散,泡水長。總體感覺是既有布朗茶的感覺,也有南糯茶的餘韻,別具一格。

 

六、帕沙古茶山民族文化和歷史:

 帕沙茶山在格朗和鄉境內,格朗和為哈尼語,意為幸福、吉祥,這個幸福吉祥的地方最高的山是路南山,山下有一個很美的壩子,格朗和鄉政府便在這裏。鄉政府大樓後面有一個清碧如玉的小湖,這就是聞名遐邇的黑龍潭,傣語稱糯朗。湖的南岸是一個很大的傣族寨,一幢幢欄杆是木樓被高高的鳳尾竹簇擁著,風吹過,竹林搖,一幢幢木樓忽顯忽藏,襯得寨子靈美如畫。寨子邊、竹林下有頭插鮮花身著筒裙的傣族女子輕輕慢慢走動的身影,遠遠望去如孔雀移步、仙女現身。走遍格朗和鄉景色最美最令人留戀的地方便是黑龍潭,這裏的青山、秀水、竹樓、麗人、清風、陽光,給人的感受就是幸福吉祥。

傣族寨後面,壩子盡頭是一條高高的如屏障一樣的大山,那就是帕沙山,五個哈尼族分佈在半山腰。帕沙山很大,綿延10多公里,北接蘇湖,西接勐混鎮的賀開,東與景洪市小街鄉接壤,帕沙在行政區劃上是一個村委會,轄5個哈尼族寨,最大的寨子是帕沙老寨有上百戶人家,最小的新寨也有30多戶,各個寨子相距1公里左右,寨與寨之間能互喊對望,帕沙古茶面積大,無論大寨、小寨、新寨、老寨,寨寨都有古茶園,古茶園將5個寨子相接相連,有不少大茶樹就屹立在寨子中間,老寨有棵茶王樹樹圍已達2.1米,被雲南省茶科所命名為帕沙1號。帕沙老寨有條古道通往賀開茶山的邦盆寨,順著這條古道行走兩個小時也走不出古茶園,村民們的說法更令人驚訝,他們說帕沙的古茶園走2天也看不完,一直連到賀開山的邦盆和布朗山的班章。帕沙的古茶樹長勢很好,繁茂蔥綠、葉面光亮,枝杆很高,一派大喬木的勢貌。哈尼人古時沒有矮化茶樹的習慣,他們不砍茶樹,只將上面的枝條拉彎與下面的枝條拴在一起,讓一根根枝條往下彎著長,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用此法,鬆綁後,古茶樹枝條彈回伸得很高。

 帕沙離勐海縣城30多公里,在勐海縣格朗和鄉與勐混鎮及景洪市小街鄉交界的大山上,無論是去景洪還是下勐海都不容易,過去與外界接觸很少,因而哈尼族傳統文化保存較好,寨子裏都是欄杆是木樓,村民們大多穿哈尼族服飾,交談都用哈尼族語,六十歲以上的村民漢語講的都不太流利,帕沙的哈尼人與南糯山的一樣稱自己為僾尼人,僾尼人沒有文字,對歷史沒有記錄,帕沙人說不清寨子有多少年歷史,帕沙的老人們說,他們只知道他們的祖先是從江那邊(瀾滄江東岸)遷過來的,寨子裏的老茶樹是哪一代人種的他們也說不上來。

帕沙老寨究竟有多少年的歷史找不到史料,但格朗和鄉的人都知道,哈尼族寨子住戶達到100戶左右便要分新寨,而從帕沙老寨分出的新寨已有七八個了,連布朗山的班章老寨也是由帕沙遷出,一個寨擴大成七八個寨,人口增加了近10倍,在古代生產力極端低下的情況下,這一過程不是二三百年所能完成的,根據帕沙古茶園面積和茶樹大小年代分析,帕沙老寨的歷史應該不低於500年。

 

七、以帕沙老寨一村文誌為依據略作簡介:

(一)、隸屬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勐海縣格朗和鄉帕沙村委會,該村國土面積0.91平方公里,海拔1,644.00米,年平均氣溫22.00 ℃,年降水量1,500.00毫米,農民收入主要以糧食、甘蔗、茶葉為主。

(二)、帕沙老寨村情概況:

  帕沙老寨一村隸屬於格朗和哈尼族鄉,帕沙村委會 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格朗和鄉政府西南邊,距離 村委會0.50 公里,距離格朗和鄉政府5.00公里,國土面積0.91平方公里,海拔1,644.00米,年平均氣溫22.00 ℃,年降水量1,500.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甘蔗、茶葉等農作物。有耕地864.00畝,其中人均耕地3.47畝;有林地500.00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一組有農戶58戶,有鄉村人口249人,其中農業人口249人,勞動力13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36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0.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30.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糧食、甘蔗、茶葉為主。

(三)、帕沙老寨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64.00畝(其中:田319.00畝,地545.00畝),人均耕地3.47畝,主要種植糧食、甘蔗、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5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1畝,主要種植梨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60畝,其中養殖面積2.60畝;草地0.00畝;荒山荒地0.00畝,其他面積0.00畝。等資源。

(四)、帕沙老寨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路、通電、通水、通電話、通電視,沒有路燈。全村有58戶通自來水,沒有農戶飲用井水,沒有農戶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58戶通電,沒有農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戶數52戶,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戶數31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00公里。全村沒有有汽車,擁有拖拉機32輛,摩托車43輛。全村沒有建有沼氣池農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戶;沒有窗戶建有小水窖;沒有開展“一池三改”的農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79.00畝,有效灌溉率為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 畝。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吊角樓”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沒有農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沒有農戶居住于土木結構住房,還有57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五)、帕沙老寨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 農村經濟總收入50.6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5.65萬元,占總收入的90.22%;畜牧業收入4.92萬元,占總收入的9.72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1頭,肉牛8頭,肉羊46頭);漁業收入0.03萬元,占總收入的0.06%;沒有林業收入和第二、三產業收入,工資性收入9.72萬元,占總收入的19.21%。農民人均純收入2,230.00農民收入以糧食、甘蔗、茶葉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7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人(占勞動力的6.02%),在省內務工13人,到省外務工2人。

(六)、帕沙老寨人口:

  該村現有農戶58戶,共鄉村人口249人,其中男性130人,女性119人。其中農業人口249人,勞動力136人。該村全部都是哈尼族。 

八、茶品特色:
帕沙古茶山位於南糯山與布朗山之間,於勐海縣境內格朗河鄉西南方向,與班章老寨一脈相連。據聞,現今的班章老寨,就是古時帕沙村民的祖先前往開墾並定居之地。帕沙古茶山的茶樹年齡有些比老班章茶區的還要久遠,其終年雲霧繚繞、雨量充足,加之茶區多在海拔1600公尺以上,茶樹生長茂盛,所產茶菁品質佳。

難得以樹齡300年以上少數單棵純料古樹茶為原料,整餅純手工模壓制,條索分明,大葉顯毫,茶味十足,香氣濃郁,滋味醇厚。美觀美韻,有氣勢。

九、茶感論言:
在雲南這片孕育茶林的土地上,生活著遠離城市喧囂,安於謐靜的各族人民。各民族豐富多彩多姿的茶史、茶俗、茶藝、茶道、茶人融合薈萃、綻放異彩。

這裏的鄉情似水、山水如畫、香茗濃郁、民風古樸,

生活於此,心緒悠然,樂而忘歸。     

此普洱茶文化就是以普洱茶為質量及內涵溝通的精神生活方式的總和,普洱茶的文化精神可以用六個字歸

納:真、善、美、韻、和、健。

十、勐海恒順昌茶葉有限公司簡介: 
 (一) 豐富的訂製茶經驗成為其製茶基石: 

 恒順昌茶葉公司於西元2008年登記設於雲南西雙版納勐海鎮南海路12號,並於勐海縣南糯山村成立尚德茶廠。西元2000年初,創立者張氏夫妻即在中國雲南各大茶山,如勐海、易武、景邁、布朗、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峨、班盆老寨、廣別老寨、賀開山、邦崴、帕沙、臨滄及勐庫等茶山地區,親自深入各茶山寨子尋找優質茶菁,筆者亦有幸與其探尋過許多座茶山。在荒野深山中,張老闆不辭辛勞的一個寨子又一個寨子尋覓那出現在夢中的普洱茶最鼎級口感,在不斷的試飲的過程中,與當地茶農建立了濃厚的互信關係,張老闆樸實又親切的人情味,讓茶農們總是願意拿出品質最好的茶菁來供其挑選。

        經過嚴格專業的舌尖品嚐後,選出當年度最值得壓制的茶菁,送至「大益茶廠」、「下關茶廠」、「國艷茶廠」、「班章茶葉公司」、「楊聘號茶葉公司」、「倚邦茶廠」、「恒邦茶廠」、「恒益茶廠」等擁有長久合作關係的茶廠,壓製成當年度最注目的訂製茶。張老闆對普洱茶的熱愛及執著,體現在其推出的茶品上,除了親自尋找最優質的茶菁外,其本人亦親自監督制作茶品之過程,而「純手工石磨」壓制更是其堅持。10年多來親自探尋茶菁壓製成訂製茶的經

驗,更使其在普洱茶市場闖出名氣。

        恒順昌出品之茶品,最大的特色就是完全以喬木大葉鋪陳、條索分明、香氣十足、口韵回甘香甜,品飲過的茶友無不讚嘆!其更努力開發許多具有特色的普洱茶品,多樣性的嘗試,使其出品的茶品具有許多樣貌,例如楊聘號3公斤金瓜貢禮盒、班章茶葉公司

所出的3公斤大餅禮盒等近百種茶品,也非常受茶友喜愛!

(二)堅持傳統、精心選菁、嚴格品管、頂尖品質:

        為了能兼持其製茶理念及嚴格品管,恒順昌茶葉公司終於2008年設立尚德茶廠及成立公司。雖然終於擁有其專屬茶廠,但張老闆依然堅持親自跑遍各座茶山,依其專業的舌尖、敏銳的味覺,嚐遍許多茶菁,尋找當年度品質最佳的茶菁,然後親自監督茶廠壓制。筆者除了與其跑過許多茶山外,亦參觀過其茶廠的製茶工序,嚴格挑選的茶菁、經專業訓練的工人、堅持傳統的手工工藝。這與現在許多普洱茶廠大量壓制茶餅有所不同,在這座茶廠,你能看到對普洱茶餅的熱愛與用心,精巧的手藝和工序,著實令人讚嘆與

感動。

        一餅普洱茶在未來的轉化是否能令人驚艷,最重要的就是茶菁的選料,但製作工序也是重要關鍵,而純料以傳統手工工序所做的茶餅,雖然耗費成本較高,但是卻是能讓茶餅成為未來優質老普洱茶的希

望,這也是張老闆製茶的態 度,也是其對每一餅茶餅的重視!

        在恆順昌尚德茶廠這座茶廠裡,你能看到在現今社會中逐漸快消失的傳統技藝精神。張氏夫妻帶著一群員工,孜孜不倦,在選菁及壓制上秉持著傳統的普洱茶製茶精神,但在品質控管上卻也抱持的現代人重視的茶品品質控制觀念,嚴格的把關每一片普洱茶。這座茶廠,與一些普洱茶大廠比起來,規模雖然不大,但是其對於普洱茶的堅持,讓許多愛茶人逐漸發現其特色,並對其對普洱茶傳統手工製作技藝的堅持與努

力,有了更多的欽佩與支持,筆者亦深受其感動。

(三) 用心製作、開創未來:

 張老闆言之,普洱茶是可以流傳給後代子孫可以喝的古董,但是要能成為最有價值的古董,出廠的茶廠及製茶人,把持著第一關,茶菁和工序深深影響著每一塊出品的茶品,那身為第一把關者,怎麼能夠不用心好好製作每一片普洱茶呢?如果喜愛普洱茶的茶友收藏到沒有用心製作的普洱,那是多令人痛心的ㄧ件事

呢?所以其堅持和用心完全體現在恆順昌出廠的每一片茶餅上。

        ㄧ間小小的茶廠、ㄧ小群人在普洱茶的製作上,默默努力著、堅持著,正如許多老師傅依然堅持著許多將失傳的工藝ㄧ般,這樣的努力可能很微薄和弱小,但是所蘊含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無比的。希望對普洱茶的今日與未來能貢獻其力量,讓普洱茶能在中國

流傳萬世,這就是恆順昌茶葉公司的製茶理念,也是其不惜成本製茶的最大原因。

        雖然您無法親自參與張老闆的茶山尋茶之旅,亦無法參觀其茶廠去體驗普洱茶傳統製茶工序,但是藉

由每一片恆順昌出廠的茶餅,用心去品嚐、用心去感

受,您將會品味出其愛茶的精神與堅持傳統的韻味。

------茗若居主人(2013.03.13)

【圖12、13 為本人於2013年春季前往帕沙老寨所攝,圖11 為茶藝第46期】

 

 

 

 

【恒順昌2013年推出年度高檔鼎級生茶餅,主人本人親訪帕沙老寨、尋覓古樹茶林、探求古樹茶菁、條索毫葉分明、茶氣轉回韻甘、單棵純料古樹,珍貴稀有】

 

 

 

 

【恒順昌茶葉公司僅於「2012年」始推出的「帕沙大樹500公克生磚」(本店即將上架)、「2013年」所推出的「帕沙大樹生餅」及「半坡老寨生餅」,為少數單棵茶樹茶菁所壓制,該公司所推出其他年份生餅「均非」少數單棵茶樹茶菁壓制,敬請注意。關於少數單棵茶樹茶菁所壓制茶餅之珍稀價值,請見茶品內容所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茗若居普洱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