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1).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2).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3).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4).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5).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6).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7).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8).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9).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10).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11).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12).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13).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14).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15).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16).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17).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18).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19).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20).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21).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22).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23) - 複製.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24) - 複製.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25).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26).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27) - 複製.JPG

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之半波老寨生餅餅 (28).JPG

茶名:2016年陳升號【四大名山】【半坡老寨】357公克)古樹生茶餅-- 古茶第一村

茶廠:勐海陳升茶業有限公司

年份: 2016427

規格:淨含量:1357公克、17餅、1428

說明:

一、半坡老寨特徵:

半坡老寨地處世界古茶第一村的南糯山,坐擁千余畝古茶園,至今仍存活著一株已逾800多年的栽培型茶王樹。該茶選用半坡老寨優質大樹純料,國有林與半坡老寨大樹茶和諧共處,造就了【半坡寨】優厚的內含物質,茶菁片片用心,一點一滴把原生態搬出大山。

其條索緊結,不苦,不澀,香揚清甜,回甘生津好。水路細膩,山野氣韻顯,鼻息間暗香湧動。湯質飽滿,卻並不“咄咄逼人”,給人以一種溫暖、平和的感覺。當屬低調又奢華之作,追求南糯茶之香甜,是一款不容錯過的佳品。 

二、半坡老寨茶山茶品特色:

半坡老寨是陳升號“古茶第一村”——南糯山系列產品之一。

 該茶選用南糯山半坡寨優質喬木曬青毛茶為原料,運用傳統製作工藝,經手工壓制而成。茶品白毫顯露;湯色金黃;香高而持久,口感順滑、微苦,回甘較快,生津明顯;茶韻悠

長,是一款收藏與品茗俱佳之茗品。

三、半坡老寨古茶園淵源與歷史:

南糯山,系傣語地名,“南”即水,“糯”即竹筍,是哈尼族集居地,位於格朗和鄉東面,隔流沙河與勐宋茶山相望。南糯山海拔1400米,山高穀深,植被茂密,常年雲霧籠罩,是個神秘的霧區。全年降雨量在15001750毫米之間,年平均氣溫在1618℃之間,相對濕度在80%以上,年霧日為120多天.屬典型的南亞熱帶氣候。土壤以磚紅壤和赤紅壤為主,且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南糯山具有適宜大葉種茶樹生長的最佳生態環境,由於霧日多,茶山常籠罩於雲霧之中,故所產茶葉品質極佳,具有“香氣高,苦味淡,甜味重”的特點,全國名茶“南糯白毫”原料就生產於此,是眾多古老茶山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據傳,南糯山先民植茶始於三國時期,種茶技術為諸葛孔明所授,距今已1700多年。古茶樹面積1.2萬畝,主要分佈在半坡老寨,大都樹齡200500年,是西雙版納州乃至雲南省面積最大的古茶區,也是雲南省機械制茶的發祥地。19384月,受雲南省財政廳委派,白耀明(字孟愚)到南糯山創辦雲南省思普區茶業試驗場第二分場,採取梯台栽種。次年,建立南糯山制茶廠,從印度引進制茶機,機制出第一批紅茶、綠茶,產品遠銷香港、緬甸、印度。古茶區內,生長著2棵樹齡800多年的栽培型古茶樹,見證了南糯山先民悠久的植茶、制茶、用茶歷史。

19518月,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當時稱雲南省農林廳佛海茶葉試驗場)在南糯山成立,開展茶樹地方品種調查工作。當時,在南糯山隨處可見許多直徑在0.3米以上、樹高35米的栽培型古茶樹,其中:3株主幹直徑在0.380.54米、高3.54米、樹冠直徑8米左右的大茶樹

195112月,科技人員在當地哈尼獵人的帶領下深入山林中考察,發現了1株高8.8米、主幹直徑0.83米的古茶樹,被尊稱為“茶王樹”。1953年,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分所的周鵬舉實地考察了“茶王樹”。1954年,在周鵬舉陪同下,著名植物學家蔡希陶慕名到南糯山考察“茶王樹”。

1957年,南糯山修通簡易公路,國內茶葉界許多專家、教授、學者不遠萬里,紛紛趕赴南糯山,與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科技人員一起,對“茶王樹”進行多學科綜合考察論證,最終推斷茶樹王樹齡達800多年,屬栽培型“古茶樹王”。199012月,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親臨南糯山參拜“茶王樹”後,在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欣然揮毫,留下了“南行萬里拜茶王”的珍跡。隨著考察、觀光人員的增多,“茶王樹”周圍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樹體也受到許多損傷。勐海縣政府成立“保護茶樹王管理委員會”,採取技術措施,保護和挽救茶樹王。1995年“茶王樹”不幸“仙逝”。

  茶王樹”樹姿開展,樹幅9.6米,葉長16.720.9釐米,寬6.87.9釐米,側脈1114對。花色白中帶綠,花冠直徑34.1米,花瓣78片,柱頭34裂。茶果呈三角形。葉芽長3.43釐米,一芽二葉重0.57克。鮮嫩葉內含茶多酚17.37%、水浸出物59%。老葉含茶多酚8.9%、水浸出物32.68%。

四、古茶韻悠悠的南糯山半坡老寨:

 春天百花開,花開蜜蜂來;我和情哥去採茶,地久天長不分開……”在西雙版納勐海縣南糯山茂密的叢林中冒雨步行兩個多小時之後,雲霧中傳來了一陣婉轉的採茶山歌。然而海拔1680米的南糯山上,歌聲雖在耳邊,卻難見唱歌人。繼續前行,雞鳴犬吠聲越來越清晰,雲霧中也隱隱露出了木樓雕頂的輪廓——半坡老寨在我們面前揭開了面紗。

土灶,鐵板,世代茶農的生活。

半坡老寨是一個純粹的愛尼人村寨,位於南糯山的半山腰上。村裏不多的幾戶人家散居在山坡上的茶樹和鳳尾竹之中,彼此相距較遠,房屋依山而建,錯落有序,所有房屋掩映在樹木中。愛尼人是哈尼族的一個支系,從當地老人們的口傳歷史來看,這裏定居的哈尼族先民是從雲南紅河、墨江一帶遷徙而來的,至今已有59代了。

我們的闖入讓村裏木樓下面的小狗扯著鏈子狂吠起來。在村裏人的指引下,我們見到了半坡老寨的村長批朱。50多歲的批朱是一個豪爽的愛尼漢子,他熱情地招呼我們到他家的竹樓上喝茶。

剛採茶歸來的村長妻子正在樓下的土灶鐵鍋前準備炒茶。“茶葉采下來後要及時炒制,新鮮茶葉炒出來口感很好。這個過程叫‘殺青’,是為了減緩茶葉的發酵速度。”批朱村長見我們感興趣,便陪著我們在鐵鍋邊聊了起來。

土灶裏生起火後,村長妻子將晾了一下雨水的茶拿起一部分放進鐵鍋,一邊控制著火勢,一邊用手在鍋裏翻炒和輕揉茶葉。大約五六分鐘後,鍋裏的茶葉變得柔軟,顏色暗綠。村長妻子不時抓起一把茶看看、聞聞。“火候到了!”村長似乎是在對我們講,又似乎是在告訴他的妻子。聽到丈夫的話,村長妻子迅速用一把約1米長的“毛竹掃把”將鍋中的茶葉掃到一個小簸箕裏。隨後,她用手小心而認真地在簸箕裏面搓揉著炒過的茶葉,揉完一遍後,又專門對茶的梗和較大的葉片進行了再次揉搓。

“茶葉現在就可以晾曬了。要是天氣好,我們會直接把它們倒在水泥地上。現在這樣的天氣嘛,我們就只能把炒好的茶葉放到樓上去晾了。”說完,隨手抓起一把剛揉搓好的茶葉。

批朱村長家樓上的火糖旁,一位身著傳統愛尼服裝的老人正在對村長的孫子和外孫女說著什麼,兩個孩子笑得很開心。村長的兒子朱帕手裏拿著一根笛子一樣的東西,在一旁陪著不時插上一句話。見我們上樓,兩人起身招呼我們坐下。

老人順手拿起火塘邊的一快鐵板架在火上,將茶葉放到鐵板上,很快,茶葉變得焦黃,老人將烤好的茶葉倒入一邊的壺內,將壺架到火上。很快,壺口冒出了熱氣,濃烈的焦香味飄散在了火塘邊。

老人先在自己那佈滿茶垢的小瓷壺中倒上一杯,隨後,又用玻璃杯分別給我們倒了一杯。

清香在鼻端飄蕩,我們強壓內心牛飲的衝動,端起小杯淺啜一口,唇齒間立即被一種苦澀的味道佔據。一口茶水喝下去,身上一下子熱乎了起來,尚不待喝第二口,舌根回甘上來,淡淡的甘甜讓人滿口生津,呼出長長一口氣,“好茶!”兩字脫口而出。老人似乎早想到了我們會有的反應,淡淡地笑了一下:“這是新茶,要是放一段時間再烤來喝會更香!”

“這樣的茶能賣到什麼價錢?”同伴隨口問了一句。

“普通點的大概就五六百元吧。你們現在喝的這種茶葉一般是我們村裏的人家自己做來喝的,不賣。”批朱村長隨口回答道。

火塘裏柴火的光芒一閃一閃地映在老人的頭飾和刻滿皺紋的臉上。老人的頭飾比其他地方的愛尼人頭飾簡單些,沒有兩個突起的布角。“我們是平頂愛尼。”老人看出了我們的疑問,向我們解釋道。

古茶,馬幫,一個村莊的歷史

下午五點左右,雨停了,村長的兒子朱帕帶我們去看村裏最老的茶樹。一路上,路邊茶園裏採茶的人不時熱情地向我們點頭示意,指尖在新發的茶芽上飛舞著,“一芽兩葉”、“一芽三葉”的茶葉隨著他們手指的飛舞進入到了他們身上的編織袋中,遠處的茶山上,婉轉的採茶山歌不時飄過來。

南糯山的茶葉一年三采,分為春茶、雨水茶(夏茶)和穀花茶(秋茶),其中以春茶為上品。春茶不僅品質好,產量也很大。因此,每年采春茶的時節,村裏的老老少少都會上茶山。忙碌之餘,各種採茶山歌會在茶山間盤旋。茶歌互答之間,男女青年們便在心裏埋下了一個他(她)。村裏有專門為男女青年準備的社交場所。一年的茶葉采完後,幾乎村裏所有的年輕人都會聚在一起,男子們吹響“曲哩”、奏響“當嗚”,跳起古樸的舞蹈,女孩們則用“甲嗚”婉轉地向意中人表露自己的傾慕之情。

上個世紀50年代,科技工作者在南糯山上發現了兩棵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的茶樹,現存的這棵高5.5米,主幹直徑1.3米,從鋸下的樹幹的年輪和化學分析推斷,有800多年歷史,被人們譽為“茶王樹”,南糯山由此被認為是世界茶葉的發源地之一。為了保護這棵“神樹”,半坡老寨的人在樹的周圍拉起了鐵絲網。

“人工培育的近千年樹齡的茶樹並不多,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遊人慕名前來探訪它。‘哥德堡號’船長夫婦,省裏的一些領導都來看過它!因為從村裏到這裏的路途有些遠,所以村裏特意修建了這個小竹樓供來往的人休息。我們這裏的古茶樹最年輕的也上百歲了呢!”朱帕告訴我們。

在老茶樹的周圍,一望無際的茶壟依著山坡的走勢漣漪般擴散開去。整齊的臺地茶樹、高一點的古茶樹層次分明,都在招搖著身姿頂著雨露掙搶著陽光。“我們是地道的茶農,因此村裏的很多老人去世後都會選擇在這棵茶樹附近的山上尋找自己最後的歸宿。”

看完老茶樹,我們從康江老人的口中略知了一些半坡老寨的歷史。

很早之前,半坡老寨周圍森林茂密,交通很不便利,茶葉外運只能靠馬幫。由於當地茶葉的品質優良,大量的馬幫會在每年的農曆十月之後進入村莊,將茶葉馱到思茅、猛海、猛臘等地販賣,還有些大型馬幫直接就將茶葉馱到東南亞的許多國家去了。老人說:“普洱本地雖然有茶葉,但口感遠不及南糯山的大樹茶。普洱人正是靠著南糯茶山的茶葉,製作出了聞名中外的優質普洱茶。當然,普洱茶的興旺也帶動了南糯山的富裕。”

馬幫帶走了茶葉,留下了從外面帶進來的鹽巴、白糖等日用品。就這樣,隱藏在西南邊陲的山間小村與外界聯繫起來了。馬幫的到來之所以要等到每年的十月之後,為的是避開濕熱帶來的瘴氣和森林中出沒頻繁的虎豹。在那樣的狀況下,茶葉換得的東西是極少的。每當碰上戰亂,茶路往往是幾年不通,茶葉出不去,茶農的生活就成了大問題。在老人的記憶中,村裏曾經出現過因賣不掉茶葉而將大量的茶葉倒在山上、路上的慘痛歷史——那樣的時候,包穀成了全村人的救命糧。

1937年前後,當地建了一家茶廠。“廠房就在進村的路邊上,就是你們進村看到的那幾間磚瓦房。”老人說。

茶廠建成之後,即便在日軍飛機轟炸最激烈的時候也沒有停止過生產。為了減小日軍飛機轟炸給茶廠帶來的損失,當時的茶廠負責人帶著工人們在廠房的頂上偽裝上了大量的樹枝茅草,工人們在炮火硝煙中趕著手工炒制茶葉。但是,即便工人們鉚足了勁,茶葉仍然供不應求。老人還告訴我們,雖然茶葉需求良大,但當時的南糯山茶農的生活並不好過,因為茶的價格很低也很隨意。

1979年以後,當地政府開始重視茶葉的生產,並於1985年之後在當地推廣了高產量的臺地茶,半坡老寨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合作性質的茶葉製作工廠,但由於市場以及加工技術和規模等因素的制約,茶廠曾以價格低廉的“烘青”為主要產品,茶農們離富裕還有距離。2003年之後,普洱茶市場迅速中興,已經傳到第二代的半坡老寨茶葉製作工廠迅速轉向,普洱茶的生產讓半坡老寨茶農真正走上了富裕之路。

五、陳升南糯山基地為半坡老寨村民舉辦培訓

       2012918日晚八點開始,農忙完的南糯山村民委員會半坡老寨二十余位村民代表齊聚村長羅開家,參加由猛海陳升茶業有限公司主辦的“半坡老寨古樹保護採摘及初制加工培訓”。培訓會由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生、格朗和鄉新農村工作隊隊長、黨委副書記、茶樹種質創新與改良中心副主任陳林波主講,格朗和鄉黨委鄭書記出席並做了總結發言。

六、陳升河:雲南勐海陳升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吾自少年涉足于茶,至今已四十餘載,雖歷經曲折無數,卻依然興致萬千。今聚畢生之力及製茶心得。于茶之源頭,置地築廠,欲與天下茶人樂在其中,以圓人生之茶緣。

與君開懷盡興之餘,若能為千秋普洱茶于盛世之際,

光大傳延盡綿薄之力,足矣!

 陳升河 書于2007311日 農曆丁亥年正月甲辰日

陳升河先生,陳升茶業創始人,與茶相伴四十餘載,廣東汕頭人氏。雲南普洱茶專家,雲南省茶業協會副會長,西雙版納老班章茶研究會會長,雲南勐海陳升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七、勐海陳升茶廠簡介:

勐海陳升茶廠座落于美麗的西雙版納勐海縣工業園區,建築面積兩萬多平方米,固定資產達三千多萬元,設計年生產能力1800噸。是集普洱茶精製加工、生產、銷售及茶文化和民

族風情旅遊為一體的新形綜合企業。

占地150畝的廠區,依山傍水,掩映在漫山遍野的茶園、古樹和熱帶植物中,從景洪至勐海的高速路上,遠眺陳升茶廠那兩條180米的銀白色廠房,恍若鑲嵌在湛藍天空下,翠綠

青山中的一片祥雲,熠熠閃亮……

秀麗的風景,宜人的氣候,優良的生態,獨特的茶葉資源。勐海悠久精湛的制茶工藝,為陳升茶廠產品的優良品質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茶廠擁有被各界稱道的一流的硬體配套設施;聘請業界久負盛名的制茶名家,在充分發揚勐海獨特制茶技藝和發酵工藝同時,注重傳統工藝和現代技術的融合,成功塑造了“陳升號”系列優良品牌,產品品種涵蓋普洱茶生、熟各系列。   以“為天下人做喝得起的好茶,為愛茶人士做稱道的好茶”為己任;堅持走茶與茶文化相結合、茶與民族風情旅遊相結合、茶葉加工工藝與藝術觀賞性相結合的道路。注意保持茶葉原生態品質的同時,注意茶葉原料的嚴格把關和茶葉製作過程中的品質管理,力求使我廠的茶葉品質恒久如一,從而創造出勐海陳升茶廠獨有的管理要求。即“一流的品質管理,一流的產品品質,一流的衛生環境,

一流的銷售服務。”

專注普洱茶的研究和精深加工,一心為做好茶,目前我廠生產的七子餅系列(753275428582784278727892

等)及各種規格的沱茶、磚茶等品質優良、口感純正,投放市場後得到了消費者的好評。

八、企業榮譽:
2008424日 佳茗天成 2008中國(北京)

國際茶業博覽會名優茶評比特等金獎

200865日 陳升號7532 “第六屆國際茶文化大

展”韓國首爾茶博會國際名茶金獎

 200865日 陳升號老班章“第六屆國際茶文化

大展”韓國首爾茶博會國際名茶茶王獎

2009417日 老班章 勐海普洱茶“阿卡老博”賽

茶大會手工曬青茶金芽獎

九、陳升茶業獲得雲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認證:

 2013年初,勐海陳升茶業有限公司被認定為第一批雲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之一。此次認定根據《雲南省民營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管理辦法》(雲南省科學技術廳公告第24號)的規定,由企業申報,經西雙版納州科技局審核推薦、雲南省科技廳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審核、專家組集中審查、省科技廳廳長辦公會審議通過等程式認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茗若居普洱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