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福鼎白茶的越來越普及,這幾年,白茶已經走進了尋常愛茶人家。

 

在新、老白茶之間,更多的人選擇了老白茶。「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說的就是老白茶的好。

 

 

哪一種白茶適合存放成老白茶?

   白茶有按品種、嫩度來分的。市面上的白茶,大多數是按採摘原料分為三種。

 

  白毫銀針:用肥大芽頭製成,色白如銀,形狀如針。毫香濃,滋味鮮爽。

 

  白牡丹:一芽二葉,二葉抱心,色澤灰綠。香氣清純,鮮甜甘爽。

 

  壽眉:有時又稱貢眉。用一芽二三葉製成,香氣純正,滋味醇和。

 

  喝白毫銀針,喝的是它的鮮;

  喝白牡丹,喝的是它的甜;

  喝壽眉,喝的是它的醇。

 

  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採摘的原料是由嫩到老的,並不意味著越嫩越好,只是說嫩度不同,風味各異。老銀針和老牡丹是比較稀少珍貴的,原料較老的壽眉,也適合陳放成老白茶的,也就是平時常說的老壽眉。

 

  壽眉芽少葉多,還帶有一些茶梗。看似粗老的茶,比起嫩茶,轉化更快,變化更為明顯。老葉和茶梗的內含物質更加豐富,非常利於轉化。此外,茶梗還能給茶餅增加一些空隙,利於茶的呼吸,在合適的氧氣和濕度下,壽眉就這樣隨著時間慢慢變老。

 

IMG_6010.JPG

白茶從新到老,有什麼變化?

   白茶製作的最大特點在於它的自然天成

   不需要人過多的干預加工,靠的就是人對大自然的充分利用。不炒不揉,全靠曬,吸收太陽光的能量,讓白茶在盡可能少的外界干擾下自由地綻放。白茶適合陳放,正是由於它完整的保留了茶葉的諸多成分,可以慢慢轉化。

   老白茶在儲存的過程中,豐富的內質成分更容易產生明顯的轉化。香氣逐漸沉下來、湯色變深變紅、滋味變得醇和,茶性也逐漸由涼轉溫。原本帶的一點生青味消失不見,香逐漸演變成了荷香、棗香,甚至藥香,口感飽滿帶甜。

 

  在茶性變化這個過程中,時間起的作用,跟中藥炮製有些類似。通過各種炮製工藝可以改變藥性,比如炙、煨、炒、煆。但是對茶,我們交給時間。

 

  新白茶比較涼,清熱降火、祛暑解毒特別適合。白茶在存放的過程中,性質慢慢從涼轉平,從平轉溫。涼溫兩性,也是相對來說的。老白茶性質溫和,更適合廣泛人群品飲。

 

 

IMG_6001.JPG

老白茶,慢慢煮,慢慢品

   老白茶耐泡是公認的,慢慢泡個十多泡都沒問題,用來煮飲,則更加濃醇。

 

老白茶如何煮飲更好喝?

 

  老白茶可以先沖泡幾次再煮,沖到五次左右,置入耐熱玻璃壺或者陶壺,10克的茶大概加500ml水,煮開之後調成小火,慢煮兩分鐘,根據個人喜好的濃淡調整茶量和煮的時間即可。

 

  煮出來的老白茶,喝起來醇香十足,有淡淡的棗香或者藥香,喝完感覺溫暖、舒暢。每次煮出來的茶湯不要出盡,然後再續水,文火慢煮。如此可以連續煮兩三遍,茶湯依然甜糯。

 

 

 

IMG_6009.JPG

老白茶為什麼那麼耐泡可煮?

   內含物質的豐富程度,主要決定了茶的耐泡程度,高山茶內涵物豐富,而老白茶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茶湯濃度降低較慢。

 

  耐泡跟製作工藝也有關係,不炒不揉,自然日曬,文火烘乾,這些都保證了白茶細胞的完整性,浸出相對慢一些,而更為持久。

 

  茶葉梗是個好東西,其中的香氣、滋味成分還會在莖葉內遊走,一定比例的茶葉梗讓老白茶更耐泡。

 

  良好的儲藏條件是老白茶品質的保障,茶中的成分得到合理的變化而不是消散,這樣的白茶才越陳越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茗若居普洱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